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除了莫高窟,龙门石窟,说到论佛像的多少,精美的程度以及气势的磅礴,大足石刻绝对值得一游。大足石刻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  相似文献   

2.
廢棄千年的絲綢古道,昔日繁華已被黄沙掩埋;留下精美绝倫的繪書、雕刻和文字——她就是壯麗而神奇的敦煌石窟。幾百年後,在長江流域,崛起了又一座燦爛迷人的石窟,與敦煌遥遥相望——她就是瑰麗而内蕴的大足石刻。兩座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人類的文化遗産,一南一北互相辉映,有“北敦煌,南大足”并稱的美譽。由於地理位置和開鑿時代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4.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艺术创作的角度研究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被億萬雙眼球索寻的“明珠”、“瑰寶”,每一窗視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愚昧的眼睛看它是神佛之地,幼稚的眼睛看它是神秘之所,無知的眼睛看它是幾尊石菩薩,浅薄的眼睛看它是荒廢的遗址;但聰明的眼睛讀出藝術的完美展示;成熟的眼睛讀出多學科的神壇體现;真知的眼睛讀出镌刻在石壁上的歷史;深邃的眼睛讀出燦爛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3月 18日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重庆市大足县宝顶山隆重举行。与此同时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委员会以及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宣告成立。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指导原则是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协同创新 ,共同发展。双方合作的具体形式 ,一是乙方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作为甲方 (渝西学院 )的教学科研基地 ,与学院共同为国家培育人才 ;二是甲方成立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 ,与乙方共同参与对大足石刻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渝西…  相似文献   

7.
伍振 《百姓生活》2014,(3):63-65
为了一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庆大足石刻,我们来到距离重庆市区160公里的郊区大足县.去观赏那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佛宗禅意。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最为著名,足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8.
在虚实观的审美范畴下,我们可以将大足石刻呈现出来的虚实手法看作是中国石窟一种常用的艺术语言.由虚实观构建的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正是"技近乎道"的具体体现,而这一美学追求的至高境界从本质而言正是道家至高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舍一思想,这正是一种中国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色彩观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缩影,在色彩设计上体现了形色同构、圣俗通约的特点.作为两宋的“时代色相”,其色彩观念系统体系为历时性、规约性、共时性、经济性、技术性、感知性、无意识、比兴性;作为宋型文化思想的物质化承载,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彻底完成中国化、风俗化和道儒石窟高度成熟化、体系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大豐大足,鐘靈毓秀,孕育古老文化;精鑿细刻,三教合流,吞吐千年文明。大足石刻,一部中國哲學、宗教、藝術史話,一片誘發奇想的浮雕世界,一份過去献给未来的豐厚禮物。它延續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發展轨迹,歷經千年宛然鮮活。它不僅是地球上一個美的地區單元,更包含了自然史和人類史某些重要特徵的區域。宗教的精粹、藝術的典範,傳遞着人類永恒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人类長存的真理,便是永不放弃交流——文化的交流和精神的交流。能够告拆我們這個真理、并使我佣深深感動的地方,就是被我們稱作“人類文化聖地”的那一個——人類的大足石刻,永遠的大足石刻!  相似文献   

12.
宝顶石窟造像历来是大足石刻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与石窟造像有密切关联的南宋僧人赵智-凤的形象再作考释.作为自我形象建构的袁征,文章辨析了石窟造像中的鬈发人造像身份;作为重新诠释赵智凤形象的现代努力,文章梳理了赵智凤生平事迹,并就史料记载中,赵智凤被表述为孝者、行者与尊者不同形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尽管赵智凤在史料记载中名不彰显.也无形象存世,但他建构了中国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作为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他在造像中获得了永生.  相似文献   

13.
重庆石刻文化丰富,除了著名的大足石刻造像以外,还有很多寺庙的石刻也值得关注,这些寺庙的石刻造像文化与大足石刻有着某种关联,其摹仿、延续和传承性也不容忽视,从而应引起广大人士对重庆罗汉寺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体造像在大足石刻艺术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有着极富时代特色的个性表达.大足石刻人物造像所呈现出来的审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主线却是人体美的含蓄表达,具有哲学和宗教文化的色彩,是一种诗意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明代的巴渝佛教,是一个转型期的佛教,即从大足石刻所代表的密宗时代转向了禅宗的时代。楚山绍琦在巴渝山峦传播禅宗,广招弟子,对巴渝佛教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通过研究楚山绍琦与巴渝佛教的关系,可以看见,棠城(大足)的佛教在宋明二代巴渝佛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民间流传的“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大足石刻对巴渝佛教的影响,以及它在巴渝佛教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部記錄道家思想的無字典籍遗留在大足南山石刻。三清古洞聚天尊道教興建石窟受佛教啓迪,爲時较晚,就全國而言,數量甚少鞅痹缙诙纯咧须m有東王公、西王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形象,但那只是佛法東傳之初借用會意的産物,離道教自覺地、独立地建造石窟还有一段歷程。  相似文献   

17.
當人類在喧嚣的都市中沉澱下来,遥想遠古,思绪跨越千年,心底深處不免絲絲悸動X中幻化出埃及哈扶拉、印度山奇塔、古羅馬鬥獸場、中國萬里長城,眼前满是忙碌的身影,耳邊猶響斧鑿之聲。每一處人類留下的文明與智慧,都讓我们沉思良久。近千年文化的層叠,數代前人一斧一鑿,造就了今日人類文化遗産——大足石刻。它留下了太多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痕迹。每每我們拾级而上,缓缓参膜一尊尊佛像,一龕龕石窟,經受精神洗滌、文化熏陶和知譩教化後,我们駐足流連於這偉大:今日神奇古人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雕的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参与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并查阅《大足石刻铭文录》《石刻考古录》等文献,在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现状和传承群体生存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足石雕技艺传承和保护困境进行了反思。本文认为,大足石雕传承群体生存困境,实质是文化与权力的二次建构,以及这种双重建构加之于同一对象的矛盾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山城多胜景,曲径通幽处。 沿着盘山公路进入重庆市大足文物景区,只见石奇峰秀,飘逸逶迤,一尊尊造型逼真、气质浑厚、丰满圆润的石刻造像於峭崖陡壁上依势而出,或卧或立,或群居或独处,姿态迥导、眉目生情、仙气飘飘,整个景区雄浑壮观、瑰丽堂皇。 1999年,大足石刻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景区获“全国文物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景区内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能把如此博大精深的文物窦库治理得如此卓有成就,作为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四川大足石窟就是其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许多中外学者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它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开展了讨论和争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与湘潭大学刘旭副教授关于四川大足石窟文化的通信,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