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益分析法就是从利益关系着手探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根源的一种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和言论等表象问题的研究,探讨隐藏在表象后面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本质。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和集团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态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利益集团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改革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最后,作为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造成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深层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益分析方法运用于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我国OFDI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导致我国OFDI绩效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完全是国有企业占OFDI主体所造成。国有企业OFDI体现国家意志,从我国OFDI的特殊背景看有其合理性。仅仅从短期收益的角度、单纯从利润水平去评判国有企业OFDI的绩效,是不准确也是不科学的。我国OFDI的动因和发展模式有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的特征,国有企业在我国OFDI的主体地位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我国OFDI的制度改革和绩效提高,需要将国有企业OFDI的宏观经济利益还原为企业的投资收益,细化和分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审慎利用国有企业自身所有权属性的特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部分和关键所在。入世后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主体的国有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之下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力图通过实施分类管理 ,完善委托代理制 ,校正利益主体关系以及构建合理的管理层次等途径 ,探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合同组织形式与私有企业不同,其产权主体是清楚的。国有企业实施MBO(管理层收购)必须考虑产权主体的利益。以此逻辑为基础,建立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接受MBO的条件模型。该模型表明,此条件很难实现。结合经济现实,进一步展开对该模型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倾向于因其利益动机而否定MBO。由此可知,国有企业MBO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试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貊琦,屈桂林十几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以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基本思路。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功不可没,但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问题,仍还未有解决。其原因十分复杂,究其根源,是由于改革仍...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内容和难点之一,而企业利润的分配正是这一切问题的集中表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造新的利益主体和明确各自的关系,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合理化和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需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企业财务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分析是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分析框架 ,逻辑分析了政府、经营者、员工在改革过程中权利地位的演化及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历程中所蕴涵的利益相关者 ,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借助于市场环境的改变 ,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与谈判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及其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定义的补贴主体是政府或公共机构,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没有明确定义"公共机构"或作具体归类,令中国的"国有企业"定性成为问题。结合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案例剖析"国有企业"认定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仅讨论国有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关系来认定是否存在补贴是不充分的,是否存在政府职能及政府职能与财政资助、授予利益两者关系的判断才是判断是否存在补贴的正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有产权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没得到解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病.主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国有资产由于没有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其投资和使用无限制,企业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利用国家的资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引进;第二个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法人地位不确定,两权分而不离,企业缺乏活力.其表现是企业没有明确的法人产权主体和终极产权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的责任和利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的若干设想国有资产市场经营主体缺位,国有企业没有现实和具体的所有者即国有资本缺乏人格化代表是造成资产低效运营、大量闲置和滞存,而且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根源,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推进和深化的重大制约因素。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从构建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利益分化日益加剧,利益矛盾和冲突大量出现,利益心理失衡化,社会不和谐、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落后是基本原因,体制改革滞后及其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原因,同时,其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宣传导向也有很大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需要长期综合治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协调利益关系的物质基础;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关键环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原因除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之外,还在于若干难点的突破。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及其主体的界定,国有企业债务处理,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难点和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国有企业监督的必要性和国有企业监督中现存的问题出发,构建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体系,突出国有股东外的国有企业职工群众、非国有股东、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主体地位及其作用,以期更好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有力地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制度视角下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不完善和相对滞后,是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为此在制度演进的视角下,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分别就分权化、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革进程,审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尽快确立利益主体,规范、约束和激励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推进法治化建设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利益李卫公有制在我国所有制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又是重点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难点。深化企业改革,就是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这个深层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缺乏天然的利益主体而无法配置责任和利益 ,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效益低下。国有股权从上市公司中退出 ,是实现外资或民营在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上市公司中配置责任和利益的有效手段。退出的途径是国有控股公司向其他主体转让股权。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有状态 ,应对现行收购法律制度进行修改 :变“强制全面要约收购”为“选择性强制全面要约”;制定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结构特点的公司收购制度 ;对要约的豁免条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王珏认为:改革主体是劳动者改革的主体在城市,在国有企业来说就是广大职工,广大职工要能成为改革的主体就要使他们在改革中能得到实惠,而且在改革之后得到更多的实惠。当年农村改革之所以顺利就在于农民是改革的主体,而国企改革步履艰难就在于广大职工未成为改革的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有企业建国以来、尤其自改革开放至今体制演变进程及改革成效的回顾,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需求不旺和供给不足。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着重分析了国企改革的制度供求关系不协调的现实原因,进而提出政企分开,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市场机制,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企业是以公共投资作为出资主体的经济组织。公共企业尤其是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设立,不仅是生产的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劳动者当家做主的必然体现,能够焕发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力。企业的公共性也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职责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不能被企业的管理层所垄断。在公共企业中,职工或其代表参与经营管理,并引入企业外的社会人士尤其是工人群众参与监督,是公共企业经营管理的应有之义。充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保证国有企业或国营企业公有性质的重要前提。让国有企业的员工集体参股,实现集体资本与国有资本的混合,进而提高国有企业职工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也是值得积极探索的混合所有制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