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讲”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权威的一种好机会、好方法和好途径。一些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下降,甚至没有权威,与领导干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领导权威,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威信和地位。领导者的权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权威,二是自然性权威。二者互为作用。有的人只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于是错误地认为,有了职就有了权,有了权就有了威。可是,有的人手中掌握的权力不小,群众却不买帐。这说明领导权威的大小并不与领导权力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给你这个权,不一定有这…  相似文献   

2.
重新理解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权力被认为具有类似于实体的性质,是人们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以各种权力资源为基础的暴力。在这种暴力面前,无权的人就成为被控制的对象。而在现代社会中权力被理解为一种关系,一种以潜在威胁为后盾的承认关系。权力关系中的人都是主体,权力不等于暴力,权力的再生产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权力资源,而是人的理性认同。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更多地是在理性认同中被再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能够常常感受到的经验事实。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些人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在有关文章中已提及。①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渭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由于管理体制、各种机制和制度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地区、一些层面的腐败现象呈蔓延之势。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查处了不少大案、要案,但我们面临的反腐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就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腐败的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为己私利,行贿受贿。有些党员干部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达到个人目的,向有实权的领导干部送礼,更有甚者凭着自己手中的权力,用公款公物送礼,而且…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又掀起新一轮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在这个潮流中,我们有理由这样反思:邓小平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一不容置疑,邓小平的逝世使中国进到一个后伟人时代,一些有“伟大情结”的人们或许感到不自然,但是经过20年改革洗礼的大多数人经过短暂的阵痛之后,又复...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新旧体制转换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大为突出,其表现为案件数量明显上升,金额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隐蔽,涉及的各级干部越来越多;在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推进中,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扭曲,建国后已经绝迹的卖淫嫖娟、贩毒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出现,一些政府官员竟也卷入嫖娼、吸毒之中;一些机关和行业在职能转变中,由于权力缺乏制衡和利益驱使,有的领导干部、实权人物用商品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把工作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那一套……这些问题已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方方面面,渗透到各个领域。党内问题与党外问题、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合法手段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中的非权力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有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在心理方面又可分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在认知方面又可分为感性的和理性的;在理性方面还可分为以逻辑为基础的和以实证为基础的。与人类似,一所学校,有硬条件和软条件两个方面;在软条件方面,有硬环境(如管理)和软环境(如校风、人际关系等);在管理方面又可分权力性的和非权力性的;对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结构分析。本文仅对非权力性影响进行一些讨论。一、学校管理中,非权力影响的意义学校管理中,不可能没有权力,不可能不运用权力。颁布条例、制定法规、聘任人员、作出规…  相似文献   

8.
麻雀     
《快乐青春》2011,(12):76-76
鸽子,因为像白种人一样有洁白的皮肤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百灵鸟,因为会晤歌,人们青睐它们;鹦鹉,因为它们的一张嘴,人们宠爱它们。而我们呢?不喜欢与人们打交道,所以不受到人们的喜欢。人们甚至连一点自由和生存的权力都不让我们拥有,  相似文献   

9.
理论对定见的不断挑战与消解 ,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在提供一些惊人的洞见的同时 ,它们也威胁着以往人们可以放心地落脚和倚靠的东西 ,这些东西曾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思想的秩序和安全感 ,如今它们却开始摇晃、松动 ,甚至有化为虚无的可能。这多少造成了一种两难之境 :人们从教条的沉睡中惊起 ,却又不知何之何适。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在深刻揭示东方学这一西方话语的权力机制的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如何认识并处理这些难题 ,对于我们中国的研究者来说 ,既不应回避 ,也无…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与洛克之不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如下八个方面展现了各自的不同点:霍布斯没有区分,而洛克区分了“社会”和“国家”这两个政治学概念;在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霍布斯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狼的关系,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处于和平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的价值目标问题上,霍布斯关心的是人的生存,而洛克关心的是人的自由;在国家建立的目的问题上,霍布斯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和平的生活,而洛克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国家建立时,霍布斯认为,人们转让了自己的全部权力,而洛克认为,人们只是转让了惩罚罪犯和要求赔偿的权力,而仍然保留了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在拥有人们转让的自然权力的国王或主权者是否是社会契约的签约人,是否需要遵守社会契约的规定问题上,霍布斯持否定态度,而洛克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否认而洛克肯定人民拥有反抗和革命的权力;在理性王国的政治形式上,霍布斯主张君主专制制度,而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精妙在于互联,网络的问题也在于互联。随着高校校园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信息共享并让在校大学生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难免接触到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东西。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往,但随之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而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也影响甚至改造着年轻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充…  相似文献   

