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前,其创始人列宁就对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给予同情和赞扬。孙中山也对列宁领导的革命党表示十分的钦佩。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列宁获悉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密切的关注。在辛亥革命发生不久,列宁就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1912年7月,列宁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对孙中山的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态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有力量的。”在这篇著名论文中,列宁把孙中山称为“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1912年至1913年期间,列宁陆续撰写了《新生的中国》、《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亚洲的觉醒》、《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等著名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列宁高度评价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初 ,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歪理邪说 ,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 ,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 ,不愧为 18世纪末法国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革命家的同志 ,他们的纲领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认为它已融入世界革命的潮流 ,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到辛亥革命时为止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指出它是中国社会斗争的产物,深深打上当时世界矛盾、冲突的烙印。它是发动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变革,它不愧为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进思想代表。从列宁的有关评述,认识它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隆重纪念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时候,认真温习一下列宁就这次革命所作的评价、分析与论断,对于我们是大有教益的。列宁的科学预见,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与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而且尤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与毛泽东思想的英明可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年,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传入,现代意义的阶级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表示等级身份的阶级概念相互渗透,由此产生了同盟会诸人与梁启超围绕如何看待“地主—佃农”、“资本家—劳动者”关系的争论,也出现了对阶级再生产、职业与阶级的关系的最早探讨和无政府主义的阶级废灭论。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举国对官僚、军阀统治的不满,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造成的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影响,使得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形成共情,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官僚成为革命的共同目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的阶级认知经历了第一个发展阶段,为此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进一步产生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否定革命"和"告别革命"的论调又有抬头,有些人更是直接提出要从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始"反思",要"告别辛亥革命"。文章对"告别辛亥革命"论的几个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清末新政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乱象不是辛亥革命的产物,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崭新进程,并对"告别辛亥革命论"的实质和由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续和发展,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本文通过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文学历史的回顾,新中国诞生前后文艺面貌和历史特点的反思,新时期的到来与文艺需求的新变化等方面对其产生必然性作了论述。指出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社会震荡,在进入历史新时期后文艺指导思想上的必然产物,为我国新时期文艺的繁荣发展立下了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年,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传入,现代意义的阶级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表示等级身份的阶级概念相互渗透,由此产生了同盟会诸人与梁启超围绕如何看待“地主—佃农”、“资本家—劳动者”关系的争论,也出现了对阶级再生产、职业与阶级的关系的最早探讨和无政府主义的阶级废灭论。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举国对官僚、军阀统治的不满,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造成的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影响,使得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形成共情,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官僚成为革命的共同目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的阶级认知经历了第一个发展阶段,为此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进一步产生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多关注西方因素对中国的影响,而往往对中国传统因素在辛亥革命中起到的作用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发生阶段与后辛亥时期,诸如“杀身成仁”、“和为贵”、“正统观”等中国传统因素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将辛亥革命融入中华文明史中,以中国传统因素的视角来解读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同志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中既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又亲自参加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特别是在师范教育方面劳苦功高。他在辛亥革命后创立了长沙师范,在中央苏区创办了列宁师范和闽瑞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浙江与辛亥革命有着紧密的历史关系:浙江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开放的文化环境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和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对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895~1926年近代中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与辛亥革命结束到南京国民革命政府建立前这两段时期,中国预估GDP增长曲线与辛亥革命后GDP增长曲线有很大的改变,后者增长趋势远大于前者;并结合辛亥革命期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多项有关经济发展、教育投入的措施,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上有传承关系,在历史的演进上有逻辑联系。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有利于思想解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建立,国民党已经无法承担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的现实,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成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辛亥革命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辛亥革命缺少一个集中统一且思想理论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使自己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辛亥革命党人没有组建自己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全归于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从而继承、发展、超越了孙中山的思想和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客观上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895-1926年近代中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与辛亥革命结束到南京国民革命政府建立前这两段时期,中国预估GDP增长曲线与辛亥革命后GDP增长曲线有很大的改变,后者增长趋势远大于前者;并结合辛亥革命期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多项有关经济发展、教育投入的措施,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辛亥革命,他仔细研究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对辛亥革命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毛泽东著作中,多处论及辛亥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的许多著名著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等等,都提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特别是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全面历史地论述了辛亥革命,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前期准备;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武汉大学共同主办了“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哲学界首次举行的探讨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的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环绕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关系这一中心问题,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哲学变革、哲学观念、哲学思潮、哲学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五四运动五十五周年。我国人民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纪念这个光辉的战斗节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工人阶级作为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