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郭淑云在我国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最具特色。与北方其他民族相比,鄂伦春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生活方面,当其他民族已由原始狩猎生产相继转为游牧业、农业生产以...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北部的兄弟民族鄂伦春族,在解放前长期从事单一的游猎生产,这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鄂伦春族的这种生产,虽然不同于农业或是牧业那样巩固和稳定,但多少世纪以来,相沿至今,已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我国以后,我国各族人民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交换逐渐有所发展,鄂伦春族的狩猎经济也不例外,自早期的重于自给性生产,逐渐地向重于商品性、的生产发展。但由于被帝国主义的压榨及奸商的超级剥削,再加上民族人口的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祖祖辈辈,鄂伦春人从事着漂泊不定、十分艰苦的狩猎生产。在生产的斗争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狩猎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渐掌握了狩猎经济的客观规律。他们十分珍视自己劳动的果实,对狩猎怀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传统心理在选择、保持生产方式上,表现出强而有力的作用。鄂伦春族定居已三十多年,民族经济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轨道。但是,原始的狩猎经济仍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在鄂伦春自治旗的古里、诺敏、托扎敏和甘奎四乡,保留着古里、小二沟、希日特奇、木奎、朝阳、乌鲁布铁和纳尔克气七个猎民村。这里居住着鄂伦春猎民110户,人口466人,单一的狩猎生产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山林文化是长期生活在山地的游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文化。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鄂伦春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狩猎是鄂伦春族生存的根本需要。鄂伦春人把狩猎融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桦树皮文化”是北方狩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性文化传承现象。鄂伦春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鄂伦春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并靠着口耳相传,顽强地保留到今天。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鄂伦春的山林文化渐行渐远,保护好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捍卫,更是对鄂伦春这个处于“边缘”的民族拥有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和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族世居大、小兴安岭地区,以狩猎著称于世,茂密的森林养育了一代代鄂伦春人强悍勇猛的个性,也养育了一代代鄂伦春人善良淳朴的民风。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鄂伦春人只有8659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8196人)仅仅增长了四五百人左右,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无文字,然而这并不妨碍勤劳朴实的鄂伦春族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艺术。鄂伦春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学界对其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近些年来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则略显单薄。本文就对其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一番考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91年9月至10月,曾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塔河县鄂伦春族地区,考察鄂伦春族古老的桦树皮文化。看了他们精美古朴的桦树皮制品和妇女制作桦树皮制品的工艺过程。同时,发现他们制作的桦树皮制品的造型以及制品上的图案纹样和色彩调配不但典雅大方,而且具有原始风格。从这些工艺制品中不仅可以看到鄂枪春族独特的狩猎文化,也可以追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轨迹。从而可以肯定的说,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制品,是我国古老文化的载体,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桦树皮制品的悠久历史 原始人利用树皮,是从蒙昧时期开始的。如“用树皮纤维制成的绳索,……建造覆以树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文学简论赵复兴鄂伦春族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文学方面,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重话、笑话、寓言、谚语和谜语等。鄂伦春族这些文学遗...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之一,世代生活繁衍于黑龙江中、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早年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进行,直至民国初年,鄂伦春才兴起学校教育,并发展极为迅速,仅有4000余人口的鄂伦春族竟建起8所初、高等小学,数百名儿童受到学校教育,使这个时期成为鄂伦春族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但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所篡夺。在东北边疆,政府面临着外患日益加深的局面。1911年沙俄扶植外象反动势力在库伦建立大蒙古国,1912年又策动蒙古王公福股组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同时沙依本…  相似文献   

9.
经过学者们近四十年的努力,中国对古老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的研究已经取得突出成果。 聚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的数千名鄂伦春人,1949年建国时尚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阶段,保留着父系氏族组织,且留有母系氏族的残迹。鄂伦春人以狩猎、采集、捕鱼为谋生手段,住在原始住宅“斜仁柱”里,穿兽皮,食兽肉,使用自制的桦树皮家具器皿。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地区农业问题分析刘晓春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解放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事单一的游猎生产。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弃猎归农”政策曾使部分鄂伦春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历史上其经历仅仅是昙花一现。解放以后,对于鄂伦春族的经济发展,国家照...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鄂伦春族居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文化是鄂伦春族的民族标识之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仙人柱”是鄂伦春族的标识符号。鄂伦春族的居住文化围绕着游猎生产活动而产生。无论是栖居形式、聚落特点还是居住生活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游猎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赵复兴著《鄂伦春族游猎文化》和助理研究员白兰著《鄂伦春族》已分别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出版.《鄂伦春族游猎文化》一书.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通古斯——满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十七世纪以后,满文传入,鄂伦春族中的少数民族头领学会了满文,但他们用满文是为了记载族谱。而大量的民间文学,却是挂在广大猎人的口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解放后,鄂伦春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用汉文出版了多种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歌集于1981年正式出版。(见《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 鄂伦春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形式的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的古老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宗珍贵财富。解放前鄂伦春族的文化,主要是由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和雕刻刺绣艺术所构成。本文就鄂伦春族古老文化内容及其特点,分别作一简要地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世居黑龙江流域和兴安岭里的游猎民族。它在久远的发展过程中,同各民族一起,开发了北方这一地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积极参加了反抗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保卫了祖国边疆,对缔造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解放前我国学者对她的研究很少,直到建国后的1956年8月,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鄂伦春族分组成立,我国学者才对鄂伦春族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就鄂伦春族研究状况及有争论的问题,作  相似文献   

17.
世居深山老林的鄂伦春族人民,笃信过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论观念的萨满教,向未信奉过上帝、佛主之说。 分析目前有关调查资料,曾经盛行于鄂伦春族社会的宗教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已被神格化的上述三种崇拜,不仅构成鄂伦春人的传统性宗教信仰的主要成分,而且对他们起过精神依托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犹如史书一样卷帙浩繁。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项之多,足见国家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本文在介绍鄂伦春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找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是该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桦树皮制品审美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鄂伦春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及鄂伦春人民独特的审美情感,充分反映了鄂伦春族的勤劳与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比较悠久,但可考证的史料却很少。因此,研究鄂伦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不能不依靠大量存在于鄂伦春民间的各种传说、神话,说唱、叙事歌及萨满神曲等。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反映了鄂伦春族人民的原始信仰观念。即: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信仰习俗对于鄂伦春族的风俗礼仪,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及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对自然的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意识活动,也是对自然界最初认识的反映。恩格斯曾写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历史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获得这样的反映。”费尔巴哈也说过:“自然不但是宗教的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而且是它的始终如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