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情份往 人情份往,也是老北京的土话.但它又是北京人的老规矩. 老北京人重视礼数,亲戚朋友之间讲究礼尚往来,人情份往,算是礼尚往来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嘿儿喽蜜     
茅今道 《北京纪事》2016,(12):105-108
嘿儿喽蜜是老北京土话,这个词外地人读起来很难,"嘿儿"一定要用卷舌音,字典里没这个字,只好用"嘿儿"来替代了.什么叫嘿儿喽蜜呢?简单说,就是吃柿子.  相似文献   

3.
别当着外人数落孩子 数落(shulao)是老北京土话,带有教训和训斥的意思,但这种训斥不是说两句就完了,而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数",是数数儿的"数".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一书的语言..多数研究者认为用的是北京话。=1920年,佩之在《红楼梦新评》中说:“《红楼梦》所用的文字,是纯粹的北京土话。”1923年,俞平伯在《红楼梦辩》中说:“《红楼梦》用的是当时的纯粹京语。”1954年,俞平伯在《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文中又说:“《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都是北京话”。这些说法一时几成定论,近20多年来,—些研究者开始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除北京话外,  相似文献   

5.
“湘南土话”的研究正为汉语方言学界所关注,其神秘面纱正在研究中被逐渐地揭开。回顾人们对“湘南土话”的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日籍上的零星记载时期(20世纪30年代前)。二、现代调查方法的单点调查记录时期(1935—2000年)这一时期以《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开始标志。三、综合性的深入探讨时期(2000年开始迄今),这一时期以“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为开始标志。  相似文献   

6.
苦儿流浪记     
<正>我叫雷米,童年是和巴伯兰妈妈一起度过的,她很爱我。直到八岁那年我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一次被脚手架砸断双腿的热罗姆爸爸哀叹道:“八年了,我总是相信孩子的生身父母会来认领他,让他过上好日子。看来我等不到这天了。”原来我是个弃儿,被热罗姆先生捡来时才五六个月。现在这个贫病交加的家庭已无力再抚养我了,我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去孤儿院或者去维泰利斯先生的杂耍班。我被动地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7.
根据音韵规律、用方言对比和引古籍中的例证等方法综合考察“湘南土话”中“新田南乡土话”的一些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被训读的音节的“本字”,包括“爿”“挪”等共计11条。这些考证过程显示了方言学中的“本字考”与训诂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一达 《北京纪事》2015,(11):33-34
被摞儿,就是叠好的被子摞到一起。北京的老式家庭,每天都是这样叠被子的,被子叠好后,摞到一起,放在床头,也有人把它叫“被卧垛”,或者写成“被楼”。被子摞到一起,一层一层的像个“楼”,这种比喻,也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音阁土话地处桂北山区 ,其语法有不少特殊现象。文章首先介绍观音阁土话的词缀 ,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找出其语法特点。其次介绍观音阁土话的代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观音阁土话复数人称代词 ,是通过单数人称代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来表示的 ;指示代词“这”、“那”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再次介绍观音阁土话副词的语法功能 ,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在观音阁土话里用副词“没”和“勿”来替代 ,副词“没”根据不同的语境 ,又有变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健安 《社区》2011,(2):59-60
敢说“不”的湖南人 湖南人喜欢逆向思维。湖南土话形容某人想法奇特时,往往这么说:“这个人另外一条筋。”比如有这么一句俗话,一般人都是这么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湖南人却会这么讲:“皇帝当然轮流做。为什么明年不到我家?!”  相似文献   

11.
杨林 《北京纪事》2015,(1):90-92
咱北京丫头,用三个字评价“靓”“刁”“直”。
  先说说“靓”。人靓,细眉大眼,齿白唇红,透着俊俏,套句老北京的土话,这姑娘长得“盘儿靓”。走在西单、王府井、三里屯,您就享眼福去吧!随便搭上一眼,人家姑娘长得就对得起咱首都市容。不是说有多惊艳,什么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那就落俗了。人家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一句话“规整”,用文词儿讲,这叫气质。再搭上和四季相配的时尚衣装,与咱紫禁城的春风桃李、秋雨梧桐、夏露柳荷、冬霜腊梅相得益彰,真是十里京华,百步风情,应景儿!  相似文献   

