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方文化能否继续存在。当然,这样的一场争论,其政治意义超过了文化意义,所谓的文化中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七十年了。当我们在向四个现代化目标前进的今天回顾“五四”时,感到它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亲近:遥远是时间上的距离,从那时起,已经历了四、五代人;亲近是精神上的“神会”,“五四”先驱们高扬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在当前仍然有紧迫的启蒙意义,仍然是改革开放所热切呼唤的时代精神。这种矛盾的现象启示我们: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人格的塑造,要远比经济、政治的变革来得困难,虽然经济、政治的现代化也必然伴随着重重阻力和困苦。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五四"精神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体现在爱国、自由、创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是什么精神?它是爱国精神,是民主与科学精神,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三种精神的互相贯穿与互相联结.一、关于爱国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传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在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在英、法、日、俄、美、德等侵略欺压中国的国家中,日本是后起者.但早在辛亥革命以前,日本就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事实俱在.辛亥革命后,日本又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在山东与德国交战,并把德国在山东掠夺去的、本应交还给中国的权益抢去;而且与袁世凯订立密约“二十一”条,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潮,犹如狂飙巨澜,撼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和知识界,席卷神州大地;在现代革命史上,科学和民主仍为思想解放的旗帜。但现在应如何认识、评价、继承五四的科学精神,我们还需作一番历史及现实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五四人”作为本世纪初一个特定的文化阶层,其角色定位决非我们以往学术研究中的习惯性理论预设———一成不变的启蒙者。实际上,他们既有一个由传统文化精英向近代启蒙者转变的过程,也有一个由启蒙者转变为被改造者的过程,而且二者之间相互纠结,很难理清。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滥觞于学界的“知识原罪意识”,对于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命运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五四”科学精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社会变革,任何一地的革命震动,总是要求有一种思想、精神为指引。在成功的社会变革和革命震动中,某种思想、精神上也就会被最先进的和广大的人所掌握,而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五四”乡土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载体 ,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批判的文化精神。其对古老乡村群体存在方式的批判 ,关于反封建文学主题的探寻 ,关于女性命运的文化启蒙 ,以及对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在都市与乡间灵魂漂泊的精神存在 ,都有独到的发现与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11.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五四”精神是高度觉悟而又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五四”精神是坚持科学态度、热情追求革命真理和忠贞服从革命真理的精神;第三、“五四”精神又是认真学习、坚决坚持和勇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考察“五四”时期的教育,不能只重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对同期资产阶级教育家的影响亦应予以足够估计。“五四”时期的教育,足多元化的。在探寻教育发展规律,处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上以及对待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态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教育主体意识”的确立,更使“五四”时期的教育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成份。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所凝炼出的“五四”精神包括“爱国、科学、民主、进步”。“五四”精神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运动。以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了“五四”以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继承“五四”先驱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开创历史新局面的传统;学习“五四”先驱者“铁肩担道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五四”先驱者勇于在中国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开拓进取,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镜像的“五四”新文化对沈从文的理想生命形态与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新文化观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其依据则是从“五四”时期科学理性精神与现代病理意识所衍生出来的“健康”意识。“健康的文学”观念是对“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从“健康”出发,他提出了“工具重造”与“国家重造”的观念。他始终把改造国民性、重造民族国家的重任系于文学一端,这既彰显了其纯粹不凡之处,又体现了其思想的局限性。沈从文及其创作是“五四”新文化的产儿,它们本身又构成了新文化“历史建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五四”精神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其实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要求个性解放。从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可以说无不与解放个性有关。“五四”志士们则把个性解放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发出了对人的独立人格的深沉呼唤。它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女性自主意识,终于在男子一统天下的教育领域中争得了几份女性席位,开始了男女同学教育的历史,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文学中的"茅盾传统",主要是指文学创作反映宏阔社会面及突出文学社会价值取向的"史诗传统"而言,这种传统萌于"五四",又在30年代有所延伸与发展。由此证明:体现"五四精神",在其后又有所发展的茅盾创作传统有着无可漠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评述自由主义者对“五四”运动的阐释入手, 探讨何谓“五四”精神。文中辨析了文化启蒙和个人自由在“五四”再造文明的观念中各自所处的历史地位, 并据此提出了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对“五四”精神的阐释, 即“五四”精神是一种对反抗权威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歌词创作在形式的革新、语言的更新方面是对前朝词曲的反拨和对现代新诗的融合,“五四”时期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社会文化格局,是以前时代所不曾有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革新、社会分工的细化、受众追求的自我个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加速了碎片化语境的产生。解读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在碎片化语境下面临的精神实质片面化、科学内涵遗忘化和时代价值过时化的三种新境遇,使五四精神得到正确的继承和发扬。研究表明,要破解当前的三重境遇需从三条路径入手:一是提倡五四精神实质返本还原、永不褪色;二是推动五四精神科学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推进五四精神时代价值引领发展、实现梦想。在解读的过程中反思五四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