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成长”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审视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成长”故事,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关涉女性“成长”的路径:从初期的自觉向“中心文化”的服膺,到女性意识觉醒后的诀绝,女性作家最终寻找到了一条女性自我升华、自我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2.
记不清是哪位先哲曾说过:“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主要看其妇女的解放程度”。处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期,妇女的思想意识显然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在晚明几位文学大家的作品《牡丹亭》、《三言二拍》、《金瓶梅》中都有表现,它们推出了一批与时代相映衬的女性:杜丽娘、孟玉楼、杜十娘……等。她们恰巧代表了社会的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女性:官宦小姐、商人妇女、娼妓,都具有朦胧的觉醒意识。她们有别于前代女性之处在于:她们都有或多或少、自觉与不自觉的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3.
自1898年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创刊至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间,我国共诞生了百余种妇女报刊,它们或由女性创办,或与女性生活休戚相关。以1898—1918年间出现的妇女报刊为对象,重点关注其在女性觉醒与独立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这些报纸的创刊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关注,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既促进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又在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翻开我国妇女报刊事业的崭新一页,成为近代女性建立话语权的最初尝试与生动实践,在近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浴女》是铁凝笔下一部女性意识浓厚的文本,小说多视点地描述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成长历程,展示了她们从“牺牲的奴隶”到“觉醒抗争”的女人的生命史,进而在男女两性关系的现实演绎中表达了作者向往“两性和谐”的新的女性观与人性观,从而使小说成为铁凝表现其独特的女性意识的一种言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离不开西方进步思潮的推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发。它在“人的自觉”与“女性的自觉”相碰撞、相融会的态势下生成和成长,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硝烟与民族危亡的重负,促使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6.
《紫色》是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是一部由92封信组成的书信体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82年出版,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乃至世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公开女性生活隐私的某些方面的“女性声音”,揭示了主人公西丽遭受的性虐待、失去话语以及自我身份消失,折射出女主人公西丽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颠覆父权话语、寻求自我身份、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幸福生活以及建构女性声音权威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铁凝在《玫瑰门》中塑造了姑爸、竹西、司漪汶、苏眉四位典型女性形象,她将这些女性放置在与男性的不断周旋中,来展示她们的苦难生活,从而揭示出女性由身体觉醒到灵魂觉醒从而完成自我觉醒的艰辛历程。同时,以苏眉为代表,女性开始有意识地争取自我的解放,在苏眉身上,可以看到铁凝对女性实现自我解放可能性的有益探寻。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新旧思想交替产生剧烈碰撞的时期,女性解放运动在全国兴起,女性报刊的创办也是此消彼长。《中国女报》作为中国近代女性报刊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其在女性解放、争取男女平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把女性解放问题纳入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丽斯·沃克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 ,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 ,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的短篇小说《日常使用》 (EverydayUse ,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 (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 )发生的冲突 ,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体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性及其思想、生存状况也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女性的地位开始提高。从女性视角看,郁达夫小说《迟桂花》通过对女主公翁莲遭遇的描写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生存境况。事实上,翁莲只是当时众多女性的一个代表。在新旧价值观激烈冲突对峙的时代,女性在心路先后经历了压抑、抵制、发泄与寂灭四个阶段。即在传统中倍受压抑,从而自觉抵制传统,在抵制中得到发泄,又在发泄中卒归于寂灭。  相似文献   

11.
《小姐你早》是一部以“中国女性意识觉醒”为主旨的长篇小说,但作品中以复仇为主线的情节和围绕三位女性展开的“意识觉醒”却忽略了“女性意识”的社会性别和社会意识特征,混淆了人物的个人意识、等级意识、自然属性的性别意识等与“女性意识”之间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人物意识的悖论性和“女性意识”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疯女人”一直是众多女性作家所钟爱和关注的形象。英美女性文学的疯女人形象从《简·爱》的伯莎·梅森到《黄色墙纸》的“我”再到《秀拉》的秀拉,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被禁锢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奋力解除禁锢“从黄墙纸后爬出来的疯女人”和不屈不挠将“疯狂”进行到底的疯女人三个阶段。疯女人所走过的从被禁锢到完全独立,从“他者”到“自我”的“疯狂”之路,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由混沌到觉醒、由蒙昧到成熟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凯特·肖邦的小说以女性为叙述主体,采用狂欢化的叙事视角言说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彰显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照和主体意识的思考。文章以肖邦的代表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个正派女人》以及《觉醒》等为研究文本,对女主人公觉醒过程中呈现出的狂欢化文学品质进行了解读,认为肖邦从内容和形式的烘托比照中双向度突出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狂欢-颠覆-觉醒”三位一体的女性诗学。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此观点现代学人多有论述。但人们对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少予以关注。《世说新语》记载了女性大量的逸闻趣事,一改此前史书等对女性惜墨如金的状况,表现了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对女子才能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容止的欣赏以及当时文学作品中大量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私人生活》《上海宝贝》和《万物花开》三部女性小说分别以“房间”“酒吧”和“乡野”作为个性化的场景设置,显示出20世纪90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策略性地凸显女性自我体验到开放性地展现男女两性交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争自由、谋自立,是近代妇女觉醒的重要标志,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深受欧风美雨浸润的先进女性,积极吁请女性自立,把女性自立与男女平权、强国安民联系起来,对女性自立自强之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可贵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自立观;近代女性自立观的确立,是对传统“妇功”观的有力否定,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至今仍不失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8.
舒婷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不仅标志着“人”的复归和“女性”的觉醒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女性书写 ,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发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雷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相同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和沃克的姐妹情谊来对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的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行分析,并就这一有别于西方女性的新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其对于后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妇女解放所产生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