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勤明  金品 《社区》2005,(17):29-29
在上海市虹口区,老城区居委会长期以来承担着社区卫生、安全、绿化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牵涉了居委会干部大量的精力。很多时候都是居委会干部尽了心,费了力,可居民仍不满意,一件小事就能让居委会成为矛盾的中心。而在上海的一些新建小区中,这些工作早已由物业公司承担,居委会主要在物业公司和居民之间起协调沟通作用,居委会干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社区建设上。那么,老小区能否像新建小区一样聘用物业公司来承担小区的保洁、保安、保绿工作,以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负担呢?”为此,上海市虹口区民政局和四川北路街道联合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
钟云 《社区》2003,(9):17-17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各社区动员全体居民行动起来,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减少非典对社区、对家庭的侵袭。在菊园社区,居委会联同物业公司将小区其他出口封闭,仅留一个大门出入居民和车辆,制作并发放出入证。出入证分本市居民和暂住人口两种,统一编号,颜色不同,便于识别。在办证现场记者看到,居委会干部对前来办证的居民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和登记,外来暂住人员办理出入证时还要求有本小区房主前来证明,保证一人一证,切实起到防护社区的作用。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身体情况,保护居委会干部的安全,街道在社区的…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1,(2):21-22
上海、南京等地许多居民来信反映:我们这儿有新城区,也有旧平房,有的光有物业公司在管理,有的光有居委会,还有的既有居委会,也有物业公司,而且它们之间经常因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发生矛盾。请问,这一个小区里有两个机构,那么物业公司应该是听居委会的,还是居委会应该听物业公司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潇 《社区》2004,(9):4-8
本来,把在居委会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称为居委会干部也没有什么不妥。但由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干部”是与“公家人”——公务人员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居委会干部这一称呼就变得模糊和暧昧了。实际工作中,居委会干部们的身份也是模糊和暧昧的。社区建设庞大阵容中的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建设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离:一方面我们希望基层政府要尊重居委会的自治组织地位,不要把它当做自己的“腿”和“嘴”;一方面随着基层政府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的加大,“腿”和“嘴”早已升级为“直属部队”——君不见有多少地方把对居委会的考核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把享受科或股级待遇、列入事业编制作为对居委会人员的最大奖励。这种悖离在现实中的一个突出反映就是随意撤换、调动居委会成员这种违背居委会组织法原则的现象一再发生。是法律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还是实践发展背离了法律精神?十届人大已将居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列入日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抛砖引玉。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金丽丹 《社区》2014,(30):14-15
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个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街道、社区在组织实施服务项目时人手不足的问题,使居民群众在项目中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6.
童志红 《社区》2012,(10):31-32
门卫缺失是这个老旧小区物管纷争的导火索,居民希望居委会出面直接解聘物业公司,而物业公司似乎也有一肚子“苦水”,各方都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7.
施永週  金品 《社区》2005,(11):24-24
在上海市虹口区,许多居委会干部都一度非常苦恼、困惑,为什么常常好心为居民办好事,却得不到理解,甚至被认为是有什么私利可图,有时社区居委会干部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虹口区民政局经过调研后发现,“好事没好报”的现象,事出有因。居委会的决策居民不知道,居民不清楚你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时间长了,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结”就越来越大。经过讨论以后,虹口区民政局决定在所辖的10个街道、镇的250个居委会试行一下“三会”制度。“三会”制度包括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上海已有部分地区进行过实践。“听证会”是让政府知道…  相似文献   

8.
张东 《社区》2003,(16):17-17
一是全称应标准。比如:1、“中共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委员会”;2、“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3、“中共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凤台社区支部委员会”;4、“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凤台社区居民委员会”。二是简称应准确。比如:“街道办事处”应简称“街道”,“居民委员会”应简称“居委会”。通常也用“街”代表“街道”,“居”代表“居委会”或“居民”。上述四条在本城区内应简称为:1、“东街街道党委”;2、“东街街道”;3、“凤台社区党支部”;4、“凤台社区”。三是用语应规范。比如:1、行文。主送、下发单位应规范为:“各乡、镇、街道”,“…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等多元治理主体并形成鼎足关系,三者因资源分配以及职责目标等的差异而存在冲突。居委会与业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居委会因接受街道办的领导而具有行政权力,因此在对社区居民服务过程中,居委会与业委会并非站在同一平台上。业委会通过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代表业主的直接利益,要接受居委会、社工委和房管局的多重管理,业委会、居委会因存在权力交叉而会发生冲突。物业公司受聘于业委会,对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以居民付费为前提的,物业公司在与居委会、业委会博弈过程中也会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或者提升收费水平而提升边际收益。多元治理主体间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区治理体制不合理,因此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过程中,需要通过在物业公司与业委会间订立书面合同、政府介入理顺物业公司与居委会间的关系,以及合并居委会与业委会的职能等多种方式,创新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3,(4):32-32
“为了水费的事,为了维修管道的事,我们来的次数不计其数。”2012年11月30日,济南水务集团的工作人员来到阳光小区。该小区里老楼单元比较多,每一栋楼都有大约100户居民。一栋楼共用一个总表,一户居民不缴费,就会影响整栋楼。两年来,整个阳光小区欠下水费60多万元。过去,水费由居委会代收,现在居委会也不愿干了。  相似文献   

