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网络等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市"钉子户"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化解这场公关危机,使此次事件得到平息。但"钉子户"事件却显现出政府公关危机治理方面的问题,如政府危机公关体系不完善,对媒体重视不够,与公众沟通不畅等。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公关的主要角色,应培养政府人员的现代公关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关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双向沟通机制,从而成功地解决危机。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日社会生态危机频发,其危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影响到相关公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对生态危机管理中公共关系原则﹑方法﹑技巧运用的分析,剖析解读松花江水污染﹑首钢搬出北京﹑黑龙江森林大火几个典型案例,进而对中国生态危机公关现状的得与失进行大致评判。  相似文献   

4.
马海燕 《国际公关》2022,(2):125-127
移动互联时代给地方政府危机公关和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地不显眼的普通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曝光后迅速引发关注发展成危机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不仅要求地方政府特别是贴近事发地的基层政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而且对不熟悉新媒体的地方政府的危机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拟从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面临的舆情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突发事件负面信息公关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作为突发事件中的一种类型逐渐清晰地映现于中国人的视野中。它作为发生在大学校园的事件,与其他类事件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主体和文化氛围的不同,始料不及和一定的危害性是显著特征。如何应对高校的突发事件?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课题,对此,我国学界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试图基于诸多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从高校突发事件负面信息入手,探析公关策略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理论下政府公信力影响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发展,政府公信力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国情下,自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也使我国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探析政府公信力影响机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政府的神秘效应和败德行为正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此视角寻求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后,以互联网、电子论坛、微博以及手机等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公众舆论——网络舆论逐渐兴盛起来。近年来各类网络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发生,各类危机在众多领域相继出现,而网络媒介因其开放、及时、互动、共享等特征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从而使得危机极易被迅速扩大。这就要求政府危机公关的理念以及方式必须有所变革。首先对网络舆论、危机公关和政府危机公关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从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双重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危机公关近年来成了流行词儿、时髦词儿。关注的焦点。最近发生了几件事:郭美美事件、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危机公关意识,让人深思。公共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如何应对,经常成为人们达芬奇洋家具造假、英国媒体窃听丑闻等,从这些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遭遇禽流感袭击,矿难新闻频现报端,临近岁末,哈尔滨和广东水污染又添忧患。公共危机的突现,是对中国政府执政能力和民本意识的考验,同时,也为中国政府带来了公关实践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看到,经历SARS危机之后,面对禽流感、矿难和水污染危机,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措施已经更为成熟和稳健。政府公关已经成为缓解内部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并延伸到国际舞台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政府公关年。>海啸: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强烈地震,引发印度洋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公共危机的高发期,在应对危机时,政府的信息发布起着重要作用,信息的发布要遵循一种梯度规则,即:政府最高层首先发布信息;其次是危机涉及到的具体部门发布信息;然后是危机应对现场的负责部门发布信息;最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发布信息。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信息发布规则。从这个角度看,发生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发布行为存在明显的欠缺。  相似文献   

11.
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情作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加强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舆情引导作用,有力配合政府化解危机,政府和媒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析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突发事件中媒体和政府间的互动,最终实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主权国家内部公共事务中的危机事件常常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体现的领导艺术亦成为危机公关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为此,此项研究以汶川地震和“卡特里娜”飓风两起特大自然灾害为研究个案,从组织救援、视察力度、媒体应对和公共演讲四个维度考察中美领导人在应对自然灾害型危机时所表现出的迥异领导艺术,并依此辨析领导艺术中“行”与“言”的内在逻辑,透视政府、公众和媒体三者之间在危机发生后的特殊环境中良性关系的建构等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的发生,不但对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造成全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全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多发的时期.如何驾驭复杂局势、应对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关系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的表现、诱因及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政府及时、有效而平稳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看我国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除了灾情之外,政府官员的反应也成为舆论的焦点,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为例,根据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应对此类重大危机突发事件中的态度和行为,对其媒介素...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和再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如何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已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方面存在的能力缺失,提出了再造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突发事件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发生的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公众根本利益以及政府职能运行的重大灾难,是危机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也是危机的频发期.为有效地防范危机,降低危机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尽快建立法制化、科学化的危机管理体系.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涵盖危机的预警准备、危机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及其网络舆情频发.突发公共事件之所以在当代中国被舆论关注与热炒,毋庸讳言,政府执行力不强难辞其咎.公众关注的与其说是突发公共事件本身,不如说是政府的执行力.舆情危机频发,是网络时代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治理难题.从2012年湖南永州唐慧事件中,循着突发公共事件逻辑演进的分期链条,可以清晰地剖析出政府执行力与舆论话语权交互博弈的情势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突发事件频发期,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危机公关机制,提高危机状态下政府的公关水平,对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现实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处理和解决危机,其实,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的精义在于危机潜伏期的管理,在于危机的预防和准备。因此,政府应该着重做好预防和准备阶段的工作,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把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