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心独白是演绎意识流程的一种特殊语体。乔伊斯最先发现了现代意识流内心独白语体的最初样式,并在《尤利西斯》中进行深度开发。深度发掘潜意识流程的非理性成分,将传统独白的哲理化开发成生活口语化与谜语化,将传统独白的单向思维改建为双向或多向思维定势,将类比联想开发成通感联想独白等,均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深度开发意识流内心独白语体的主要艺术手段,这标志着意识流语体技法的全方位实验和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17个语体的语体变异多维度考察,小说等四语体的语体变异模式得到有效识别。在识别出的七个维度中,小说语体的互动、叙事和情感性特征明显。专门科技语体的客观精确信息、专业化说明、逻辑性和复杂语法结构特征突出。通俗科技语体除了复杂语法结构与专门科技语体相近之外,前三个重要的维度特征都与小说更接近,与专门科技语体却相去甚远。通俗科技与专门科技的语体特征距离远大于小说与通俗科技的语体特征距离,说明表达体式与内容相比对语体特征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传记比较显著的维度特征是叙事性和指向过去时间;小说和通俗科技语体也都具有叙事性特征,但二者的时间指向现在和未来;专门科技语体不存在叙事性特征,也不呈现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3.
口语语体不同于书面语体,具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征,如:易位、追加、话语重叠、会话修补等等.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书面语语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口语语法的研究.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古汉语口语语体特点之一:易位.文章通过对古文献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分析古汉语口语语体的特点:主谓易位和述宾易位.还探讨了易位句的句读、称呼、形式标记以及易位的理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5.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文学小说流派,曾引起世界文坛的广泛争议,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技巧又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学其它流派。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正是通过这种意识流小说叙述形式的创新和变异,揭示挖掘了所要表现的人物深层心理稍纵即逝的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7.
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晦涩难懂的英文小说。小说中大量的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尤利西斯》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入手,不仅探讨了《尤利西斯》中存在的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诗学价值,而且分析了两个汉译本对原作中的语码转换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功能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小说《尤利西斯》营造了典型的狂欢化氛围。加脱冕现象是狂欢中的典型特征,势必会在狂欢化的小说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在《尤利西斯》狂欢化的生活中,加脱冕现象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群体也一次次被加冕或脱冕。《尤利西斯》中加脱冕过程契合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于"第二生活"下的加脱冕现象的探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各色人物获得了平等。  相似文献   

9.
<尤利西斯>是意识流语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的巨大成功与其有效的叙述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不同的叙述模式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替换的特殊功能.全知叙述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文本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具有普遍意义;被前景化的第一人称内视角既反映了作者在叙述技巧方面大胆有益的尝试,也是作者根据小说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它对调节叙述距离和强化文本的局部主题思想必不可少;第三人称内视角则是探索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常规视角,是作者放在人物脑袋里的"麦克风".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揭露小说真实的内涵。小说大量使用丰富的隐喻、文体、叙事形式、人物塑造形式等在形式上取得巨大突破;在多样的形式下,大量近似现实的人物、事件、历史跳跃在读者眼前,如同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实。作者通过真实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世人提供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史书,深刻揭露了17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爱尔兰真实的政治社会生活,表现了作者时爱尔兰未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用程雨民教授的语体计量法(1)建立语篇语体网络;(2)探究语体和词汇的关系,并以语境为参照建立语体组织的双向参照模型;(3)确立语体的范畴及地位;(4)对侯易在韩礼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语模图作本体解释。  相似文献   

13.
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有着庞大的象征体系、晦涩的语言和令人惊叹的文体风格,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作品所涵盖的丰富主题意义也深藏于文本之中使读者不易把握。对《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参悟其广博深邃的含义。文章从文本形式、意义生成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从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庭审着手,结合爱尔兰英语发展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语料,本文对《尤利西斯》里频繁使用的爱尔兰英语语料进行文学文体学阐释,探讨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爱尔兰语的生存危机以及它与民族身份认同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历史的维度看,爱尔兰英语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长期博弈的产物,体现着二者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从文本的角度看,爱尔兰英语对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话语权及民族身份认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乔伊斯和他的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约翰·麦加恩(1934—2006)在其发行的第一部小说《警局》和代表作《在女人中》里塑造了两位继母人物。这两位女性人物是其生母与继母的融合,是父权专断社会的“他者”,同时,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者。她们的形象影射了麦加恩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他对父权话语体系下女性生存的看法,观照了作者内心期待爱尔兰社会改变的愿望,是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从词汇密度、词频和名词化三个方面来阐述英语书面语语体特征,并从教学手段、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教材中语言材料的语体多样性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话语传播的语体风格,是指在教学话语传播过程中顺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运用全民语言材料所形成的特有的语言格调和气派。教学话语传播语体受话语目的、话语环境(语境)、话语主体、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其语体风格基调为演说性、艺术性、社会性、主题限制性、语体相互渗透性。教学话语主体在整体性语体风格基调的制约下,通过对语言材料、表达手段的选择运用,营造与个性语境相应的语体格调气氛,实现风格的个性化,使表达准确、合适、得体,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语言并不仅仅意味着根据语法规则遣词造句 ,还意味着随语言环境需要而选择适当的语体。与语言环境相协调的语言是在这一环境里具有交际功能的最有效的语言。对英语的语域、语体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 ,明确了语域与语体的区别 ,并从影响语体选用的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体选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都描绘了女性语体特征与男性的不同。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英语中的女性语体也不例外。对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的分析 ,能揭示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从而为女性在不同时代所处的社会地位提供表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口笔语多维分析模式(MDA)定量和定性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和议论文所呈现的语体特点,研究发现:(1)在语体模式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因子得分均在0附近,无明显的语体倾向;(2)从口语体特征使用数量上看,仅有6个特征既符合口笔语语篇特征又呈显著差异,而绝大部分特征的使用则语体混乱或模糊;(3)从口语体特征使用类型看,学习者过度依赖少数几个较早习得的简单语言特征或是一些和汉语用法及意义接近的高频词;(4)在笔语体特征的使用上,学习者口笔语中出现的频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他们能够较好区分其语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