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20世纪70年代末,近千首南阳民歌被挖掘整理出来,其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童谣、叫卖调、灯歌、小调、叙事歌等.这些体裁各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湘西民歌体裁形式 ,如号子体裁、山歌体裁和小调体裁 ,这说明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一位民族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正> 南阳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民歌更是以其独特的韵味令人赞赏不已。南阳民歌内容广泛,有反映革命斗争的、反映田间劳动的、反映恋爱和婚姻的等。南阳民歌体裁多样,有山歌、田歌、灯歌、号子、小调等。其中小调占数量最多。本文意在通过对小调调式的分析,和大家一起为研究南阳地方音乐做点工作。 南阳小调的旋律以五声调式为主,多是宫调式和微调式,商、角、羽这三种调式极少。现以宫和微这两种调式为基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赞达仁,也称赞达勒,是歌曲、歌谣的意思,它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是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一类歌曲体裁的统称。从节拍节奏上看,赞达仁可分为两大体裁类型:一类是节奏较自由,字少腔长,曲调粗犷豪放,高亢嘹亮,我们称其为山歌类型赞达仁;另一类是节奏规整,字腔统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流畅,我们称其为小调类型赞达仁。由于体裁类型不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演唱风格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鄂西南古老的民歌,世代相传,绚丽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一、民歌分类 鄂西南民歌的种类很多,体裁丰富。我们按照各种不同的劳动和生活习惯,把它们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儿歌及宗教歌等。 (一)号子:号子是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为劳动服务的一种歌,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号子。鄂西南的号子很多,有船工号子,放排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龙船号子、打油号子等。各种号子的唱腔除单曲体(一曲反复)结构外,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7.
以筒形罐的主要特征的东北渔猎文化区,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区系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三大区系之一。辽西地区处于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是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长期以来担当了中原文化向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传播的使者。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辽西地区结合的成果,以红山文化表现最为典型,使西辽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湖北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县。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揭示传统民歌的规律和特点,对它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略述对它的分类和识别。我认为,将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分为号子、山歌、锣鼓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六类,是比较实际的。现简述如下.一、号子1.船工号子:清江(古称夷  相似文献   

9.
<正> 土家族民间歌曲,丰富多采,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种体裁类别.按土家族传统分为:山歌、小调、咚咚喹歌调、摇篮曲、摆手歌、哭嫁歌、劳动歌.劳动号子当中又分为船工号子、拖木号子、挖土锣鼓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0.
山歌·号子·小调郭丽亚山歌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是农民在山野、牧场、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抒情民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即兴演唱的格调。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乐段结构较简单...  相似文献   

11.
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主要形式,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从节拍节奏上看,赞达仁可分为两大体裁类型:一类是山歌类型赞达仁,一类是小调类型赞达仁.赞达仁是经过劳动人民千锤百练的,它的形式结构虽然简单,然而表现的内容却很丰富,研究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为研究鄂伦春族民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衬字、衬词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民歌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一般说来,衬字在山歌中多属补充音节的性质,而在小调中则具有较强的表达感情、塑造形象的意义,并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民歌中的衬字大多来源于感叹词和助词,常在歌词的中间或句子后面出现,起着加强语气、活跃气氛、调节节奏的作用。常用的有“哎嘿哎嘿  相似文献   

13.
盐阜地区历史悠久,生活在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民歌。其中有传统民歌,有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新民歌,还有相当数量的说唱牌和器乐曲。从体裁上看,有山歌、号子、儿歌、爱情民歌、诙谐民歌等,其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纯属劳动和日常中歌唱性的,这些民歌多半短小、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诸如“五更调”“四季词”“谈媒调”“剪剪花”等等。二是说唱性的民歌,这类一般比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产生劳动号子的必要条件,这是民歌中所有劳动号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劳动号子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思想感情表达的载体,因此号子又具有表现功能。在川江行船的劳动中产生了《川江船夫号子》。在不同劳动条件下,船夫们创造了具有较强实用功能与较高艺术表现力的号子音乐,这些号子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6.
衬字、衬词是我国务民族、各地域民歌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一般说来,衬字在山歌中多属补充音节的性质,而在小调中则具有较强的表达感情、塑造形象的意义,并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东北民歌中的衬字大多来源于感叹词和助词,常在歌词的中间或句子后面出现,起着加强语气、活跃气氛、调节节奏的作用。常用的有“哎嘿哎嘿哟”“嗯哎嘿呀”“得儿腊梅呀依呀”等。演唱者多是根据需要自由即兴地加入衬字或衬词,使整个歌曲的节奏和情调显得格外欢快热烈,富于音乐美。常见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号子在整个传统民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林林区劳动号子也是我国诸多劳动号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吉林林区劳动号子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与研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吉林地区独特的音乐形态提供有关参照.  相似文献   

19.
流传在鄂西民间的情歌体裁多样,最常见的有山歌、采茶歌、扬歌、对声子、龙摆尾、穿号子、五句子等等。还有一些长篇叙事诗。而群众最善于创作,最喜闻乐见的是“五句子歌”。“五句子”成为鄂西情歌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二重证明法”对先秦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生成进行了论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奠定了南北文化区系的生成基础,新石器时期南北文化已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南北两大文化体系虽曾互为文化中心,有分有合,但这种分合是在整个华夏文化内部的撞击互渗。它不是两种异质文化系统,而是不断融汇交流、相辅相成的异域同质的文化。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差异是相对的,交流则是必然的。通过这种交流,使传统文化恒动不已,生生不息,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