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珠江文化丛书》(含黄伟宗著《珠江文化系论》、朱崇山编《珠江文化的历史定位》、周义编《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司徒尚纪著《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黄启臣著《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罗康宁著《粤语与珠江文化》、张镇洪著《岭南文化珠江来》、洪三泰著《珠江诗雨》、谭元亨著《珠江远眺》和戴胜德著《珠江流韵》十部),已由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于3月22日在广州首发。该丛书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怀着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历史使命,在两广接壤…  相似文献   

2.
<正> 柯可同志是一位勤奋著述的青年学者,他撰写的《香港荧屏艺谭》一书,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人们求知求乐审美的需要.作者要我写篇序言,甚感为难,一来我对香港电视剧缺乏研究,只了解其皮相,二来大陆观众对香港电视剧的看法分歧很大,一味赞扬者有之,贬得一无是处者有之,要做到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克服那些好走极端的偏见,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3.
关于香港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早年在香港岛东南部的石排隔,有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岛上居民和过往船只常在此汲水。人们发现这里的泉水水质清甜甘香,遐迩闻名,故有香江之称,于是,香江  相似文献   

4.
<正> 广东中青年作家中,潜心于长篇创作、尤其是百万言的三部曲创作的,近年来可谓罕见,而谭元亨也许是一个例外.据我所知,现在他已在进行第三个三部曲《客家人·师殇》的创作了.而他的第一个三部曲《女性三部曲》已于近年出齐,《文艺报》、《理论与创作》乃至海外的华文报章已有了不少评论,《中外书刊文摘》创刊号也抢先予以了介绍.众所周知,谭元亨是位学者,其对史观的研究引起了海内外同仁极大的关注.那么,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会在百万言的鸿篇巨制中提供给读者什么新鲜的、深刻的启示从而有别于他人呢?谭元亨的作品深为秦兆阳、康濯等老作家所欣赏.这位曾下放到井岗山区客家人当中的知识青年,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自有其异乎寻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于2004年启动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大工程。2006年5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王元璋教授所著的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就是近些年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谭  相似文献   

6.
<正>在香港严肃文学中,散文创作成绩斐然,而散文诗却像弱小的幼苗,虽然也不断有人在培土施肥,但毕竟难长成参天大树。香港散文诗学会于1997年6月成立后,这种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变。作家们以香江人特有的文化知识素养对散文诗的创作方法作了多种探索,以他们对都市生活的敏感,在促进散文的题材多样化和现代进程方面起到了一  相似文献   

7.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地出版了不少有关香港法律的著作 ,但较系统、较全面介绍香港律师制度与实务的著作以及反映律师立法全貌的译著却不多见。前些年仅有香港黄怡祥律师出版过一本《香港律师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93年版 ) ,但该书仅 7万多字的篇幅 ,不可能对香港律师制度作出较有深度的论述。而最近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张富强等担任主编的《香港律师制度与实务》以及它的姊妹篇《香港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和《香港律师法规资料译编》的出版 ,则改变了现有香港律师研究上不尽人意的状况。这套丛书是译作者在对香港律师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并占有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9.
《香港报业春秋》是叙述香港1841年到现在近150年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我国著名作家夏衍、张友渔、刘思慕等写了从事香港新闻工作的回忆录,它概述了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以来英文和中文报刊的产生情况和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了早期影响较大的报刊如《遐迩贯珍》、《华字日报》、《循环日报》、《中国日报》、《唯一趣味报有所谓》、《华侨日报》、《工商日报》、《生活日报》、抗战迁港的《大公报》、《立报》和香港创办的《星岛日报》、《华商报》、《大众生活》、《光明报》、《正报》、《人民报》、《文汇报》、《愿望》、《周末报》、《商报》、《经济导报》等及香港的新闻通讯社、广播电视和新闻  相似文献   