12.
一位来过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对北京印象最深的不光是故宫、天坛、长城、香山、颐和园,不光是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光是北京人的包容厚德,还有一点就是北京人独有的京腔京韵和极有特质的儿话音。他说,尤其儿话音听着亲切,听多了,还会油然滋生出一种亲情。他的话,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在北京城已经生活了30多年,要说感到亲切,我已亲切得一塌糊涂。譬如帽儿、雨儿、菊儿、鸦儿这几条胡同的名字,就已经在心里滋润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宜章新田土话中有一些名词词缀,如一般名词后缀“子”“头”,表性别的名词后缀“公”“婆”“牯”“嬷”“每”“佬”,时问名词词缀“晡”“前”,方位名词后缀“背”等比较有特色。文章将描述这些词缀在新田土话中的使用情况,并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这些词缀有其本身的特色,也因为语言接触的原因,与周边方言和普通话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音韵规律、用方言对比和引古籍中的例证等方法综合考察“湘南土话”中“新田南乡土话”的一些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被训读的音节的“本字”,包括“爿”“挪”等共计11条。这些考证过程显示了方言学中的“本字考”与训诂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龙形镇又名茶店、茶店子,位于重庆市潼南县东北部。以龙形为中心,民主、檬子和古溪的廖家长沟等地所说的方言与重庆、潼南其它地方的方言差异很大,形成一个独特的方言岛,当地人又称其为“龙形土话”或者“神州话”。对龙形土话中常用语的读音、词汇、语法现象进行探讨,认为“龙形土话”是“老湖广话”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6.
三皮 《北京纪事》2011,(6):97-99
北京叫“小街”的街道非常多,譬如西直门南小街、东直门南北小街等。住在每条小街附近的居民习惯舍去前缀,亲切地称之为“小街儿”。熟悉小街儿的人们绝不会将此小街儿混淆为彼小街儿,就跟老北京在东城提四牌楼,那一定是东四牌楼,而不是西四牌楼;说单牌楼,那一定是东单牌楼,而不是西单牌楼一样。  相似文献   

17.
柴静 《可乐》2010,(9):26-27
一上出租车,师傅看我上车的地儿,跟我侃:“跳舞去啦?”“没。”我懒得跟他聊。他没话找话:“你知道北京第一个迪厅是‘JJ’吧?那时,我们跳韩国那个‘××舞’。”  相似文献   

18.
买新房后认识了装修工小王,休息时我问小王:“老家哪里的?”他面带羡慕和遗憾地回答说:“东北吉林,你们北京人多好啊!”我告诉他:“其实你们的老祖儿也是北京人。吉林是女真人的发祥地,他们从白山黑水间一路拼杀到北京,统治北京一百多年,他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20日,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长张熙增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北京老年宜居文化协会与房山区河北镇黄土坡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的成立大会,并向黄土坡村域内的北京万家幸福养老院捐赠了他撰写的图书《医学专家谈中老年保健全书》,以及他与王跃庆合著的图书((生活急救一点通》。张熙增会长是我的老大哥,是我在1980年相识的老朋友。那时,他担任北京市政府文教办公室主任,有主任医师的高级职称。他出生于193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在50多岁时,才从“文教办”调任到“红十字”会,  相似文献   

20.
丑奴儿     
一昭华凤管知名久,长闭帘栊。日日春慵。闲倚庭花晕脸红。应从金谷无人后,此会相逢。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盏空。此词写一位歌女对卖笑生涯的失落和惆怅。上片写失落。“昭华凤管知名久,长闭帘栊”二句,写歌女生活的今昔对比。“昭华凤管”借代歌女演奏的高超技艺。“昭华”指“玉管”,“凤管”指玉笛,泛指乐器,代指演奏技艺。“知名久”写歌女昔时的声誉。“帘栊”:即窗户。“长闭帘栊”写今日的景况。当年在色艺双绝的歌女庭户前,曾经是笛管悠扬,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而今年老色衰,来者寥寥,门可罗雀,所以只好紧闭窗户,独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