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2003,(3)
苏州大学座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 ,是国家“2 1 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 1 90 0年的东吴大学。 1 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 ,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 ,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 982年 ,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到目前为止 ,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学术研讨会于今年 4月2 0日在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召开 ,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太平天国对江南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影响 ,并探讨了太平天国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维。一、太平天国对上海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员认为 ,太平天国对江南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使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杭州等繁华城市的衰落和新兴城市上海的崛起。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华强教授认为 ,太平天国战争驱使大批移民 ,包括官商富绅、地主文人以及…  相似文献   

3.
从现有史料看,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和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而东吴大学是现存大学中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1917年,东吴大学即有硕士研究生毕业。20世纪20年代之前,东吴大学研究生教育涉及化学、生物学等专业。东吴大学能够在这些学科授予硕士学位,首应归功于祁天锡、龚士等教授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其早期培养的硕士后来大都成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东吴大学早期的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园地一朵早早绽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1919年五四时期,陈独秀团散发他自己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遭军阀当局无理拘捕,坐牢八十三天,在各界的营救下出狱。出狱后,仍住在北京北池子公寓。此时陈独秀已辞去北大文科学长的职务,在国史馆任编纂。在这期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同参加了“国民杂志社”成立一周年纪念会和少年中国学会在京会员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欢送会,鼓励青年们发扬革命精神。陈独秀出狱后这些活动都受到军阀当局的监视,致使他在京很难继续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5.
杨兆龙(1904-1979),字一飞,江苏省金坛县人,1922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后经司徒雷登推荐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毕业后受聘为上海持志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法学院教授,1930年兼任上海市地方法院、江苏省高等法院、镇江地方法院执行律师.1935年取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德国柏林大学法学院进行博士后深造.1936年回国,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法制专员、最高国际委员会专员、教育部法律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王国平  方旭红 《社会科学》2004,(12):102-108
1927-1937年,现代城市功能观念和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兴起的背景下。苏州兴起了建设旅游休闲城市的设想与实践。当时,建设“住宅都会”和建设旅游城市成为苏州各界的某种共识;城市的旅游功能在苏州的城市规划中被突出。为“吸引游客”,苏州有关方面修建了联通各风景区的交通干道,开辟旅游线,并着手整理名胜古迹,增辟新的景点。苏州这一城市建设思想与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伟 《社会科学论坛》2014,(10):130-137
自1915年兰金来东吴大学的上海分部主持工作起,东吴大学的法科逐渐兴起,从最早的以夜校为主要形式的“东吴法律专科(The 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到1927年改为法学院。再到成为与朝阳大学齐名的中国首屈一指的法律院校。东吴大学法学院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培养了无数批著名的耳熟能详的法学家,吴经熊、倪征燠、李浩培、潘汉典等皆出自东吴。然而在这些法学家中,我们可能忽略了一名法学家——鄂森,学术界对他的介绍近乎寥寥。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上海史上,太平军攻打上海是足可大书一笔的。多少年来人们通称“太平军三打上海”。这三次时间,一般是指1860年8月、1862年1月和5月。根据当时中外官方与私家文字记载,我们认为太平军为要夺取上海,曾八次发起对它的进攻。现按进攻上海先后顺序,稍作叙述:1860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破围攻天京经年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挥师东征。6月,陈玉成部靖东主将刘玱林攻占苏州。太平天国设苏福省于苏州,作为经略淞沪的基地。下旬,李秀成派所部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荷天安麦冬良率先遣队一千五百人扫荡长江三角洲。陆顺得等势如破竹,占领太仓、嘉定、青浦,虽一度在松江受挫,无锡船工出身的承天福樊玉田被俘,但松江府城仍为攻克。此时英国牧师戴着“友好”面具,从上海相继赶到苏州,企图阻止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一时为“洋兄弟”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为了把反帝斗争推向全国,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的领导下,以上海总工会为核心,联合上海学联会和商界,于六月一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和罢市运动。消息传来,太原各界纷纷起来罢工、罢课和罢市以及通电、捐款等表示坚决支持,并组成了“太原市沪案后援会”。随着形势的发展,于六月二十五日在文瀛湖(现海子边人民公园)举行了群众大会,傅懋功(彭真)担任大会主席,参加大会的  相似文献   

10.
嘉兴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闻名遐迩的革命圣地南湖之畔——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地处我国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杭嘉湖平原,毗邻上海、杭州、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人文荟萃。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40余人。有3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坚持“多科性、教学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立足地方、面向浙江、联系行业、服务全国”的办学方针,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  相似文献   

