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价值,是迫切需要予以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社会实践中具体矛盾的解决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彗;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规范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三,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和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并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巨大推动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以创新精神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7):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应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对于地方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地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定位选择。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巨大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部分专家时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托的希望和委以的重任,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新任务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高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社会道德风尚、价值取向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经济发展效益,越来越体现着生产力的强大作…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这是社会科学院发展的一个科学定位,既指明了社会科学院发展的前进方向,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打造一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提上重要日程。从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世界"思想库、智囊团"发展的实际出发,需要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打造一流的"思想库、智囊团",必须在提升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上有所突破社会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作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而且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  相似文献   

8.
万斌  余华 《浙江学刊》2003,(1):5-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巨大鼓舞。在新世纪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 ,顺应时代的要求 ,迎接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矛盾和复杂关系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又一座里程碑。它一方面体现着全党和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进化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运行前沿的最新认识 ,另一方面又作为具有浓烈时代精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 ,同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着政治保障和正确导航的作用。自觉学习、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乃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得以坚持理论创新 ,永葆青春活力的现实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多次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地位、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职责和功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增强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意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马克思主基  相似文献   

11.
In his article, “Saving Critical Realism,” Harre (2009 ) relates his revise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o a social philosophy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society, and to a political philosophy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freedom and reform. I argue that his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rest upon an individualistic sense of society and freedom. I demonstrate that his individualism is factually and politically untenable. (I shall not comment on hi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lthough the errors in hi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ies make it suspect.) I counterpose an alternative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hat are based on a structural model of society, freedom, and social change. My critique demonstrates how social science can adjudicate claims of structuralist vs. individualist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also argues that social science mus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political ideals of freedom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f these are to be viable.  相似文献   

12.
吕嘉 《学习与探索》2002,1(5):31-37
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意义不在于系统介绍有关政治现象的各类知识 ,而在于通过探讨、论述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及基本范畴 ,为研究现实政治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基于人类政治需要及政治规律的特殊性质 ,政治学的研究目的应是正确认识人民根本利益 ,即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共同利益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涉及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的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既需要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 ,也需要哲学的形而上思维 ;同时 ,政治学研究也相应需要新的概念工具 :政治需要、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政治真理、政治规律等  相似文献   

13.
孙应帅 《创新》2012,6(5):12-15,126
近几年,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这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某种角度理解,其具体涵义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就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What role can information science play in promot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new perspective which is emerging for research in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field. Internet, and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s announced both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creasingly focusing attention o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within research communities. “Collaboratories”; is the name given to work aimed at using computer‐based technologies to help promote the social process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One go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lies in efforts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ical devices to knowledge production practices. This is called infometrics research; it requir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ocial system of science regulates information flows to promote thes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5.
创造有世界意义的哲学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必要条件。哲学为人类提供生存的意义;哲学的文化传统影响科学的发展;哲学是推进社会平等的力量。当代中国从事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实践,也应该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indicates major difficulties concerning the knowledge basis of the discipline.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ourse on the nature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as a scientific activity. The starting-point is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veloped within the realist approach. It is argued that knowledge is primarily gained through activity in attempting to change social reality and through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people. Knowledge is also recognized as knowing how to do someth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social work knowledge may particularly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frame of reference presented by the realist approach. The history of the ideas of social work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delimit the provisional borders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A model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field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孙亮 《阅江学刊》2011,3(5):20-28
理解阶级概念必须紧紧地抓住其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特质,才能够更准确地切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对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超越。马克思并不在"纯粹哲学"的层面或者"纯粹科学"的层面来制服以资本为基本建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是将理论的聚光点打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之上,这将唯物与阶级、阶级关系的存在论、阶级政治"面向事物本身"的政治属性等质性内在地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科学本质 ,但是它又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性质和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种哲学理论或哲学理解范式的提出或确立应该以具有相对明确的研究对象、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相对突出的理论旨趣为前提。与此相关,文化哲学是一种透过文化符号形式达到对人的总体性把握,而不仪仪把对文化符号形式的研究作为最终目的;文化哲学运用历史科学研究方法把人视为非连续性和异质性的存在物并加以把握;文化哲学在理论旨趣上是对以文化符号形式为核心的文化模式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人民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学术报告会,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社会、创造新文明的伟大时代,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