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奎报的晚年诗歌创作,无论是其诗意、诗语,还是诗体、诗律,都深受白居易为人为诗的影响。在李奎报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完整地遗存了白居易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2.
古代散文人文蕴涵丰富,探索其中所蕴涵的人文素养,强化并丰富它的现实意义,为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文化底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4.
常馨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11-116+128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禅学让人从内心体会自我与宇宙的关系,应用于工业设计,能使产品超越功能主义,提升到心灵层次的诉求。禅包括定、慧两部分,慧来帮助定,定来帮助慧,产品设计就是一个由"慧"到"定"的过程。在设计产品时要明确状态"定"和手段"慧"的关系,完成从"不定"到"定"、"不慧"到"慧"的转变。禅的传播方式是看破不说破,要自己来领悟,设计中使思想意念达到沟通的境界就是这一点的妙用。禅讲求的是顿悟,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渐修渐悟也体现在设计实践中。在禅学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产品更加实用、更加简洁、更加人性化,因而更安静、更智能、更环保、更体贴,有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有能力将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及精神传承下去,在产品设计中积极阐释和运用禅学思想,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柯华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18-24
本文详细讨论了实质蕴涵的真实涵义,它与条件句、推论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之间的关系和误解,探讨了逻辑的性质及与科学推理的关系,从丽为实质蕴涵及其由其产生的所谓怪论并不怪作出了合理的辨护。 相似文献
7.
姚明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4-26
王阳明诗歌中的禅学韵味浓厚深远,透露出禅思的智慧。其诗歌分为龙场悟道前和悟道后两个阶段,在他对真理孜孜以求的过程中,不断参思世事,参悟过程由量变累积到质变,最终达到悟道的境界。悟道后的王阳明诗歌敞露出一种通灵自在之畅快,展示出开悟之人的智慧与豁达。 相似文献
8.
乔永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21-25
文章通过对“禅悟”现象的分析,禅学思想与佛教戒律和佛教仪式之间关系的强调,以及禅学思想进入中国园林理路的探讨,指出禅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它与追求娱情适意的中国园林有着一定的距离。后来人们所理解的禅学思想,其实是抽去了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之后享受生活的世俗化的禅学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禅学思想才会与中国园林发生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终极关怀。它对杨万里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理想、文学观念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重要影响。杨万里的咏园诗是诗人闲散时,吟咏性情所作,是诗人怡情养性、静谧修养心性的自性顿悟的结晶,是佛意、禅韵、诗情和景趣的有机契合,体现着诗人哲理思辨与诗情画意水乳交融的审美境界追求,极富禅学意趣。 相似文献
10.
蕴涵和蕴涵怪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4)
作为逻辑学的重要概念,蕴涵常因其理论复杂和界定含混使初学者难于理解,蕴涵怪论更为其平添障碍,本文通过陈述各种不同的蕴涵定义,探明其差异性,寻求蕴涵的统逻辑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蕴涵怪论加以说明,由于涉及理论较多,本文采取先达后评的方法,先介绍各种蕴涵理论,再定义真值蕴涵,并逐一说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易相与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4-50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道无所不在,而易道无所不包。禅易的特质逻辑地决定了其融合的历史必然性。禅本不立文字、不可说,然又不能脱却文字、不得不说。禅家借易说禅,以易的阴阳变化与图象思维巧妙地创造了禅宗新的言说方式,是禅易会通的杰作;同时,所构建的禅宗易学,也是对易学宝库的丰富,值得在易学史上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2.
施懿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作为昆体四六的代表人物,杨亿奉行追述三代之风,归正汉唐雅正之气的四六文创作宗旨,其四六文创作的做法是“凡文皆骈”,其四六文显著特点是用典繁密精当、用语绘藻雕章.昆体四六承上启下,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到了先行的作用,为其后宋体四六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王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42-45
死亡是屠格涅夫晚年的散文诗中以大量的篇章咏叹的主题。生命是面向死亡的存在。爱作为其死亡意蕴的外化 ,成为超越死亡之途径。死亡最终以幻想和永恒的追求获得最后的皈依。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连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古今学者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多有误解。《汉志》"艺文"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本指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与"六经"无关。"文"为规范、楷式之义,本之《易.贲卦.彖辞》"天文"、"人文"。"艺文"所体现的是先秦时期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反映了班固"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的精神趣旨。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文论中所提倡的直觉感悟的审美方式、静观人生与"和谐-节制"的美学趣味、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无不与禅宗的人生哲学相契合。解读他的文学思想、探寻他与禅宗文化之间的关系,意图是努力靠近沈从文的历史真貌,从另一思维路径去探讨其文艺思想的独特性,从而为更全面认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51-253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才,又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受禅学思想的影响,其创作充满了禅思哲理。他的许多诗词中融入了“随缘”“超脱”的禅学思想,阐述了顺应自然、傲视苦难、通达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入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淳淳禅韵和禅味。通过对禅宗心性论要旨的论析,可以发现: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意蕴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