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外古今历史人物中,论思想影响之大,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很少有人能与孔子相比拟。在对同一历史人物思想的评价上,也很少有人比得上对孔子看法的分岐大。在多年对孔子的批判中,人们发现孔子思想的部分内容打而不倒,批而不臭,甚至越批影响越大。其原因何在?是个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从私有制出现而产生的阶级社会,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想学说,有的反映了某一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属于“阶级范畴”,有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孔子研究》于今年三月份创刊,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欢迎和利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一个国家的学者对另一国的研究,其历史之悠久和成果之丰硕,当首推日本的中国研究.从人文科学研究看,日本研究者的笔触伸向了它的各个领域,漫长的中国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未曾留下日本学者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来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而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其各个时期的媒介传播技术发展特点是不经相同的,本文将以五四时期的历史面貌及其社会革命的发展等特点作为讨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媒介技术的传播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历史也就是三分损益出现及其后为解决黄钟不能还原和不能旋宫转调问题,进行漫长探索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应该说是一个现代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历史上就无社会管理的事实.其实,正如漫长的中国历史一样,中国对于社会管理探索的历史也是十分漫长.依据管理体制和性质的不同,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秦朝至清的社会管理;民国时期的社会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管理.然而,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管理之间存在本质上差异,但在一些基本方面总体上是一致的:在管理主体上,以国家集中管理为主导;在管理方式上,以加强人心管理为重点;在管理内容上,以协调社会利益为核心.并且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社会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即“去乱求治”.  相似文献   

7.
<正>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家。孔子的先世系宋国贵族,他曾上溯到商朝的先王以及更早的人物,证明自己的家世有着悠久的历史。他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曾广泛地引证历史事实,并把一些历史资料编成教学用书。其史学思想有不少独到之处。(一) 孔子的历史观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虚心好学,广泛搜集历史资料,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孔子的学识是很渊博的,其  相似文献   

8.
<正> 孔子作为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其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在其生前死后是不断变化的。它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从中又能看出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本文就封建社会前期(春秋末至东汉末)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看法。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影响逐步扩大孔子活着的时候,曾受到过围攻和讽刺,但也曾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和尊崇。如他的弟子颜回称颂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  相似文献   

9.
孔子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极为博大且内涵深蕴的体系,其管理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在先秦政治经济生活中曾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他身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仍不断展现出其思想的光辉。孔子一生中长时期直接参与了社会管理实践,他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把反映这种实践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经验,提升为独具特色的儒家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人才,强调对人的管理,他特别注重人的作用,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由此,他强调道德修养、强调人际关系和谐,强…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语元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时期、中古维吾尔语时期、近代维吾尔语时期而发展成为现代维吾尔语元音模式,维吾尔语元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残留的历史遗迹,成为我们研究维吾尔语元音历史渊源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养生学说探析张友臣孔子的养生学说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课题。孔子享年73岁,而今人研究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却不足40岁。在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下,生活飘泊不定,仕途屡遭挫折,终生难以得志的孔子,寿命竟然超出常人近倍,其养...  相似文献   

12.
儒家人论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问题是儒家关注的重心,儒家价值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即建构于人论之上。尽管儒家人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但其基本的形态则奠基于孔子。孔子对人的考察并不表现为一种思辨的推绎,而是具体展开于天人、力命诸辩以及对人的存在意义等探索之中,这些探索同时涉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孔子的思想入手,对儒家人论的原始形态及其价值意蕴,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3.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前468——前399)是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性格,其生活和从事哲学活动的年代也不完全相合,差异是明显的;然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孔子与苏格拉底又有或隐或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都面临着历史的大变动、大转折,都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4.
南方文化的崛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从唐代开始,到宋代就进入了全面超越北方文化的时期。宋代文风的形成,是南方文化鼎盛的一个突出表现,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自汉高祖首封孔腾为奉祀君,孔子后裔承袭爵位以奉宣尼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孔府地位的特殊性,其爵位的承袭相当严格,在正史和孔氏族谱中的记载十分详实,传承脉络也基本清晰,但魏晋时期的正史史料中却出现了一个与族谱记载不同的传承体系,使得原本明朗的爵位承袭体系蒙上了一层迷离的面纱。有必要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中缘由进行推测论证,以期这一历史迷案清晰化。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和运动规律。知识分子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今天我们有可能来回顾它的历史,探索它的规律了。本文拟对知识分子的历史的运动规律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初探,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承前启后,强烈地影响了中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和精神风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身后,其学说往往发生分裂和变异,人们对他的认识也很不一致。中国的孔子和德国的黑格尔就是这样。2500多年中,人们对孔子的评价有褒有贬,总的情况是,在古代褒多于贬,较长时期甚至处于“独尊”的地位;近代则贬多于褒,有时甚至被指责为“万恶之源”;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孔子?我认为在经历了长期的褒扬——肯定和近百年的贬弃——否定之后,现在是到了深入做合题文章——实行否定之否定的时候了。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8.
冯浩菲 《文史哲》2006,(2):48-52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重要人物。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也成为历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肯定派学者理解为孔子称许管仲为仁人,这符合孔子本意;半肯定派理解为只谓其有仁者之功,未许为仁人,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否定派认为孔子未曾以仁论管仲,这是完全错误的。孔子评管仲为仁人,有其理论上的根据,符合历史事实,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略论王夫之的正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格局。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思想成了封建社会官方的正统。尽管孔子的思想被多次改造,但由孔子首先提出的正统观念,却深深印在每一个封建士人的心里。从今天来看,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因为它毕竟是适应封建社会的需要,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它却包含有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并且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就其适应封建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面来说,封建社会是历史前进的必经阶段,中国的发展,不能违反历史的必然性,只要承认这一点,就不可否认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阶级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它兴起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消灭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虽然享寿不长,只存在八十年左右,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但它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场革命,跨越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两个历史时期,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曾经是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