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税制模式应当是一个动态模式。分别近期、中期和远期而有变动。近期目标,应建立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类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中期目标,应建立以流转税、收益税、资源税三元并列而又以所得税略重的税制模式;远期目标,应建立以所得税为代表的收益类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不同是税会差异产生的本质原因,但世界上却存在着将税法与会计标准高度重合的成功范例,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国会计目标的界定和税会差异的协调。通过对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及会计目标的确定,作者提出了针对上述三类企业的“税会差异”的三元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所得税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法的区别,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会税差异导致的征纳税成本提高,国家税源流失等问题,论证了会计与税法协调的可行性,提出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靠拢、会计准则向税法靠拢等建议,为规范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相分离的英美式会计模式和两者统一的法德式会计模式出发,说明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的发展过程;并比较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我国所得税会计相关法规的不同,指出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及允许差异存在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日本证券税制涉及到证券流转税、证券所得税、证券利得税和证券遗赠税各个方面.战后初期基于鼓励储蓄和投资的政策目标,制定了证券所得税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台了系列改革措施,意在改革优惠的政策体系.而改革的结果却使证券体系更加复杂、租税特别措施下的优惠税制依旧.从证券税制改革的效果看,尽管税制改革影响了个人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但没有发现税制改革与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说明证券税制在调节股价波动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建国六十年多来我国企业会计标准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以往学者多从会计环境变化、会计与经济的互动等方面去阐释会计标准的演讲规律。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而是从会计可比性的概念出发,寻找中国企业会计标准演进规律的逻辑出发点。本文认为:可比性的认识范畴应全面地界定为宏观可比和微观可比的统一,特别是在宏观可比方面,对于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意义上,可比性是实现有用性的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的国内可比,才能为其国际可比奠定良好基础;可比性是我国会计标准改革演进路径富有解释力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美国最早提出所得税会计的概念.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目的在于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的差异.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在会计模拟实训中系统地掌握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知识,合理地分析和理解其内涵,以促进会计、财务、税法、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由于所得税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的协作问题,所得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价值相关性为基准,从所得税会计方法、递延税项和所得税费用三个视角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现有所得税会计信息,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信息都提供了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在评价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和结论稳健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改革孙淑萍,赵振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各方面的配套改革。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及时转换其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的模式,进而...  相似文献   

10.
荷兰会计因其“微观经济会计模式”而闻名于世 ,在公司会计的法律规范和监管、会计职业界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计量、所得税会计等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荷兰会计这些方面的特色及其形成背景 ,揭示了其对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