10.
“五夜”考《全唐诗》卷九十六沈*>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诗云:“西禁宵春满,南端皓月微。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星斗横纶阁,天河度琐闱。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其中“五夜晓钟稀”之“五夜”一词,当作何解?《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漏刻》“五夜”条,引卫宏《汉旧仪》曰:“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文选》卷五十六陆翺《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句下李善注引卫宏《汉旧仪》颇详,曰:“昼(胡氏考异案:昼字不当有,各本皆衍)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谭嗣同对联辑存》时。读到《谭嗣同全集》下卷,有谭氏至刘淞芙信(五),披露“外拓本《王子楹联》,蔚庐先生有跋,先生书法大进,深得鲁公心法,笔笔有可玩味,不负比联矣!”  相似文献   

12.
由宝鸡文理学院原模糊思维与语言研究所所长孙连仲教授和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联合会客座教授梁永裕合著新作《唐诗集粹》(《唐诗新论》),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又为唐诗研究的圣坛新添了一朵奇葩,可喜可贺!关于本书的评价,香港语言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中  相似文献   

13.
香港沧桑     
随着1997年7月1日临近,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又向前迈了一步。在我们欢欣鼓舞之时,包括香港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也不要忘记香港过去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这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要收回的香港地区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关于香港地名的由来,通常的说法是得名于岛上的香江。岛上有一条清澈的泉水化成小河,流入大海,河水香甜可口,海上过往船只上的客人常常傍岸涉水,久而久之,这条河流便有了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14.
简评《香港杂记(外二种)》小中随着九七香港回归祖国,世人了解与研究香港历史的兴趣与日俱增。可惜记载香港早期历史的原始中文史籍久已散失,检索不易,常使有心人引以为憾。最近,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莫世祥教授辑录、校注的《香港杂记(外二种)》,由该校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论阎锡山的《军国主义谭》张全盛,徐婕《军国主义谭》付印于1915年5月中旬,全文约两万字,是阎锡山60余种著述中最早面世的单行本。它概述了阎统治山西38年的思想、方针和政策,是研究阎锡山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笔者谨将对它的点滴看法缀串成章,抛砖引玉,就...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中国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九七后的香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贸易制度等)和生活方式,保留其现存的与《基本法》不相抵触的法律。但是,由于法律与主权密不可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香港主权移交、香港由英国的殖民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的转变,不可能不对香港现存的法律制度产生影响。为…  相似文献   

17.
<正> 建立香港学,以便在新的形势下更系统、更深入地开展对香港问题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门学科.在这里,我想在陈可焜同志写的《香港热·香港经济研究·香港学》一文和周毅之、施汉荣两同志题为《“一国两制”与香港学》的文章的基础上,谈几点个人的肤浅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 政制之争是香港过渡时期政治斗争的焦点。这是一场长期复杂的斗争;一九八七年关于“政制改革”的大辩论,对这场斗争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因为:一方面,中国领导的《基本法》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年底将提出《基本法》草案初稿,交香港人讨论;另一方面,港英当局也在加紧推行“代议制改革”,要在一九八七年发表政制检讨绿皮书和白皮书,决定香港“代议制”的方向和一九八八年是否实行立法局部分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香港房地产业权制度香港的房地产业权制度,起源于英国政府对香港的主权关系.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曾先后强迫中国满清政府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即1842年的《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条约》,强行侵占了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并租借了界限街以北的新界地区,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起计.  相似文献   

20.
刘旭超 《学术研究》2003,(11):142-142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旃。(《诗经·小雅·庭燎》) 对于其中的“夜未央”,几部典籍或解为“长夜未尽天不亮”,或解为“夜色浓浓天未亮”,将“央”释为“尽、完结”。然而,在原诗中,“夜未央”是与“夜未艾”、“夜乡晨”相对成文的,“艾”即为“尽、完结”,《集传》:“艾,尽也”。如果“央”也为“尽”,那么“夜未央”与“夜未艾”就表义相同,但联系后边的“夜乡晨”,笔者怀疑“央”当为“中央”,“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其语义呈递进关系。为此,笔者查了《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