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反本质主义者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症结,简单归结为等同于西方哲学基础的那种形而上学传统的元叙事模式,亦所谓"真理"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认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是一种"错位"的归结,并形成对真正症结,即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政治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的"遮蔽",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刻解构;中国文学理论也应有所构建,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式的极端解构,而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言说与构建,使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促进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隐身”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关于隐身的美好想象或许能推动科学家把一个荒诞的科幻变成现实。奥莱格·多加姆斯基教授是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量子和光电子学系的一名知名教授,他发现,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从肉眼前消失,也就是达到了隐形的效果。加多姆斯基教授的发明是基于锐减散射光。人类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后,物体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断这个过程,人就看不到物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用东西把物体遮蔽了起来,我们不妨把他称为遮蔽派。与奥莱格·加多姆斯基同样属于遮蔽派的还…  相似文献   

3.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属性和特定的内涵,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关键,也即事物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写作的本质呢?或者说研究写作的关键是什么呢?研究写作的关键,首先要弄清楚写作是怎样发生、怎样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作者怎样把客观材料经过大脑创造而写成文章的。本文拟从剖析写作要素入手,进而阐述写作要素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语言遮蔽世界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作为人类主要思维媒介的负面作用,论述了语言遮蔽世界的六种具体方式,同时阐述了这种遮蔽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和思维,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最后指明了探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活动中,相似现象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思维活动中,写作过程其实也就是人脑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输入的复杂信息,可以激活大脑中原已储存的相似块即相似信息。所以我们既要研究静态相似情况,更要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运用相似思维进行构思、模仿,并在语言运动方面,把事物的相似与模仿结合起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以切实、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本质     
(一)对写作本体研究的简要回顾(由于版面有限,这一部分只列出内容纲要)长期以来,人们对研究写作本体、把握写作本质的问题,大都不很注重。在古代,只有刘勰凭着他的精深研究和天才直感,一语道破了写作的本质所在:“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为文之用心”即是说写作要认真进行思维。他这就自发地指明了写作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隐喻的作用被局限为修辞手段,往往被视为高深而为学生们敬而远之.而作为思维的本质特性之一,隐喻与思想表达密不可分,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应忽视.为此,笔者在长达一年的英语专业三年级写作课程中引入了隐喻思维训练,以研究隐喻对写作能力培养的实际影响.而研究表明,在写作训练中,充分地运用思维的隐喻性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发和利用思维中的隐喻性特征,恰当使用已有的词汇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摆脱"翻译式写作"的陋习,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文学活动中的某一要素来概括文学本质的反映论、作者中心论以及作品中心论等各有自己的理论缺憾,它们都把文学作为静止的、物态化的事物来看待。但文学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文学意义也是在文本与文本、作者与读者、文本与读者、文本与其生存其间的文化语境以及文本的上下文之间的不断对话中生成的。离开“活动”这一基本界定,文学的意义将无从产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本质问题在哲学界中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马克思从"劳动"、"社会关系"、"需要"三方面作出的若干经典回答,可作为研究的参考;"过程性"的视角,用时间链把三方面结合起来,有助于全面而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写作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意识活动。能否科学、准确、合理地给写作思维进行分类,直接影响到写作理论研究的探入与拓展。从思维内容的角度,我们把写作思维划分为理论思维和意象思维;依据思维成果反映客观世界的客观性的不同,写作思维又可分为实构性思维和虚构性思维;按照思维成果是否经过了明确的思维步骤和思维者对思维过程是否意识到的角度划分,写作思维又有常规性思维和非常性思维两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2.
作为抽象的自在之物,逻辑在实践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蕴藏于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具体过程之中并被思维和行为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所遮蔽,研究逻辑在实践中的存在方式需要通过对具体行为过程的解析来进行。而逻辑导引人们实施具体的思维和行为的过程也正是其功能生成的过程,因此从功能角度研究逻辑的存在,揭示其在不同行为活动中的存在状态、运动模式、运行机理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正确认知、科学评价、准确预测、合理建构、有效论说是逻辑的基本功能,逻辑就是以特定的形态和方式存在于人们正确认知、科学评价、准确预测、合理建构和有效论说的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思想家们从人相对于动物的尊严出发,区分了人具有的需要和人的需要。马克思则从人与动物不同的存在方式出发,指出了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使人的这一本质需要被遮蔽,使人囿于占有的、粗陋的实际需要,人的本质需要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又使人类形成新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由此形成新的能力、新的感觉和新的需要。它内在地包含着使劳动成为人们乐生需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理想社会不仅是合规律的,也是合目的的,它将满足人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隐喻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隐喻研究多侧重隐喻内容、形式和功能的介绍或总结 ,笔者则尝试从隐喻思维入手 ,探究隐喻思维的基础、特点以及应用的广泛性 ,力求从隐喻的思维本质方面来系统地认识隐喻 ,掌握隐喻 ,从而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隐喻的认知特征 ,更好地实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写作的本质就是创新,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均在创造之中。凡是成功的文章,都是创新的结晶。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立意、审题、观察、审美感受等方面求新求异,再次要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而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就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通常在人的现实生存和形而上本体两个层面来理解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人的现实本质,不足以构建起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则是人的形而上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和理论前提,它把人和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也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与以往人的本质理论彻底区别开来。同时,它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须追寻新时期女性写作的艰难成长足迹。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80 年代中期,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解构“男女都一样”的新传统理论。90 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思索与质询。  相似文献   

18.
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概念的界定是技术哲学研究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作为一个多义性概念,在"科学技术"一词使用频繁的时期,技术之真义有被遮蔽的风险。"科学技术"是语词误用,已危及科学观念的传播,并有可能导致政策上的偏差。可以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进行划界。对技术的反思已经从认识论、人、社会、形而上学等维度延伸至技术实践维度,技术实践是一个有别于科学实践的,包含制度、文化、器物在内的多维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认为,被形而上学看作思想之本质的理性实际上是本真的思的异化物,它从表象性思维出发,将一切都作为对象看待,不仅遮蔽了存在本身,也遮蔽了本真的思。在他看来,本真意义上的思是与存在本身的应和,是对人们存在“根基”的沉思,只有返回存在本身,归属于存在本身,思才能显现其本真性。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同时也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实存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实存先于本质”,这一命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启的“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通过演绎和归纳,对“本质”进行了看似不同的思考;但是对他们来说,“本质”都必须依附于最高存在者,因此理性形而上学实际是一种神学式的信仰。通过把名词性的“本质”还原到动词性的“本质的本质性”,海德格尔提醒被形而上学以名词性存在者遮蔽的动词性存在,提醒人们关注“存在论差异”,因而把形而上学带到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