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从哪里开始?它的始点范畴是什么?应该以什么为主线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一。然而,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应该怎样研究?怎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结构和体系?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的见解。笔者认为,劳动范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从社会主义劳动范畴入手,是理解全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之核心所决定,是揭示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基本经济范畴;并且是对整个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科学规定和在此基础上所确立的科学范畴。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中,核心范畴是一个纲,纲举才能目张。以核心范畴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范畴体系中,必然有一系列范畴相互结合起来,以揭示其矛盾运动。我们把关于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之核心的存在条件、前提条件的理性认识,称为前序范畴;把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之核心的运动条件、实现条件的理性认识,称为后序范畴。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由以核心范畴为中心的一系列范畴(前序范畴、后序范畴)互相联系、互相结合而构成的范畴体系。本文对各家各派做出科学评价,认为:曾昭禹先生提出了公有价值学说,并论述了"公有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他实际上提出了公有价值范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公有价值理论为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公有价值范畴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是由其核心范畴与前序范畴、后序范畴构成的。我们认为,应当以公有价值范畴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公有价值以及必要价值范畴的前序范畴主要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资本、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自主的自由联合劳动、社会主义共同体商品经济,后序范畴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必要价值和公有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积累和再生产;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即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有机计划市场经济即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社会主义消费关系和消费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4.
资金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和使用它?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如何?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居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可是,在我国经济学界,对资金的理解和使用却相当混乱。这种混乱不予澄清,将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建设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以什么为其中心范畴?这是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当前理论界正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研究,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中心范畴的一般规定性 为了弄清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中心范畴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政治经济学中心范畴的一般规定性。这种一般规定性是什么呢?这就是来自政治经济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以及特定方法所产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建成一个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展开的理论范畴的体系,通过对理论范畴全面的联系和关系的分析来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践。凝练范畴体系的主体范畴是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练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资本”范畴相对应的、体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主体范畴(核心范畴),然后围绕这一范畴逐层展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体系的全部内容。就我们目前实践的进展和我们认识达到的水平而言,以平等劳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范畴,是唯一合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体系,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经济学教材,必须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和批判。本文对影响我国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甚大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进行了分析批判,认为这是一个伪科学体系。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务之急,不是急于构造理论体系,而是脚踏实地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非科学的观点进行彻底的理论清算。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概念、范畴,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后,才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首先必须正确选择理论体系的起点。象《资本论》的商品起点一样,有了正确的起点整个体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关于起点范畴的设想,如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社会主义企业等等。可以说,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一门学科象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各卷手稿中对分工的论述,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的。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存在于一切商品生产中,并且作为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社会劳动分工。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基本体现的生产机构内部分工。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虽有多种模式 ,但“过程描述”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熟度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可以划分为史前时期、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终结和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萌芽时期、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大凡一门成熟的科学 ,总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的 ,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 ,即是贯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面临着严峻挑战,改革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如何进行改革。不久前,由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谷书堂教授担任顾问和终审,由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中青年副教授刘有源担任主编的《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从体系框架和内容结构上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了大胆的创新,表现出同类教材所不具备的一系列特点:首先,为适应我国中心工作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变,相应地转换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被狭隘地规定为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相似文献   

12.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体系就是辩证逻辑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起点,就难以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应以何为始点?在马克思之前,尽管有不少的经济学家曾有过颇具见地的看法,但第一个自觉地研究和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是马克思。可是,在这方面谈到马克思,就难以避开黑格尔。列宁有一段话:“要义: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多方面的贡献,而从经济学科体系上看,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可以说,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创立者和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有严密科学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所谓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领域属于生产关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把经济科学的重点定位于政治经济学,是有充分理由的。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现代文明国家最突出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决定生产方式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传统政治经济学错误地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 ,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只能是资本的生产方式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运行层次上就表现为市场经济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就是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的生产方式并不是永恒的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并将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其思想之源和理论渊源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及其构建学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料。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我们着重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论的两个争论热点: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五大对立统一,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如何有效结合,进而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根本性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应如何建立,许多同志已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但有一点我以为大家似乎还没有谈到,即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应当不同。作为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使用方法,不必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结构体系和使用方法为圭臬,应另辟蹊径,重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现在政治经济学基础地位的丧失 ;学科名称尚未确定 ;政治经济学体系支离破碎 ;有些内容前后矛盾 ,有些分析过于简单化 ;学生缺乏对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 ;教师大量改行和流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太大。为此 ,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将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细密化 ,可能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 1995年第10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樊纲先生的《苏联范式批判》。该文认为,中国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来源于50年代在斯大林主持下编写的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种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甚至成为阻力,因而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批判和抛弃。中国经济学界在某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探索中已经开始突破和放弃“苏联范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范式,仍处在一种矛盾中。该文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而分外引人注目,并且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巨大反响。一、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学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出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并不存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多数学者赞成以上看法。这些学者承认传统经济学有严重缺陷,但并没有或不打算从根本上放弃既有范式,而是继续运用传统的范畴和方法,在传统体系框架内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9.
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人工智能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关注人工智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创新理应成为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课题.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机器观来看,机器与人工智能在生产力维度、生产关系维度、历史维度上的关联性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并在现实层面对新时代收入分配结构、劳动者就业、市场经济运行、社会主要矛盾、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产生现实影响.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整体系,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研究内容的智能化创新,逐步实现新时代分配方式智能化改良、生产力智能化提升、生产关系智能化变革、社会主要矛盾智能化调和以及对外经济关系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特有的形式,从而把剩余价值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赋予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属性和剥削的本质,进而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存在,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思想认识的混乱.本文试根据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论述的理解,理性地思考剩余价值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