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动语法构造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对语言现象进行有悖于传统语法的分析.使动语法构造原型意义不能解决及物性问题,解释不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问题解决的实质即在语言运算系统之中和句法运作层面上.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与母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相关的语法参数,但由于二者学习语言的认知背景及心理机制不同,在习得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语法构造的特点是体现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反映面。本研究就是在前人研究和语法构造的共性基础上,结合实际例证寻找差异,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要求电脑对人脑构造或理解语言的机制进行模拟,这种模拟首先需要逻辑语义学对语言构造机制的先期研究。简言之,语言构造机制显示出两个特征:1.有穷多的词条作为出发点;2.依据有穷多规则去构造和理解无穷多的语句。多年来,逻辑语义学各分支不同程度地描述了语言构造机制的两个特征,但对其中特征1的刻画却不充分,而语言学对此却有不俗的表现。于是逻辑语义学和语言学形成互补局面,“互补”产生了组合范畴语法CCG。本文揭示了CCG对语言构造机制两个特征的兼容并举,从而展示逻辑语义学在理论上对电脑模拟人脑构造语言机制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构式语法产生的动机及其优势与局限.作者认为,构式语法对人类语言的一些语法共性做了成功的解释;其理论的扩大了研究对象的类别,成功地解释词汇语法化的诱因,也符合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其局限性在于:过分简化了语言并且忽视了语言的普遍性.它强调每一个结构并且否认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诱因.由于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以理论不可能描述和分析现实中的所有语言数据,适用的结构类型也很有限.  相似文献   

5.
生成语法是人类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一项共同的事业.以内在性语言为对象, 生成语法研究语言知识的本质、来源、使用、 物质基础和生物进化问题.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使生成语法得以深入开展其生物语言学的研究, 这一科学事业的成功取决于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对句法与语义的界面研究进行了开创性探索,揭示了动词和名词的种种复杂关系,在语言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格”辨》(The Case for Case)是菲尔墨格语法初期理论的代表作,基本奠定了格语法的主要模式,是格语法正式提出的标志.本文在回顾《“格”辨》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介绍并评价了这篇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格语法中的“格”的定义、句子中的深层格的构成、深层格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和深层格的语言类型学意义,并探讨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同源宾语构造包括谓语动词和与谓语同源的名词及其修饰语.文章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同源宾语构造组成成分的语义特征,然后进一步探讨了经过整合后这一构造的语义侧重,说明了同源宾语构造和动词+状语构造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构造,具有不同的语义侧重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汉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化--兼论英语句法语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名词及名词词组的构造、语法化、词序与词序变化过程显示:语言结构从句法到词法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语序调整或不明显调整两种情况,并依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而定。英语从句法到词法过程中经历语序调整,汉语则呈现词序与句序相互映照的关系。语言间的这种不统一使得以今天的词法构拟远古句法的设想并不能在所有语言中都可靠。另外,某些表面似与句法有关的词语结构并不来自于句法的演变,这是又一使得以上设想不可靠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外语教学的特点等方面,还是从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的角度都说明了这一点。语言之所以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因为它的系统性,系统性表现在它有极强的规则性。语法规则是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在语法教学中,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学习层级理论为指导,对所学语法规则的概念、结构、用法有所认识的同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语境加以运用和比较。语法学习重在语言实践而不是语法本身,了解了语法知识并不足以进行真正的语言交际。语法运用的不恰当常常会严重束缚人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Chomsky的生成语法理论,Langacker提出了一个动态的以惯用法为基础的语言习得理论模型.这一模型描述了语言习得的心理学基础、加工过程及图式的形成过程,说明人的认知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结果也从语言习得的"自下而上"的过程和语言的图式观点两方面证明了这一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历史观,同时也是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借鉴继承并赋予其崭新的 内涵,小康社会理论被作为“三步走”战略的核心范畴。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诸关系和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道德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支撑意义和积极价值。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15.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共建共享"思想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诗意建构是汪曾祺对日常经验的想象性表达。作为百年“日常生活”叙事发展中的个案.汪曾祺偏安于自己地域性的“日常生活”的玩味,赋予“日常生活”一种诗意。这是其“日常生活”叙事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风俗民情的描写与民间人物的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式"有+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 VP”在古汉语中早就存在。当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有 VP”构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 VP”结构在当今社会掀起的复兴,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该构式的复兴也有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原因。“有 VP”构式中,“有”依然是动词,在其为谓语中心的句子中作谓语,表存在,不是动词“有”的虚化;“VP”的内层语法特性依然是动词,表陈述,但在该构式的使用中,其体现的外层语法特性是指称,包括自指和转指,表行为事件本身或行为的对象与主体。“有 VP”构式是对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具有形式简练、表达丰富、功能鲜明的特点。其中“有”的“存在”义使得其后的VP动态性弱化,从而使得其自身的意义得到强化,可以用来表明动作行为等的曾经产生、存在、完成和持续等,有表示肯定、强调、标示信息焦点的功能。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有”自身也是信息焦点,表“存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许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院校普遍存在“两课”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符合教覃莲珍    育需要的情况。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 ,高校“两课”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更对“两课”师资 高校﹃两课﹄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初探 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两课”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 初步探索“两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日本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信息化的定义及其动态发展过程入手,描述了日本“e-Japan战略”推出过程与具体的战略内容及目标,并介绍了该战略目前实施的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