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关系延续,但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否应支付二倍工资是有争议的问题,法论的不同或者缺乏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是重要原因。运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进行实质推理难获共识。在透彻分析期限条款法律意义和期限立法外延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综观《劳动合同法》文本的相关条款,找出可供进行形式推理的中间环节,主要运用法律逻辑方法进行推理,期能消弭有关二倍工资责任构成的理解分歧,以便增进法律的统一适用。  相似文献   

2.
<正>问:张某进城打工,到市里一大型水厂做了水厂的送水工。他已工作了九个多月,可厂子始终没和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前不久厂子对设备进行大修,全厂停产,张某被辞退。经工友提醒,张某向厂方提出了经济补偿金和二倍工资问题。发放时,张某发现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包括加班费、而二倍工资不包括。请问:加班费等究竟应否计入二倍工资基数?答: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正>案情简介李某与鑫悦珠宝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李某月工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以及奖金。2015年10月1日,李某根据鑫悦珠宝行工作安排加班。11月,双方因"十一"加班工资发生争议。李某主张其法定节假日根据单位要求加了班,依照法律规定,"十一"当天的工资应是当日工资加上三倍的加班工资,鑫悦珠宝行认为,李某10月份工资中已经包含了10月1日的工资,主张依据《劳动法》第44条确立的标准,其只需再支付二倍工资。双方协商未果,李某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某天上午,某机械制造公司锻造车间的十多名员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公司按照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员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重新计算并补足加班工资。二是公司多年未对普通劳动者增加工资,却以绩效奖金、职务津贴等形式大幅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伴随着"二倍工资"这一新创条款,一系列新型劳动争议随之而来,如劳动者碰瓷"二倍工资"(1)。对这一新生事物,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们展开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得工资"应为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的劳动报酬,属于《劳动法》第98条规定的"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但赔偿责任"的范围;《劳动合同法》第48条的二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旨在增加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不问对劳动者是否造成损害,两者不可混淆。单独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8条对用人单位惩罚不足,逆向激励违法违约。"应得工资"不能等同于欠发工资,"应得工资"损害赔偿可界分为"纠纷解决期薪金"和"预期可得薪金"。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刘某于2010年8月到某用人单位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7月,刘某因工死亡。2011年11月,刘某之妻在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无果的情况下,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争议焦点刘某的近亲属或继承人追索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劳动仲裁机构是否应当受理并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经济补偿金制度的设立往往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后劳动者的利益紧密相关。《劳动合同法》的问世,相较于以往的劳动法规在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法律适用方面存在较大的界别和差异。为此,本文首先从经济补偿金性质的理论分析着手,对经济补偿金计算的适用范围、计算基数与工作年限等三个维度的法律适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与经济补偿金相关的赔偿金制度一并做了解读与释义,并针对经济补偿金计算中存在的法律适用未竞事宜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适用提成工资,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用人单位效益,也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定薪酬福利的首选。然而,由于提成工资的性质并未为我国法律所明确确认等原因,使得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一些用人单位常常以种种借口刁难兑现,甚至使劳动者的提成工资最终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2.
工伤待遇具体数额的确定问题是工伤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不管是在劳动法理论还是实践中,计算工伤待遇的缴费工资是税前工资抑或税后工资,受到关注甚少,以致直接影响劳动者可享受的工伤待遇数额。以停工留薪期工资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例,对二者的定量分析过程也就是劳动关系中工伤待遇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2006年12月,杨某进入某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某社区)从事道口安全员工作,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8月,杨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2009年1月1日起,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至2011年8月。争议焦点■如何确认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2005,(3):38-3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春节是我国家人团聚的传统佳节,可是还有一些人在这家人团聚的时刻仍然坚持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保障劳动者应有的权益,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春节前三天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今年春节共有7天假期,初一至初三是法定休假日,仍然工作的人们就可以领到不低于3倍的日工资;初四至初七是倒休的公休日,可以领到不低于2倍的日工资。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无疑是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近年来,有关员工工资所引发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计,自2008年以来,以工资或劳动报酬为仲裁标的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稳居各类劳动仲裁案件之首。实践中,由于对工资构成与工资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导致在与员工约定工资标准或发放工资时极易引发法律风险。本期圆桌谈话基于对当前工资构成及工资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与归纳,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工资支付是企业行为,国家一般会对工资支付进行立法干预,由此劳动者获取工资就有了法律保护,企业违反国家有关工资支付规定,就会存在法律风险和面临法律诉讼。企业工资支付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风险隐患,如何加以有效防范,是微观分配领域值得关注并加强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方面。工资支付包括正常支付、特殊支付、保障支付三个方面。在正常支付方面,主要包括对于劳动者的工资发放什么、如何发放和对发放的要求;在特殊支付方面,主要包括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者依据法律规定主张由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责任的争议不断上升。然而.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双倍工资”支付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有必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双倍工资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拖欠工资是近年来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是一种违约行为,更是一种严重违反劳动行政管理秩序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严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因而对工资拖欠法律责任的研究,是有效遏制工资拖欠行为、完善工资立法的有益探讨。本文从工资与工资权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工资拖欠行为的法律属性,进而从社会法的视角提出了工资拖欠的三重责任。最后结合总理讨薪案,对我国工资法律制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案情简介张某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0日期间在某服装厂从事服装加工工作,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15年9月,张某申请仲裁,要求该服装厂支付2015年5月至7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共计7250元。经审理查明,该服装厂每月通过现金方式向张某支付工资,张某2015年4月获得工资2000元,5月获得工资2450元,6月获得工资2800元,7月获得工资2000元。仲裁审理过程中,张某认可入厂时双方口头约定工资2000  相似文献   

20.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之规定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此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目前有三种观点,即经济补偿责任、赔偿金责任和二倍工资责任。用人单位拒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侵犯的是劳动者应签而未签的预期利益,也是对《劳动合同法》基本规定的直接违反。故除劳动者可以主张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外,法律应当补充规定"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预期利益的赔偿责任和违法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