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精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而科学地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那么,究竟怎样正确认识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呢?笔者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整个文明时代发生了变化对每个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财富积累过程的特点进行客观分析乃是科学评价每个社会的状况和前景的标准。是谁,是哪些社会阶层以什么形式来实现这种积累,这个过程在基本居民群众的发展上是怎样反映出来的?这个过程在家庭(消费领域)的状况上,在大多数工作人员(在生产中)的状况上是怎样反映出来的?这种积累是否符合某个社会人们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迎接滚滚而来的“白发浪潮”,使人口日愈老龄化的我国“人口倒金字塔”在社会转型期能够保持平衡,即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要做哪些准备呢?已经、正在、应当或将要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迎接”“白发浪潮”?我国老龄事业的进程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有些同志单凭书本来谈论问题,认为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不能搞社会主义,甚至断言我国现阶段社会制度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断,不能算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些同志跳不出“左”倾理论的框子,总觉得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是“向右转”、“向后退”,不象社会主义。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用理论来剪裁实践呢,还是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从书本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呢,还是从实践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毫无疑义,我们应当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和方法论,而摒弃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去年五月,笔者曾著文就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等问题发表过意见(见黑龙江日报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六日一版)。本文是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对原来观点的补充和个别修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是把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看待的。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地应当具备资本主义创立的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应有如下基本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即  相似文献   

5.
怎样给家庭下一个反映其本质的科学定义呢?这涉及到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应该根据现有的经验的材料来考察和研究家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3页)它为我们探讨家庭的本质问题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其次,怎样给家庭下定义,还涉及到一个用什么方法的问题。通常地,人们给一个概论或范畴下定义采用的是“属种差定义法”,即把一个概念放到它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理论界的同志们在深入学习马克思“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的科学论断,批判“四人帮”的“自然科学是上层建筑”的反动观点的斗争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自然科学是不是社会意识?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但关系到能否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这样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使理论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讨论。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哲学范畴的理解 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为什么和怎样提出“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社会学有什么用处?”自社会学恢复研究十多年来,经常有人向社会学界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又常常难以十分简明地回答清楚。本文比较简明地告诉读者,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是教人怎样做人的学问’,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怎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会有怎样的生活消费水平.对个人来说,有怎样的收入水平,就会有怎样的生活消费水平.收入分配是连接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居民个人消费状况的纽带.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那么,究竞怎样看待这些现象?它与收入分配有什么关系?我们应当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整来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发展呢?对此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思想启蒙,是民族觉醒。舍此根本,各项具体改革措施都难以奏效。 129年前,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副标题也叫“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总是在不断的批判中新陈代谢,向前发展。时代大大前进了,而我们的经济学还基本上停留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19世纪中叶的水平。以100多年前的认识,来指导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例如以蒸汽机时代的认识指导电子时代的工作,其结果如何,是不言自明的。为了清除经济学中多年积淀的陈垢,恢复其“批判的和…  相似文献   

10.
谈谈列宁是怎样提出民族自决权这个口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而提出的革命口号,是列宁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一贯坚持的革命原则。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来正确理解、正确对待这个口号和原则呢?我认为,首先我们一定要把列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口号和原则这个问题搞清楚。列宁说过:“  相似文献   

11.
自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卡西尔的“符号论”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问世以来,当代文化哲学走向深广的主体性世界,并赋予各人文学科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历史学作为人类观照自身往昔历程的符号活动,应当着重透过符号层来把握什么内涵?史学家的主体性又如何在其中合情合理地得到体现?历史的主体意义或变革动力又在何处?本文将根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断并结合现代史学的“意象分析”理论,对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1970—2000年的30年中,我们所处的时代究竟应当称为“科学时代”、“技术时代”、“宇宙空间时代”,还是“计算机时代”、“教育时代”?西德学者哈根·拜因豪尔和恩斯特·施玛克认为,最适合的定义是“教育时代”,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要掌握牢固的知识,才能对未来作出正确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一文学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关于文艺的起源、范畴和发展的种种见解、论述,还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诸如“艺术摹仿自然”说,文艺起源于“人的内部需要”说,艺术起源于“人的外部需要”说等等。他们或把艺术起源归结为“智者”、“贤者”所创造,或归结为人的本能、欲望,或者归结为宗教、祭祀仪式的需要等等。而共同点都是离开了社会生产劳动,看不到艺术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报刊揭露骗子颇多。这些骗子诈骗的行径相当恶劣,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予以揭露和鞭挞是十分必要的。但在鞭挞骗子的同时,对于那些被骗者来说,有何教训可吸取呢?骗子又是利用人们什么心理状态来行骗呢?古人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我们在捉去那些“蛆虫”的同时,也来看一看被骗者“腐”在哪里吧!  相似文献   

15.
必须揭穿那些流传着的神话据说,当年一个外国记者挑衅地问周恩来总理:“中国有妓女吗?”周总理说:“有。”举座愕然,“在台湾。”于是人们又释然而笑。那时的中国人坚信,这一丑恶现象已经在解放初被根除了。因此没人谈论它,没人去想妓女曾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就连我们出版的一些汉语字典、词典,一度也曾对“娼”、“妓”、“嫖”这几个字不加解释,甚至干脆删掉。那时就真是一片净土吗?不见得。但至少在社会心理中,在总体上,在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人们否认了妓女的存在。时至今日,暗娼的死灰复燃已不是什么秘密。但  相似文献   

16.
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都不是只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这一重要现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或者说,我们不能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一 要研究资本的产品交换问题,首先应当弄清资本的产品是什么?大家知道,在经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资本的产品这一概念,出自《资本论》第三卷中的这样一段话:“全部困难是由这样一个事实产生的: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①可是综观前后,马克思并未对其下注脚。这就需要我们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关实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怎样理解它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差别?今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将进一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给以科学的回答。对这些问题的探根寻源,使我们的思考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集中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我们有没有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应  相似文献   

18.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仅是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问题。随着纠风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什么是行业不正之风;它与其它不正之风的关系及如何科学界定;它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滋生和蔓延的;如何有效地加以整治等等,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求得比较统一的认识,以便使纠风工作真正按照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锲而不舍去解决”,“上下动手去纠正”;按照李鹏同志要求的,“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八五’期间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新社会主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改革”已经被党中央作为坚决贯彻的指导方针之一,要求当作全国人民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但是,到底“深化”什么?“深化”到哪里去?在学术界还是有着相当尖锐的意见分歧。本文就是从深化改革的角度去探讨改革的理论基础。它仅仅作为个人的学术观点与政策主张,以求教于理论界同仁。一、制度特征:由“国家社会主义”转入“国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列宁曾明确地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它没有定型,也不可能定型。”①而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运行了70年后,邓小平又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还没有搞清楚。”②当然,这里的“不定型”、“不清楚”之类的语言,并不是指它的最终目标而是指实现目标的具体道路。于是,产生了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坚持原有的全部意识形态,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