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人阶层的崛起是明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作为明清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徽商的发展对明清儒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徽商的竭力宣扬和践行,不断调和义利关系和贾儒关系,不仅使明清儒学中义利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改善,还推动了新四民观的建立;而徽商将儒家学术自觉落实到具体的经商和社会实践中去,并打通贾儒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儒学"由儒及贾"的下移的行为,则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儒学的世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徽州地少人多,科举仕途与四处经商是明清时代徽州人摆脱贫困、追求富贵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他们儒而不成则转而为贾,或亦儒亦贾,贾儒相济。经商致富的徽州人,热心文化事业,崇仰学术,"虽为贾者,咸近士风"。清代前中叶,朝廷崇儒重道,稽古右文,受此影响,江南的徽商家族大量刻书,积极献书,为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及《四库全书》编纂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旅外徽商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徽州的士子、商人和官僚三者是流动不居且混而不清的,他们凭借顽强不屈的毅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执着的文化追求,既为自己找到了生活门路、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也为寄居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3.
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崇朱好儒”,其文化品位较高,是其他商帮难以比拟的.儒家的人文精神的习得不仅影响着徽商的言行,培养了其较强的心理素质、市场眼光和经营能力,而且为经商的成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打造了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但“贾而好儒”的特点在其转型时期又成为商业发展道路上的否定因素,束缚了企业的经营.能否超越儒家思想的屏障对当代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商的诚信观郭振香(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关键词徽商诚信活跃于明清经济舞台上的徽州商帮,由于它孕育于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氛围之中,又直接来自于儒风盛行的徽州地区,所以徽州商人身上往往不免刻有“儒”的印迹,他们不仅能“审积著,察低昂...  相似文献   

5.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6.
评《知不足斋丛书》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纂于清乾嘉年代的《知不足斋丛书》,搜罗精选了许多世所罕见的古籍善本、孤 本及流失于海外的奇书秘籍,使之不致亡佚,得以承传;补充修定和校正了许多有价值的古旧 残书和劣板书,使之由残编断简成为完璧,或去伪得真,恢复原貌;由于编纂者识鉴高明,精加 评点,使许多被忽视和埋没的好书,引起读者注目,焕发光彩;至于其书剞劂之完善,装帧之精 美,在当时诸多丛书中享誉最高,并将永远沾溉后人。本丛书的编纂者鲍廷博,出身徽商,由 从商而自学成才,成为一名著名学者、文献家,充分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文化品位高的特 点;他所编纂的丛书,乃是徽商对文化建设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传统和特点,这为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至明清时期,徽商及其子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文化群体。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的贡献甚大,在引领文学风气的转趋、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以及推动文学创作的传播等方面均有建树。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恰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唐代商人入仕与唐代后期官商阶层两个角度,对唐代商人的政治地位作了深入的分析。第一部分指出,唐代商人入仕途径广,人数多,促使唐政府事实上放弃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同时论证了商人入仕的局限性,强调对唐代商人入仕的社会影响不能估价过高;第二部分对唐后期官商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指出官商在经济上与政府的合作性、政治上对封建官府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9.
在寻租社会的背景下,由于特定的社会产权结构和无法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使晋商走上了一条官商结合的发展商业之路,这也是当时社会条件下商人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官商结合既为晋商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其得以成为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地方商帮之一,同时也决定了其难以顺利地实现近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的经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徽商是一支很有影响力的商人力量,其资产之盛、足迹之广、声势之大恐怕只有晋商堪与匹敌。徽商遍布天下,以致世有“无徽不成镇”之谚。在这里,我们发掘徽商的经济伦理,旨在探讨徽商经营发迹的内在的非经济因素。这对今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会有某些警示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徽商称雄中国明清商界三百余年,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重儒”.本文探讨儒家文化的要义“仁义礼智信”与徽商成功营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徽商营销活动的指导作用.对此问题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商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秦汉守官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守官制度,即官吏的试用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任用制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一、守官制度的建立赵翼《陔余丛考·假守》云:“其官吏试职者曰守”。守官即试任某官的意思。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从民间学术视野考察可知,徽州朴学家的学术起点和重点在于实用性的学问。他们首先是小学、历算和礼制学家,其次才是经学家和哲学家,这种先"术"后"学"的治学路径,与徽州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徽商"贾而好儒"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关系。戴震走出徽州后,也是以自然科学的成就显扬于世,并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取向,故能成就大家,引领风气。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设 《南都学坛》2003,23(6):70-74
“三言”“二拍”着力刻画市井百态,商人生活是冯梦龙和凌(氵蒙)初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们反复渲染经商不易,明确表达了两位作家对于商贾生活的理解和对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其中所描写的商人,尽管全国各地都有,但要角无疑是徽商,5部短篇小说集画出了他们的各种形象。这一个个艺术形象,映衬出一幅明代商人、尤其是徽商生活的多彩画面,这幅画面是对正史的重要补充。商人是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所以“三言”“二拍”中的徽商形象,正反两方面角色都有,但正面人物明显居于多数,徽商中不乏正人君子,对于研究冯梦龙和凌(氵蒙)初的思想,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韩 非对官吏与法的 关系,态度十分 明确,主张官吏绝 对遵守现实君 主法,并系统 地提出了一整套 君主以法治吏的 思想,即君主对 官吏进行法、术、势 全方位的治理 ,使官吏不敢 违法,不得不守法并 乐于守法。韩非 的这种以法的绝 对权威治理官 吏的思想,是对儒 、道、墨三 派主张官吏相对 地遵守君主法思 想的批判,也是 对前期法家零散 的以法治吏思想 的继承拓新。  相似文献   

16.
杨帆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97-100
朱熹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深远,对徽州的影响更"胜于他邑",在徽商作用下"贾而好儒",并具有邹鲁之风;"成教化,助人伦"的理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徽州装饰雕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且引人注目。从审美角度解读朱熹理学所蕴涵的审美取向对徽州装饰雕刻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徽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无讼”的传统法律意识下,论者分析缺乏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下,徽商惟有主动依附封建政治势力,锻造出徽商“好讼”性格,也不可避免地给徽商的发展带来诸多弊害。以史为鉴,一方面尝试着在传统徽学研究领域里,开辟出以法律史学的视角研究徽商的一块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当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立法者如何处理好“官”与“商”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则揭示了韩非“以法为教”思想的终结。《说苑》儒法结合的“为吏之道”为执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人道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中国官吏严格来讲只能称作“儒”。由于农业社会中大部分的被统治者是目不识丁的农民 ,只有文史知识的儒官也就足以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但至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随着中国与世界逐渐沟通融会 ,中国的“官”也不得不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江苏的“官变”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官僚机构增易、官场风气兴革和官员个人知识与观念更新等方面都发生了对现代社会的认同。尽管这种“官”的变化出自于官僚阶层被动的选择 ,且表现为一种非革命的渐变形态 ,但它是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我们既没有理由因其主体是“统治阶级”而否定它的进步性 ,也没有理由因其演变过程平和而否认它最终的质变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徽州名族的构成、延续,是致力于文化教育,造就仕宦绅衿,在他们主导下实现宗法性伦理,又得力于贾而好儒的徽商的经济支持,进而建立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孝友睦族睦邻人际关系,建设族内和社区公益事业,稳定区域社会秩序;以文化学术的杰出贡献而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知名度,坚持良贱不婚原则而保持名族声誉,并在族内、族际纷争刺激下努力克服自身机体内的赘瘤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