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闻香知茶     
陶昌武 《社区》2012,(29):28-28
双手捧着盛着春绿的茶杯置于鼻前,让浓郁得化不开的茶香在口鼻之间弥漫、缭绕,然后深深地吮吸、品味,这种感觉,美得无以言表。很久,我舍不得用开水将这种雄得的感觉冲淡。在茶叶三品中,最记人留恋的就是鼻品了。  相似文献   

2.
闻香自然来     
有这么一些女子,非大富大贵之家,也不是名门闺秀,却想鱼跃龙门,成为人人艳羡的上等女子。怎么办?找个潜力股的男人,则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闻香识男人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得太抉……  相似文献   

4.
闻香识道     
秋白 《社区》2013,(29):63-64
人是天生喜欢好味道的,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所以香文化在中国的发轫很早,大约在春秋之前,那时的古人就喜欢采集野生的香气花草佩戴在身上,在汉时也有“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这样的诗句,说的便是当时女子的时尚:将阴干了的花草放到精美的小袋子里,藏于袖中系于肘下,行动坐卧间幽幽生香,闻之思之令人心神荡漾。  相似文献   

5.
闻香识城市     
谭山山 《21世纪》2010,(1):33-34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北京有一股沙土味,上海有一种世故的水汽味,杭州透着干净的女孩的味道,乌鲁木齐是烤羊肉的味道,巴黎有点咖啡味,伦敦也有一股水汽味,但又没有巴黎和上海那么陈腐……  相似文献   

6.
闻香谈墨     
马力 《山西老年》2008,(8):28-28
如今,中国的"文房四宝"不仅是传统书写用具,还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墨锭,历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藏墨一直被认为是文  相似文献   

7.
梁红岩 《社区》2013,(23):6-7
我出生在京郊一个小山村。这里风景优美,给予了我自然心灵的最初熏陶。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对于不甘寂寞,渴望精神生活的我来说,若能读到一本心仪的图书就是一份莫大的享受。至今记得十二岁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感觉,读到形容春天的景语“土润苔青”,不禁口舌生香。联想到自家院落中,一场雨过后,满地湿滑,墙角处苔藓绿绿的,厚厚的,墙上有铁线蕨的枝叶摇曳生姿,心里触发了神奇的通感,心驰不已,感受到文学世界的魅力。至今,枕边常放的依然是这部让我百读不厌的书。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电视剧《熏衣草》在沪上热播。该片在赚取了不少少男少女眼泪的同时,还掀起了一股香草热。一时间,带香草荷包,喝香草茶,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不论在市场、餐馆、茶室,还是在游乐场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以其非法性与秘密性及其常与各类反抗活动相结合,而被历代统治者以严酷手段加以镇压.但宗教在民间却自有其生存空间,各类民间宗教在历史上屡禁不止,不断出现.滦州石佛口王氏家族,前后10代人,两百余年间,既执着于弥勒转世王氏家族的造说,又为传教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惑,虽屡遭打击,却前赴后续,直到清嘉庆年间遭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0.
11.
世博会不仅仅只是个展示世界最尖端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现各国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的大舞台。为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弘扬世博精神,很多展馆都为游客准备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小礼物,既精美又有纪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书先生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 ,前中央大学教授 ,因其画风清新典雅 ,妙丽卓绝 ,通俗易懂 ,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故在 2 0世纪 30年代即名震中外。为了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曾两度赴美举办画展 ,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赢得了彼方人士的高度赞赏。因其成就突出 ,我国老一辈名流学者如 :蔡元培、马叙伦、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吕凤子等均分别撰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