12.
对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朱长超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长超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1997年第12期上的《向人类中心主义要回自然》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人类中心主义发起了强烈的挑战,读后有一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朱长超同志商榷,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关于“平等”和“权力”朱文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自然应该也有自己生存的权利、繁殖的权利。”这种主张表面看来是人道主义到家,实质上是抹煞了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它不过是一些哲学家头脑中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人与认识论     
人与认识论之间的关系,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似乎谈得不多,从我们所见到的一些哲学著作来看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也很少见。当然,人们所说的认识论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都是人的认识论,因为离开了人就不会有什么认识论,因此就这一点而论,不能说以往的哲学教科书或著作所讲的认识论脱离了人。但是,我的感觉,它们对人与认识论的问题还是未能给以突出的注意,因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不那末深刻和清晰。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对人与认识论的问题予以专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一些具有经济管理才能和善于在商海中弄潮的人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契机,并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甘愿清贫、淡泊名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但也有少数为官者,放松了自觉学习、自我控制,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超越职权、乱用职权,贪污、受贿、腐败、堕落,在汹涌的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淹没了自我,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据已有资料表明,在所有经济犯罪案件中,为官者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的诈骗案件是平民百姓所为。为什么会出现此…  相似文献   

15.
一、从理论上认识权力具有趋向腐败的必然规律人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腐败”。当然,这只能认为是一些人对眼前的种种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观概括;确切地讲,所谓社会腐败,应当区分为政治社会的公共权力腐败和市民社会的世风腐败两个层面。此二者,虽然具有相互影响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讲,前为因后为果,即公共权力的腐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风气腐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是无所谓腐败的。这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广大从事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人民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权力则不然,它来源于社会劳动,又…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人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着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已在《论权力腐败》一文中作了一些分析(见《江汉论坛》1993年第3期)。在本文中,笔者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清末十年间,官方与民间共同兴办新式学堂。各类各级学堂创办伊始,几乎在在需款,经费的压力远甚传统教育。因此,各类公款公产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不同性质学堂的经费来源。科举制废除后,书院、宾兴、学堂等款全面转型为新式教育经费。即使原本不属于教育性质的地方性收入,如积谷、善举、杂捐,甚至是宗族性质的祠堂、义庄、义田等,其经费也被不同程度用于学堂。于是,“公款公产”这一集合概念应运而生,且朝野上下均有将公款公产用于兴学的一定共识。然而,各地的公款公产并非全然用于兴学,故官方须常清理(清查)公款公产。但这不能简单作国家权力渗入民间的单维度之理解。其实在清理公款公产以及公款办学的过程中,各地许多士绅往往较为主动,同时一部分人则以维持旧款的理由力图排拒,或多或少涉及地方新旧势力的转化。在清末兴学事业推进过程中,各项地方公款公产作为新式教育经费的来源与公款公产集合概念的形成互为表里,并由官方与民间“公论”共同建构。另一方面,官方与地方力量对公款公产的处置方式及其后果则交糅混杂,这使得公款公产长期游离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8.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谋取利益的不正当的手段,人们对“集体主义”产生了困惑甚至怀疑。这使得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予以正本清源,对集体主义重新认识。 (一)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基础。道德是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风俗和习惯来调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内容不断深化,社会关系也日趋复杂,进入阶级社会后,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就产生了权力,虽然人们看不到权力的实际形象。但每一个人都能感到权力的客观存在和巨大影响。那么就让我们揭开权力的斯芬克斯之迷吧。一、权力的涵义和来源在阶级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权力来源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氏族部落成员彼此平等,权力表现为公共的集体合作以征服自然的力量。即使产生了部落首领,也都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纵向分配和运用的制度;而国家权力实质则是指国家阶级本质、国家政权性质或国家本质。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权力实质的实现形式,它包括两个途径:容纳和影响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关系和由此决定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并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落实社会阶级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权。就国家结构形式具体类型与国家权力实质的关系而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建设和完善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类型,是促进一国国家权力实质的重要方式;二、一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它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诸要素问组合的合理程度都能反映出该国政治属性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