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影响隐喻思维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65-166,171
本文指出影响隐喻思维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环境、民俗、价值观、宗教和神话。  相似文献   

3.
视觉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基本来源。英语中许多原本是对于视觉概念域的描述的词语,随着词义的引申和发展,都带有了与思维活动有关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这种隐喻思维体现在隐喻和转喻的语言运作上。隐喻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品牌名称也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其命名和翻译也离不开人类的隐喻思维。品牌名的翻译体现了人们创造性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蓝方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33-135
本文从思维的层面对隐喻进行定义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7.
8.
孙南南 《理论界》2006,(11):187-18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和认知现象。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隐喻的认知机制和隐喻能力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认知作用。隐喻能力应该和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岳建  宋建勇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36-138,135
本文旨在讨论管道隐喻的转喻动因。  相似文献   

10.
时空概念是西方文化认识论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时空隐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隐喻思维.时空隐喻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是以空间为基础的.因此,将时空隐喻结合在一起就包括永恒的时间和变化的时间、神圣的时间与世俗的时间、科学的时空观和人文的时空观,等等.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主要是由语言来表达的,所以隐喻与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隐喻体现文化的普遍性、差异性、融合性及独创性,还具有反映民族文化价值观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功能.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培养隐喻能力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帮助学习者建立目的语的认知框架和培养跨文化意识来培养他们理解和表达隐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词汇、文化及篇章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英语学生的隐喻思维,以有效实现大、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希望能够给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莱考夫、束定芳等人的隐喻研究成果,从本体隐喻的角度,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在用"身体化"隐喻表达同一概念的相似性,认为汉英两种语言在反映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共性,在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思维方面同心共核。  相似文献   

14.
赵明 《云梦学刊》2006,27(6):144-14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情侣"隐喻.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中"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共同的认知基础,共同的审美意识,相似的构成方式.思维个性主要因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传说典故、宗教哲学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界以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隐喻概念和功能的同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具有系统性、经验性和心理现实性的特征,并从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哲学的隐喻性,提出隐喻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沈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间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与科学理论的陈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理论陈述中隐喻问题关系到科学修辞学。其中主要包括了隐喻在科学理论陈述中的合法性地位问题 ,隐喻在科学理论陈述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隐喻与科学理论陈述的某种本质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哲学文本中的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里达认为哲学家在阅读传统文本时对它们的修辞复杂性没有足够意识,他以隐喻为突破口,来解构哲学与文学这一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本文试图区分原根隐喻、修辞隐喻和论证隐喻.从而说明德里达的观点使我们充分注意到文本中的隐喻.并力图表明.由此不应导致把哲学文本中的隐喻与文学文本中的隐喻混为一谈.在哲学文本中.语言的另一种基本力量——逻辑在起主导作用.如果说隐喻是为了说得好.逻辑则是为了说得真.在追求真理的哲学以及其它各门科学中,隐喻自然要服从于“说得真”这个最终认知目的.所以.哲学与文学的二元对立并不因隐喻而被解构.  相似文献   

20.
《白衣女人》中的人物很多是患有疾病的,如劳拉的家族遗传病神经症,玛丽安所得的伤寒,珀西瓦尔的父亲天生是畸形等。疾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成为某种现象的隐喻。在《白衣女人》中神经症是英国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的隐喻,也是英国上层社会某些家族血液中流传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缺陷的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