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力雯 《社区》2008,(20):14-14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 我曾经是个爱读书的人,现在不读书是有理由的。第一个理由:为了降低生命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晚,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趴在灯下书桌上读书,我就感觉很温馨。我将每天的读书时间称之为—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长北小幺 《社区》2009,(20):63-63
为给社区读书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表达对社区干部组织居民读书的诚挚敬意,推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本刊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征稿主题:“我(家)与读书”“读书心得”“我为居民读书忙”稿件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主题突出,叙述生动,条理顺畅,文笔清新。字数在15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4.
鲁迅思想特征新论萧心一鲁迅在私下曾反复表白: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在《两地书》中,鲁迅曾向许广平坦言:“我所说的话,常与所想的不同,至于何以如此,则我已在《呐喊》的序上说过:不愿将自己的思想,传染给别人。何以不愿,则因为我的思想太黑暗,...  相似文献   

5.
王涛 《中国农村》2007,(11):43-43
读书人必定读书,读书的人却不一定能称为“读书人”。这话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深有同感深信其理,而且觉得有再说一说之必要。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的关系。后来想想不妥。职业足球有明星与球员之分,职业读书人也有教师与教育大师、码字匠与文学大师之别。那么,以读书、写书(或教书)为职业的人中的佼佼者,便可以称为“读书人”了?好像也不妥。  相似文献   

6.
儿时,老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我们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取知识;大学时代.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子,教授告诉我,读书是一个有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步人工作岗位后。长者告诉我,知识不屈从于财富.也不屈从于权势.拥有知识的人却能让人由衷折服。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  相似文献   

7.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8.
读杂书     
舒乙 《社区》2011,(8):8-8
我觉得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偏偏很爱谈这个话题.就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一件特别需要谈论的事情一样。很难想像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读书变成一件特殊的事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9.
陈漱渝 《社区》2011,(32):4-4
读书要博中求精,勤于思索.持之以恒,把“有字之书”(书本)和“无字之书”(实践)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这些读书的基本经验前人早已总结,不必我再饶舌.这里主要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读书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1.
王玉兰 《社区》2010,(35):56-56
读书写作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读书写作我也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的作者。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出色的是语文成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起,我的作文就经常成为老师在班上读的范文。  相似文献   

12.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08,(2):9-9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白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九点到十一点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八十五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唏嘘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3.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08,(35):15-15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自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9点到11点之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85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唏嘘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4.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10,(8):10-10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白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九点到十一点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八十五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欷欺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2月28日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表示:“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我是市总工会的退休干部,也是1999年第四届南京市读书节的“读书状元”。今年4月23日,第12届读书节开幕了。从报上得到这个消息,回顾自己这些年的读书经历,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7.
程立海 《社区》2008,(11):59-59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决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睑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18.
近读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收获颇大,但他关于《行露》一诗作者的解释,我却不敢苟同,今冒昧质疑,求教于余冠英先生及同志们。原诗极短,为便于分析,兹录于后: 厌浥行路。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相似文献   

19.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周二中 《社区》2008,(14):15-15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