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做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这个载体,充分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现有的知识经验,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中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重视与实施,但由于理论认识的不到位和操作技术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在教学本质上的合作与沟通。语文教育满含主体情感,充满情感体验,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当文本进入教学流程之后,随着师生活动的不断发展,师生与文本之间就产生“人本”对话,使接受者(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信息唤起记忆、储存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探究文本,在“人本”互动中感悟新意,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亲情、作者、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使之走进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亲情、作者、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使之走进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重"言"轻"文"的串讲式教学,二是重"文"轻"言"的课堂教学.针对误区,文章认为应该把"文"和"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以"言"带"文",以"文"促"言",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让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郝丽霞 《新天地》2011,(12):366-366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重在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对话”是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教学主体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围绕语文教学文本所展开的具有语文教学意义的自由自在的语言交流活动或语言交流方式,它是语文新课程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构有效的教学对话,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力求处理好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间的关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次在厦门马巷中心小学召开的生命化教育研讨会上,孙绍振教授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有“文本内的对话”和“文本外的对话”。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语言学习这个本体目标,通过多样的形式活化教材文本语言,即变课文静态的语言文字为动态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地感染学生。下面笔者以《画风》(人教版二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活化”文本语言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位文本,从而与文本、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内心中、在情感上与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关心语文教育的人们一直探讨求索的问题。我以为,如果说到教学.那首先要把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去看待.语文要有自己学科的属性.要有自己学科的知识、技能构成的学科教学体系,还要有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对此,我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阐述既符合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知识乃起源于实际活动”的观点,又符合语文教学实际:学生的负担减轻,从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走进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形式,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它的出现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提供了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对话题作文作一番研究探讨,有利于我们对它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训练的终端环节,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小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有时甚至令家长也无言应答.可习作时却常常下笔无神.语言贫乏,内容空洞。  相似文献   

17.
史峰 《阅读与作文》2007,(11):48-48,46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同样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要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有效且准确的解读,就要做到四个“尊重”,否则会造成语文教学的混乱和无效。  相似文献   

18.
搞好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灵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写日记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就文取材,开掘文本宝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写作教学中,与文本相对应,我和学生刊物般把作文分为八个专栏:(1)解“言外之意”,品“弦外之音”;(2)与名家对话;(3)“狗尾续貂”篇;(4)赏析“生花妙笔”;(5)读书札记篇;  相似文献   

19.
加强说的训练,突出中师语文教学特点──我教《荷花淀》黄一民(高州师范学校高州525200)中师语文教学为什么一再强调要突出说话训练?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20.
“文本细读”,语文教学炙手可热的新名词,教学观摩研讨的话题焦点,教育刊物开设专辑的主题,专家学者讲堂里描述的烂漫之诗……作为裹挟在中国教改大潮中的一线教师,笔者对一些新新事物常常保持着某种警觉。几年前强调“大语文”教育观后,语文就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于是就有“语文课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的呼声;再后来,“生成性教学”一度风靡全国,于是出现了过度保护生成致使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无奈乃至课堂失控之后果……综观现实教学状况,笔者发现,由于“文本细读”对“细”的过于纠结和聚焦,其导致的反面作用已初显端倪,若任其膨胀,也许这股“细”风不见得就是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