11.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侵略势力即将深入中国内地。为了尽量减少这一规定给中国国家税收和“华民生计”带来的巨大冲击,光绪皇帝要求有关臣僚“预筹善策”,设法补救。黄遵宪在受命主持苏州开埠谈判过程中,力谋贯彻光绪皇帝的意旨。当时,日本企图按照广州和上海的模式,在苏州开辟“专管租界”,而黄遵宪则主张采取“宁波模式”,以巧妙的方法尽可能维护国家主权。由于这一方案表面上有某些让步,因此受到张之洞的严厉批评;日本方面则由于阴谋受阻,也拒绝接受,并撤回谈判代表。最终,清政府在日本的强力压迫下低头妥协,全盘接受日方要求,黄遵宪精心设计的方案遂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2.
殷德生 《学术界》2003,(4):216-222
陈彪如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从 2 0世纪 40年代就开始从事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1 946年学成归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经济系教授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远东国际金融学院名誉院长。陈彪如教授是我国国际金融学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形成了独具特色、完整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体系。陈彪如教授著作等身 ,淡泊名利 ,桃李满天下 ,饮誉海内外。一、少年壮志、求学清华  陈彪如先生 1 91 0年 1 2月生于湖北孝感 ,但他的祖籍却…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华中全部沦入日人手中。上海沦陷后,日军以破竹之势占领京沪、沪杭之间各要地,并迅速在各县成立自治委员会、维持会等组织,公开进行毒化活动。1938年4月到1939年3月,上海、南京两特别市政府、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蚌埠)等伪省政府相继成立。华中地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枢,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被日本视为“以战养战”的基地。日占华中后,随即实施“以毒养战”、“以毒制华”的毒化战略,牟取暴利。伪维新政府时期日人鸦片毒化政策的推行,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重版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当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人民立即热烈响应。上海学生首先开展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接着上海各阶层、各政治团体也纷纷发出通电,一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坚决要求拒签“巴黎和约”,严惩曹、陆、章等卖国贼。《选辑》用较大的篇幅反映和介绍了上海各界人民召开国民大会,举行示威游行,成立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学联”和宣传抵制日货的“劝用国货会”、“露天宣讲团”等等,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这些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5.
九州分域,吴越界立.历史上的并兼分合纷繁复杂、然就整体而言,三江五湖间有着基本一致的习俗、大致相同的文化氛围,“吴越为邻.同俗拜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南吴北越共同组成了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吴越文化区.“上海居南吴尽境,古为〈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地处吴越东缘,作为“古吴裔壤”,上海民风习俗、人文发展趋向与北吴南越的其他地区大同小异.特别自明清以来,上海地区府县建置与苏州府、太仓州系连甚密.渊源甚深,因而在风习人文上较接近于苏州.苏州为当时东南一大都会.有着“璨若锦城,纷如海市”的繁华.商贾云集,名宦大族齐聚,文人骚客赋咏其间,夸富斗侈,奢靡之风号称天下之最,并向四方蔓延.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周边地区争相效趋吴风吴俗.上海地区近水楼台,受到苏州风习影响很大.如苏州有着浓厚的尚文氛围和悠久的诗词书画传统,上海地区则紧跟其后,并在书画等方面渐显其特长,“学诗学画学书三者称苏州为盛.近来此风沿入松江.”上海城市亦“慕苏扬之余风.目前斐然可观”、衣食住行日趋奢华.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各个方面、每处细节.故而.苏松连称,有其行政上、经济上的缘故,而风习上的相通相近,恐怕也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朱人求  刘季冬 《学术研究》2001,(12):163-166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台湾中华人文展望学会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明清学术思想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6日至 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李宗桂教授主持了会议。内地的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湖北大学、青岛大学、华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台湾的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东海大学、东吴大学等 2 5所大学和研究院共 5 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上 ,学者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就明清之际的启蒙…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六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件震动中外的大事,便是“七君子”事件。七君子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位先生。他们于这年五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后面简称“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红军议和,建立统一的抗日政府。十一月二十二日,国民党政府竟以所谓“危害民国罪”将他们逮捕,关在苏州高等法院。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才被迫将他们释放。 七君子成为当时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于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在大学里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关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的新观念,及其对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进程中重大历史运动的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世界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在国外也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一吴于廑,原名吴保安,字沼越,1913年4月27日出生于祖籍安徽休宁的一个店员家庭。童年及少年时期,在江苏运河东岸的宝应县城成长学习,后到上海就读。因家境清寒,中学教育时断时续。后来,由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和公费,方得以完成学业。1931年高中毕业时,获所在中学唯一的一名升学奖学金,进入东吴大学历史系学习。1935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此后直至抗战爆发,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39年在昆明受到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陈序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9日至11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世纪之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20多位,分别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会议由魏中林教授、李文初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胡军教授、“211工程”项目——“文艺学与汉语文学”项目负责人、原副校长饶芃子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代表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记者萧乾同志,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北京东北城羊管胡同的一户贫苦市民家中。由于他家境贫寒,自幼入崇实洋学堂半工半读。一九二二六年因为参加CY(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被军阀逮捕,出狱后当过教员,跑过邮局,做过校对,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文学写作,从一九三三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一九三五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一九三九年他出国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以后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又担任《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兼战地记者,一九四六年他从欧洲回国,负责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兼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萧乾同志曾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