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80-82
在北京历史上,喜欢收藏古董的人绝大多数都可以被称为收藏家。而我这里要说的这位,历史上的地位虽不显赫,但也是奴才中的翘楚。称这种人为收藏人物,简直是抬举他了。其藏品流传到今天,竟然拍出了天价。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让  相似文献   

2.
热爱收藏的我,从没想过当一个"考古学家"。可是,老天偏偏眷顾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到了一块1.4亿年前的中华鲟鱼化石。专家们从这块化石中,得出了一个考古成果:有着"中华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早在1.4亿年前就曾生活在辽西地区。换言之,晚侏罗纪时代,辽西地区曾是中华鲟的故乡。这一结论,改写了国内现今关于中华鲟的某些考古论证。这件事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我经常和老友们一起外出采风,其实就是深入民间去"淘宝",看看民间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收  相似文献   

3.
钱国宏 《北京纪事》2015,(8):106-107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是一生的事业。所以,当我置身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繁华街头时,首先想到的是收藏,我和采风团的团员结结实实地在异国他乡“淘”了回宝,且颇有斩获。  相似文献   

4.
2005年至今,古墨价位变化极大,尤其从去年的春秋两次大拍上可以看出,墨价集体飙升。精品价位在五年间涨幅约为十倍左右,普通肆品涨幅约为四五倍左右,全部超出藏家预期。  相似文献   

5.
二月河 《社区》2009,(26):17-17
纪晓岚在我心目中属于中性性格.但在社会形象中他倒是开放型的人物。他的风雅、多才、善谑、诙谐确是第一流的。这大大帮了他的忙,使得他更加可爱。 我最早接触到纪晓岚的材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上,说他陪乾隆木兰秋弥,乾隆不小心从马上摔下坠进泥淖,陪驾的纪晓岚也就从马上一头顺势滚进泥中,比乾隆更其“不幸”,更其狼狈,更其观瞻不雅!  相似文献   

6.
王萍 《社区》2008,(3):24-24
“来来来,快来看看我这星期刚淘到的宝贝!”酷爱玉器收藏的陈任之老师还没进门,就边说边拿出了一个红色的绒盒,随着盒子的开启便听到了一阵赞叹声:“老陈,你这块玉是哪里淘来的,不错,玉质很通透,是新疆白玉。”“这星期运气不错,淘到了这样一件宝贝,待会儿就放到展览厅去,让大家都看看!”话语间流露出陈任之老师淘获宝贝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拍写真,大大小小占满一层书柜。它们收藏记忆,收藏心绪,收藏时光无声的脚步。  相似文献   

8.
一本《和评传》,另半部乾隆朝政治史——读冯佐哲先生《和评传》李尚英去年,我在《一本〈钱南园传〉,半部乾隆朝政治史》①一文中,引用了历史学家朱桂昌教授的话:“乾隆时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是一个充满深刻矛盾的时代。这深刻的社会矛盾,召唤着与它相应...  相似文献   

9.
我离开鄂尔多斯已经十三年了,但我几乎隔一二年总要踏上这块土地,去感受一番似是故土的乡情;我收藏着许多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和蛮瀚调的磁带,隔一段时间总要在那让人心荡不己的歌声中陶醉一番;我依然保留着当地喝奶茶、吃炒米、手扒肉的习惯,连我的妻子,同我一道在鄂尔多斯生活过一位地道的上海人,至今也没有放弃这个习惯;而我的那些鄂尔多斯的笃厚可亲的朋友们,只要有机会,还要找上我的家门,毫不客气地打开酒柜,象当年一样边唱边饮地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林清玄 《社区》2012,(20):48-49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11.
钟玛 《人生与伴侣》2007,(11):18-18
在成都送仙桥文物古玩市场,活跃着不少老年收藏爱好者。 老年骑游组织的负责人朱老先生向我介绍,近年来,随着收藏消费市场的渐渐升温,许多老年人开始把收藏作为他们老有所乐、养身心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骑游队中就有不少收藏方面的爱好者,今天是他们第三次有组织地到这里来“淘宝寻奇”。  相似文献   

12.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0):79-81
古玩收藏的价值,没有鉴定,好像就没有了标准。 前些天和一位编辑谈起收藏,我说后现代语境下的收藏,收藏者就是藏品的鉴定者,鉴定也是收藏活动的应有之义,这位编辑朋友大为光火地问:“没有专家鉴定,不就没有标准了吗?”言下之意,现在的收藏鉴定是有一个标准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草根收藏者,我藏龄24年。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收藏五字经,愿与老年朋友们分享。一曰爱。爱即是喜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可以产生热爱,而热爱则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名藏家首先要喜爱收藏,痴迷收藏。没有喜爱就不会入境,没有痴迷就会永远徘徊在收藏大门之外。我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始  相似文献   

14.
1近读《韩隆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版),书中谈及乾隆“家世迷雾”。涉及乾隆是雍正嫡子.还是海宁陈氏的后代等问题。我想从介绍一幅古画谈起,作一点探讨,以求教万家。美国出版的《故宫明清宫廷画册》画中,有一幅郎世宁的《平安青信图轴》。画的中心位置,是雍正、乾隆(当时称弘历)父子二人。弘历向雍正恭呈一支盛开的桃花。两人穿着便服,科头相向而立。面部表情可用父慈子孝来形容。画的背景是一片广阔的蓝天,衬托着几支青翠欲滴的修竹。画面是一派温馨和谐的气氛。画面右上方,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  相似文献   

15.
墨史浅说     
中国墨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古墨是在战国时期。晋墨原料已基本定型,唐宋墨业中心南移,出现徽墨。明清两代为制墨业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元尚 《北京纪事》2011,(4):106-109
我说过杂项收藏玩的就是一个乐子,而杂项收藏没有什别的窍门,就一个处处留心,处处就都有您喜欢的藏品。  相似文献   

17.
李琨 《北京纪事》2010,(5):96-98
每逢五四,人们就会想起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值此之际,我又找出我收藏的老外语辞典,发现原来“德先生”来中国已百年了,翻着手中的辞典,那些让人无法忘怀的收藏轶事也一一涌现。  相似文献   

18.
心墙     
小时候,我家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我常站在田埂上对别的小朋友说:“田间的那栋房子就是我的家,这块田是我家的院子,你们随时都可以到我家来玩。”  相似文献   

19.
台胞吴乾华先生向我校图书馆捐赠《四库全书》(影印本)一套,为方便广大师生查阅,现将其检索方法介绍如下: 一、四库全书成书及收藏情况简介 1773年,即乾隆38年,乾隆皇帝命令设立四库全书馆,开始修四库全书。1782年,第一部全书修成,历时十年。参加全书的编制人员多达3800人。四库全书共收录我国乾隆以前各学科珍贵图书资料3460种。全书修成以后,先后抄写7部。先抄写的四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园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文津阁,以上四阁俗称北四阁。为了解决江南学者使用全书的不便,后又相续抄写了三部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上述三阁称南三阁。全书的底本藏在故  相似文献   

20.
福康安生年及身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朝叱咤风云的战将福康安的生年及身世,史学界有种种论说。经研究和考辨,福康安当生于乾隆七年(1742年),福康安为乾隆宠相傅恒之子而非乾隆的私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