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已成为一种新形势,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紧迫的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和谐社会构建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领域下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存在内涵和诉求上的一致性。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特定背景和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力量的双重规求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霞 《职业时空》2008,4(8):33-33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需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赵尊英 《职业时空》2008,4(2):119-1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使得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明晰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物权法的实施发挥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观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不科学、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观会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畸形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消费观是关系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否和谐生存的关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关系概念,包括城乡关系和谐、阶层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等。阶层关系和谐实质上就是阶层结构的和谐,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实现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结构性支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职业时空》2008,4(5):58-59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我们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教育青少年一代了解、认识、规范武德的内容,有目的、  相似文献   

8.
曹殿朕 《职业时空》2008,4(7):12-12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执政党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公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邓文 《职业》2011,(5):113-114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小康社会"的特征时,提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面的指标,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老年群体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对于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吕雅英 《职业》2008,(3):26-26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生活安定和职业的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2.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应以目标体系为方向,以内容体系为根本,逐步构建两种体制,三种体系,四支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蔡群英 《职业》2011,(8):125-126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这就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和检验过程中,应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开讨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纠错机制等。这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基础上,论述了积极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就是构造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华民族传统讲究以和为贵.和谐美满,就要妥善协调现实社会中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实现代际之间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本文仅就酒泉市肃州区少数民族中回民养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存在着四大人际关系问题,即与同班同学缺乏团结合作;与老师缺乏交流沟通;与室友缺乏包容理解;与外班校友缺乏接触、信任等。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暴露了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心理素质较差、缺乏交往技巧的不足之处,也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乏、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等因素。为了纠偏补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学校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社会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享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老年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老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苟清华 《职业时空》2008,4(9):73-73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的功能主要是对人类的二维发展的影响,即:“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体质。群众参加体育的过程既是不断改善身心、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和改进思维方法的过程,又是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说群众体育丰富了人的文化生活内涵,同时也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发挥群众体育的作用和影响,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