11.
邓飞 《社区》2003,(19):27-30
2002年年底,在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朝阳街道社区选举工作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27岁的唐灵凤听说芝山区朝阳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招聘一批干部,于是,这位从前的数学老师花了一百元报名参加了两次考试。一个月后,唐发现她“被愚弄了”——她陪着早已内定的人考了一回,“当了一次陪衬”。与此同时,原居委会一些老成员也开始了上访。“暗箱操作”、“强奸民意”、“考试舞弊”、“办事处官员安插亲友”等批评和投诉直指2002年年底开始的永州市芝山区首届社区居委会干部选聘。  相似文献   

12.
许晓楠  钟启纲 《社区》2005,(11):16-17
1955年,20岁的毛淑亭因为勤快又热心,被选入居委会,当了一名没权又没钱的居委会干部,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媳妇”。2005年,毛淑亭所在的辽宁省大连市青泥洼街道双会社区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70岁的老主任要“退休”了,居民们听说后一个个赶到居委会来向她告别,那场景就像再也见不到她了似的,弄得毛淑亭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我又不离开社区,往后咱们还能见面,干什么这样呢……”说起来也不怪大家舍不得她,毛淑亭干居委会工作50年,她已成为这个社区的一个标志了。老街坊们在一起讲述了毛淑亭最难忘的第一次亮相。20岁的“小媳妇”镇得住打…  相似文献   

13.
贺银河 《社区》2008,(6):8-12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既大胆又富有创新、同时还有一些争议的举动。12名中国城市最基层的社区干部走进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学习,至少在湖南省还是首次。 2007年5月9日~5月50日,在清华大学校园,长沙市芙蓉区1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出现在匆忙赶路的学生人群中,他们在此接受为期22天的“社区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培训。 在高校举办各类研修班遍地开花的今天,芙蓉区以每人花费万元左右的代价,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赴高校培训,是现实所需还是新闻炒作?是开阔视野还是公费旅游? 这是一个非常有延展性的话题。进行社区管理当然需要知识,需要了解社区发展的形势,也就需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干部走进高等学府是必要的。但是,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社区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显然也不是社区干部进一个研修班学习22天就能解决的。 22天的学习到底会对社区发展有何积极的促进,还有待于实践的证明。但这次社区干部上“清华”的实践,客观上却反映出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社区这个社会基本“细胞”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社区》2007,(7)
社区“划片管理”仍需职责分明我们街道的社区实行了“划片管理”,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弊端不少。所谓“划片管理”就是把社区管辖的区域再按居委会干部的人数划分成几小片,居委会干部每人负责一片,这片上所有的工作都要做。我们这里主要的社区工作大大小小有40多项,我觉得,且不说目前的居委会干部素质总体上还有欠缺,年龄也偏大,即便是人人都是多面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导干部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涵义。这些年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句口头禅。这既是各级干部勉励自己的格言,也是群众对每一个干部的殷切期望。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干部尤其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想在“为官一任”期间,抓住机遇,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尽自己最大努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造福一方百姓。但这其中真正能够想到“如何造福后人”的干部却不是很多。为什么一些地方自…  相似文献   

16.
李林 《社区》2006,(21)
北京市海淀区华盛家园社区是2004年建成的新社区。由于开发商在建楼时遗留的问题比较多,居民入住后经常与开发商、物业公司发生矛盾。当时居委会刚组建,还没有成立业委会。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把个别业主维权的过激行为说成是“少数坏人闹事”,要居委会表态。一些居民、业主则希望居委会跟着上访,支持维权。在这期间,居委会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双方误解。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帮助下,分析社区现状,研究解决矛盾的办法,从梳理各种关系入手,使社区秩序逐渐走向和谐。正确处理业主维权与社区稳定的关系由于开发商遗留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老旧社区,收取卫生、公共设备维护费等事务,常常让居委会的干部头疼。而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蒋家墩社区的社区干部别出心裁,想出了成立“社区物业服务部”的法子管理社区。走到青山区新沟桥蒋家墩社区门口, 一个崭新的有专人看守电动卷栅门呈现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     
《社区》2014,(6):28-29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独居老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近邻”——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知道辖区独居老人的情况吗?作为邻居,你知道旁边有独居老人居住吗?作为子女,你把家中老人的情况告诉过邻居、社区或物业公司吗?据笔者调查发现,以上种种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孟谦 《社区》2006,(21)
在全国诸多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美丽园事件中,我们很少看到有关该小区居委会的报道,作为社区建设中的“三巨头”(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之一的居委会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作为《社区》杂志的记者似乎和读者一样,更关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2,(13):20-20
马连洼街道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两北部,占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6万人,辖区内有5个物业小区,小区内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时有发生,业主把问题反映到居委会,因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是两个部门,问题解决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要解决好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问题,我们认为,关键是使物业公司与社区居委会联起手水,只有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居行会工作当中,二者融为一休,才能同心协力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