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决定一幅画的优劣成败.对于用笔太刻露的作品,历代画家、理论家评价它是"有笔无墨",而对渲染太过、用笔较弱或不明显的作品,则说它是"有墨无笔".创作出"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完美作品是中国画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水墨画的出现,在谢赫"六法"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用笔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画形式的多元繁荣与审美提高。属于"阴阳五行哲学"的"色彩五色观"为"墨分五色"的"水墨五色观"提供了观念基础和美学依据。水墨画、赋彩画、彩墨画以至任何绘画的审美共性在于作为符号表达方式的"用笔"。  相似文献   

3.
"写生"是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个概念,但在中国画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其自身内涵及映射的复杂价值观念却不断发生变化。而写生内涵的变化又对20世纪中国画写实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写生"说法早在宋代画论中就已出现,而人们对它的普遍认识,大致是在本世纪初。在晚清以来民族  相似文献   

4.
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这同西方不一样,西画的基础是素描。中国画没有笔墨上不去。唐著名画论家张彦远(河东永济人,咸通年间任舒州刺史,著历代名画记)论笔墨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形似骨气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北宋真宗时著名画论家郭着虚(著有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说,“神采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谢赫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何谓气韵生动?后人解释,就是壮气、神气、生气。而“画之气韵出于笔墨”(黄宾虹语)。总之,“有笔有墨”,乃评画第一标准。一幅画有无感人的力度,主要在笔墨。通…  相似文献   

5.
一、书画用笔同法汉字是象形文字,最早的字是最早的画,最早的画也是最早的字,所以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中国画发展到后来,虽然出现了“没骨”“渲染”等多种技法,但线条仍然是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在用笔上,绘画向书法看齐,注重线条的表现功能,强调以书法入画,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  相似文献   

6.
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  相似文献   

7.
骨法用笔,自古已然.线条是中国书法的惟一语言和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本文指出线条的形上基础主要源于老庄、<周易>哲学,玄--变--朴是书画家感应天地万物阴阳运转、生化不息而归于大和谐的宇宙秩序,参"玄"以体道、悟道,在线条的创造中求"变"以证道、显道,进而返"朴"以得道、弘道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8.
谭黎明     
谭黎明,男,1957年生,重庆万州区人,当过知青。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任职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重庆美协会员,重庆水彩画协会会员。 谭先生爱好广泛,对油画、中国画、水粉、水彩.都有很高造诣。出版有水粉风景集中一本,静物集、素描集、速写集。 谭先生的风景画融中国画中的大写意,装饰画的色彩,结合水彩与油画的技法,干湿结合,不择手段。如画墙,采用油画色块的堆砌法,远山采用水彩的渗透法,画树采用中国画的构用笔,使之生动、自然。 谭先生的画,画面采用中国画的构图,设计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学术点评 大象无形。中国画不论是画形或不画形,但需胜于形。画家对新疆天高地阔的风光有着深刻的感受。这两幅作品通过大量的画面留白推移出天山的美丽与辽阔,用笔言简意赅、清新淡雅,尤其是山与山、人与牛,通过山间气流的穿远将人们的视线带进了更为美丽的天山牧场。  相似文献   

10.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白画”的名称,实际上这是从理论角度认识到了留白在画面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中国画除笔、墨、色彩之外在画面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空白,在中国画中称这些空白为“留白”。可以看出,绘画的空白早已被巧妙地运用于画面的组织结构中了,它是画家用笔用墨精心安排留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重彩画历史的回顾 ,追根溯源 ,深入探讨了现代重彩画的艺术语言 ,指出现代重彩画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 ,是汲取西方艺术营养后以新的绘画形式充分表现东方艺术神韵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传统文化影响、画家思想情感的表现以及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表现风格的探讨,阐述了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从线条走向写意,不仅反映了绘画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社会思潮与人文心态,同时,也与中国特殊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的特殊效果分不开;写意画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表达,或者说,这种心理不仅使写意画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过程中,随时需要注意客观物象之表达和启发主观艺术之表现的调整,同时在写生中还要激发"写意"的情怀。写意人物画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表现对象的任务和由此而赋予的审美作用。因此,重造型、讲笔墨仍然是画好写意人物画的关键,而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训练是实践这一关键永远不可或缺的功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古以来所表现出的文与艺浑整未分、互通有无、彼此不分的状态。使诗性和画境呈现出完美的一律性.在心理的熔化下形成“异迹而同趣”的审美意象。通过“禅意—诗意—画意”的途径,将景随时易的日回月周、寒署易节作为审美的对象。中国画意境中的诗性建构使绘画真正成为一种“时间品味方式”。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品性所在。  相似文献   

16.
美术基础和艺术感觉力及专业表现能力,都是成为杰出工业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修养。产品设计绘画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理性和感性的结晶,是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产品设计绘画方法主要包括淡彩画、水粉画、色粉画、麦克笔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中国画专业素描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中国画自身的专业特点,从分析美术作品基本要素入手把素描基础课放在中国画专业的整体教学中去把握,初步得出结论: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在教学内容中重合最多的是作品的形式关感,所以在素描基础课中应以培养学生对“形式关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8.
依据"龟纹图"对中西方绘画透视效应进行研究,揭示了西方"透视学"的不完整性,即西方绘画透视是以裸视透视范围为界,而工程制图上轴测图则是单独系统;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效应则在意识上加大透视反向畸变,并对中国传统绘画透视从裸视透视至轴测透视之间进行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论一个传统话题。宗白华拈出它来赋之以流动的生命色彩:在画境中显现生命的灵动,于气韵中安顿生命。  相似文献   

20.
抽象水墨艺术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也是中国绘画在当下成功转型和发展的一类典型个案。以谷文达为代表的现代抽象水墨艺术家们全新的探索性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开拓性的新空间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