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唐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其后人们不仅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而且利用爆炸的性能,把火药运用于军事上去,先后制造了火箭、火毯、火蒺藜、霹雳炮、铁火炮、辰天雷等各种火器,成为当时战争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公元十三世纪前半叶,火药技术由中国传人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十三世纪末或十四世纪初,火药技术再由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  相似文献   

2.
火器的发明是兵器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自北宋以降,火器的种类、质量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明代前期,中国的火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欧洲火器技术后来居上,火炮和枪械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兵器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阵法战术也必须不断地作相应的变革。进入16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军队装备的火器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既能克敌制胜,又能减少己方伤亡,在欧洲出现了拿破仑的火炮战术、科尔多瓦的火绳枪手与长矛兵混编战术、摩利士的前后分排依次齐射战术等新阵法,军队的战斗队形、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乃至整个战场的面貌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兵器技术的发展与阵法的演变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北宋灭亡原因的探讨与争论,自从其亡国后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将北宋亡国的根源归结于国内政治层面上的相关因素,比如重文抑武国策以及政权的腐败等。不过,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看,北宋的亡国与国际体系层次的运作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具体地说,面对体系中具有强烈修正主义倾向的潜在霸权国———金国,北宋没有采取均势政策联合体系的现状性国家———辽国以制衡金国的崛起,反而逆均势机制而动,实行一种反均势策略即联金灭辽政策。这种追随强者外交行动的结果是作为强者的金国更加强大,直到将作为追随者的北宋灭国。通过国际关系均势理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北宋的丧国以及把握当时东亚国际体系的变动与权力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葫芦飞雷”是云南哀牢山彝族独创的一种火药武器,它是用手投掷的一种小型炸弹,也就是用葫芦作为弹体的手榴弹。手榴弹是近代战争中用以近距离杀伤敌人的一种有力武器。无论防守或进攻,它都能发挥威力。这种火器,资本主义国家是在本世纪初,日俄战争中才开始使用的。我国云南哀牢山彝族创制的兜抛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火药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火药兵器越来越多地在战场上使用并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冷兵器地位渐次下降,兵役制度由府兵制、世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中原地区),作战形式由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转变,以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后勤的发展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冷热兵器并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募兵制为支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为载体的火药时代典型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超 《东方论坛》2013,(2):12-16,29
日本火器兴起于16世纪,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取代日本刀成为其武器出口贸易的支柱商品。16至17世纪,日本轻型火器通过跨国战争与海外贸易的多重传播,在东亚各政权军队中得到普遍效仿与广泛流布。近世日本火器的改良与区域流布,除了具有军事史意义外,还可从中窥探这一时期东亚政治版图内部的势力消长与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7.
蒙古和金国的战争持续24年,论性质,学界各抒已见,尚未统一。本文认为蒙古对金战争、是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逐鹿中原,夺取政权,统一中国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战争;它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它是“元大统一”战争的序曲,为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蒙金战争虽有破坏,但战后赢得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场战争促进了军事武器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它是进步势力与腐朽势力间的一次大较量,以先进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伟大军事行动。它不是侵略战争,是中国内部统一战争。  相似文献   

8.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事发展到近代,兵器的变革及其运用是一个重要标志。明代火器演变和火器部队创立,直接影响到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为走向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明朝近三百年的战争实践,不仅使火器得到空前发展,也使行将结束的冷兵器时代,借助火器的威力,走向了它最后,也是最辉煌的历程。明代火器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发展,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是基本原因,而直接导致军事编制、兵法、思想上变化的,必须归根于明朝延绵不断的内外武力冲突。“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①作战方式的变革,又必然要导致军队组织等各方面的变化。战争迫使双方大量生产和使用火器,优化装备,作战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历史著作中,是把引火球作为火药武器的一种来介绍的。如冯家升:《火药的发明和西传》(华东人民出版,1954年版,第28页)中说:“以燃烧性的火器来说,有‘引火球’、‘蒺藜火球’、‘火药鞭箭’……”;最近出版的有些历史著作也说:“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鹞(铁嘴火鹞、竹火鹞)、烟球(烟球、毒药烟球)是点燃后用炮放。”作者还说明是根据宋人曾公亮编的《武经总要》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火器制造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制造出了较先进的各类作战火器,这与当时设备齐全的兵器生产部门和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王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郑州450002火器自宋代应用于战争以来,经过200多年的使用和改进,到...  相似文献   

12.
北宋中前期,澉浦镇完成军事性质向经济性质的转变。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前期,其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南宋后期,澉浦镇渐趋衰落,其衰落与鲍郎盐场的分立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当时南北政权的政治军事格局转变相关。端平以后,蒙元发动灭宋战争,南北关系趋于紧张,澉浦镇作为临安门户,军事地位凸显,影响其海运事业,遂至衰落。澉浦镇的兴衰转变展现了南宋时代江浙地区通商与海防的矛盾,促使我们去反思江南市镇发展史的“延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军用火器的道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却在民用烟火之路上一承前朝的绚烂,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4.
枪刺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是人们在广泛使用了火器之后发明出来的冷兵器。它的发明弥补了火枪火力不足的缺陷,使火枪兵具备了自我防御能力。枪刺的广泛应用淘汰了长矛等冷兵器,简化了军队兵种构成,促使形成了能够有效发挥火枪威力的横线式队形。枪刺在机械化时代和信息时代仍被保留和使用,本质上是技术对人体能力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火器对冷兵器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抗美国的"炸弹之母",俄罗斯研制出"炸弹之父"俄罗斯军方成功实验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据悉,这种代号为"炸弹之父"的武器通过Tu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投放,其威力高达美军"炸弹之母"的四倍以上。人类自从将火药大规模运用在战争上之后,冷兵器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热兵器的时代来临。热兵器与冷兵器的不同在于热兵器不需要依靠人力来驱动。在冷兵器时代,理论上你的臂力越大,你就能使用射程越远的弓箭。然而在  相似文献   

16.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国中原地区学会制造的火药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并遗憾的未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火药和火器在改变欧洲战场的同时。也改变了这个大陆长久以来受游牧民族威胁的历史,进而开始让他们带着被自己目益完善的火器,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入侵和征服。这个暴力的过程改变了欧洲本身,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斩马刀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集前代斩马剑、环首刀及陌刀等中国古代优良武器铸造技术及武器特色于一身的中国古代兵器,也是宋代颇具特色的一种武器。它的出现时间早于宋嘉祐元年,在宋神宗时期受到重视,获得重大发展,开始运用于战场,并一直沿用到元明清时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争环境的变化,斩马刀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斩马刀的流变说明,战争环境的变化会促进武器的变革,武器的发展也会促进军事层面的变革,但武器的发展及其应用始终要受制于自身所处的时代及当时的历史环境。对任何国家而言,国家利益和战争思维都是影响武器发展及其应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有着四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作出过重大的贡献,这是一不容否定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科学,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别的不说,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至今仍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已用了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物质条件.马克思也曾论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