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讨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任何经济规律的存在,总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如果人能消灭产生某种经济规律所由产生的前提,人就可以消灭规律.他们认为,只要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切的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去采取正确的行动,作为某种经济规律所依以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可以消灭的,因而某种经济规律也是可以消灭的.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并向同志们请教.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  相似文献   

2.
1月23日,武汉哲学界二十余人就本刊1958年第九期发表的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某种客观规律的论点,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作了一次讨论.会上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有的人说,人的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如果人们可以"消灭"客观规律,也就无须要求主观与客观相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辑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登载了罗生智同志的文章《经济利益与经济规律》,认为“经济利益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动因”。第三期刊登了刘扬文同志的文章《也谈经济利益与经济规律》,不同意罗的观点,他们的主要分歧,集中起来就是经济利益是主观的东西还是客观的东西?为了正确认识和运用经济利益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展开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这不论从理论意义来说或从现实意义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我觉得,为了把这一问题讨论得好,讨论的范围还需要加以扩展.谨提出以下意见,请指正.一德麟同志的文章,不适当的强调了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作用,以至得出了利用上层建筑消灭经济规律的错误结论.这里就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如:社  相似文献   

5.
关于规律的客观性质问题,我已经写了《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这本小册子。这里只简单地讲三点: 1.科学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天体,就有天体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生物,就有生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社会,就有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再说具体一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地方就有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在商品关系存在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只要存在着某种社会经济关系,就存在着某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反过来说,如果某种社会经济关系消灭了,与它相  相似文献   

6.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是这些现象和过程内部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即重复的因果联系和依赖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它们不依人们的意志而由一定的经济条件所产生;这些条件消失,它们也随着失掉效力。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它们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社会关系。“人们不能任意地消灭或创造经济规律。他们只能认识这些规律并利用它们来改变经济关系以造福于社会。但是,人们根据已认识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来影响经济,就可以促进新经济关系及其所固有的新规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想使我们经济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更加符合这条客观规律的要求,就需要很好的研究各种经济活动间的内在联系,弄清他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这是考虑各种经济比例的前提.不断地发展生产,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种经济的比例关系时,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之间的关系.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有内在联系的.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的统一,两者之间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发展生产可以增加物资,但是改善生活就必须消耗物资;  相似文献   

8.
马俊芝同志在《学术月刊》第三期发表了“略谈主观能动性”一文,他在批评德麟同志的“规律消灭论”时,指出“消灭”规律,就是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认为人可以转化客观规律。他在文章中比较明显而集中地写道:“如果说‘消灭’规律,是指的人们促使某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这一事物不存在了,那么这一事物的规律也随之消失了作用的意思,这最多还只是说法的确切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和思想混乱的问题,内容还是对的。”又写道:“从严格的哲学上的意义来说,‘消灭’是  相似文献   

9.
看了許多有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关系問題的文章,我們認为,批評德麟同志所谓人能“消灭客观规律”的論点是完全必要的;强調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結合的精神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我們也感觉到,許多文章有些“矯枉过正”,把主观能动性說的太死了,在理解上有点片面。因此,我們想在主观能动性問題上談談我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相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计,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商品经济不再存在。他们之所以这样设想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以交换价值和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完全隔离和社会分工为前提”。这就是把商品经济同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联系起来。人们解释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的这种联系时,一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论著中都提到要"消灭旧的分工".但"旧的分工"这个范畴到底应当怎样理解,它的内涵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首先有必要弄清"旧的分工"范畴的提出及其基本涵义.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早期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消灭分工"的思想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分工","消灭劳动".但这时谈消灭分工,还没有明确表述为消灭旧的分工.此后不久,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则明确地阐述了消灭旧的分工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之一.他指出、"现在已被机器动摇了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外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的这种分  相似文献   

13.
<正>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真理。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一个复杂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最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项启源、余少波同志合写的《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问题》一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围绕这个主题着重阐述了三方面的观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努力做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第二,经济规律是同时起作用的,要按照经济规律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第三,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作用形式的不同特点。”作者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过程的反映。人们能够发现这些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为革命和建设服务。但是人们不能改变和废除这些规律,不能否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如果以为人们可以凭行政命令或“长官意志”来创造新的经济规律,那就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陷入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也就不能运用经济规律做好经济工作,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人们认识和自觉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提供了可能性,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实现的。但是并不是说,这种可能性可以自然地实现。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要做艰苦的工作。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而研究与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则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为此,罗生智同志在《社会科学辑刊》第一期上发表了《经济利益与经济规律》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一、“生产力是经济规律运动的最终原因”;二、经济利益是经济规律运动的客观动因,经济利益的矛盾是经济规律运动的内在矛盾,正是经济利益矛盾推动经济规律运动和发展”;三、“经济规律运动的结果又表现为人们的经济利益。”罗生智同志这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刊登了漆琪生同志的一篇短文,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容的一点补充》(下简称“补充”),看后有一些想法,提出来与漆琪生同志商榷。“补充”认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非常笼统而不完善”,这主要是没有说明高度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特别没有重视发挥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只字未提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则。“所以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根据我国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必须加以补充。应将毛主席所制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包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领域里,在各个事物、过程之间,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联系,即存在着规律。这些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即使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国民经济都在统一计划下,也是如此。正如在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里,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存在着客观规律一样。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所有制变更了,公有制代替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商品经济的范围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限于消费资料、由全民经济供应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和出口产品)。因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我们这里已经不再有活动的余地,反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则  相似文献   

18.
范仁忠 《理论界》2011,(10):4-5
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终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努力。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反"经济暴政"思想的梳理,进一步揭示人类从政治解放到消灭"经济暴政"、实现彻底解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规律体系的宏观考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经济规律问题,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首先精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我们经济生活的发展过程。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上有不少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的,它取得了预期的成绩。但是也有错误,搞了一些长官意志,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挫折,教训是沉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两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就是政治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看待经济落后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有一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经济落后国家相继成功,这是超出马恩的预计,甚至是与马恩的预计相反的。还有的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只有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我国经济文化落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搞早了。这些观点究竟是否符合马恩的原意,我认为是很值得商榷的。 不论哪个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当然谈不上无产阶级革命。如果这两个前提不充分,无产阶级革命也难以发生。这两个前提条件的增长,一般来说,是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