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三国志》对魏、蜀、吴三位领导的塑造,我们能够窥见到陈寿眼中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如下三点:取业领导之本——明略、立业领导之器——仁德、守业领导之法——任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国志》卷后的陈寿“评曰” ,对陈寿的政治思想进行梳理 ,提出在陈寿的政治思想中有较明显的复古倾向 ,诸葛亮的治国为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他还提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行为规范及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思想 ,最后对其政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集解》是《三国志》的最详细注本。其著者卢弼先生,文史兼擅,尤精地理;他不仅给陈寿的《三国志》作注,而且还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作疏,拨冗纠谬,新见迭出。该书是目前学术界对《三国志》研究最具价值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5.
陈寿著《三国志》在历史流传过程中,成为三国史料的最重要来源。然而魏晋时期,对于陈寿史德的指责也多有出现,其中尤以陈寿索米于丁氏子与其父为诸葛亮髡二事为人所诟病,并由此引发对《三国志》史料价值的否定或质疑。实际上,陈寿索米一事纯属史料讹误,《三国志》的史料价值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6.
陈寿所撰《三国志》为世上研究三国历史最可信史书,历朝历代多有翻刻。但因其年代久远,初刻本早已杳不可寻,以至世上的明代刻本,也变得极为珍贵。今春获悉上海将有明毛氏汲古阁原刊本《三国志》拍卖,馆领导毅然派出专人参与,最终为我所得。该刻本,为明代原刻,品相完好且流传有序,多前贤眉批和夹注浮贴。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今史家对《三国志》一书,历来毁誉参半,争论不休。本文就陈寿的史识史德、隐晦含蓄而不失实录的独特笔法,治史的风格特点及诸葛亮的过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入传人物将近六百人之多。各卷之人物,有何共性?有何特征?有何背景?有何亮点?有何真趣?有何借鉴?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当今的年轻读者,往往难以得其门而入。此文对《三国志》各卷,作一深入浅出之导读。每卷导读200字,力求内容简明扼要,行文生动通俗。  相似文献   

9.
作为《三国志》研究的集大成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下称集解)对于《三国志》以及三国史的研究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标点整理本在卢弼注解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将学界对于《集解》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百密一疏,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以及匡正原书错误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集解》为底本,将其中一些失误之处胪列于此,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重视。通过实证性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提供叙事结构框架 ,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史书《资治通鉴》;不宜简单地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拓之作,《三国志》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两书均属“前四史”。本文从体例、写作方式、著史思想三个方面对这两部史书作了一些初步的考辩,得出了部分历史比较学意义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谯周与陈寿     
文章对蜀中同时出现的两大史学家谯周与陈寿进行了研究 ,对谯周的史学思想与政治见解作了客观评价 ,尤其对劝降主张和归晋见解予以历史评析 ,作出公允判断。陈寿是谯周的学生 ,文章对陈寿修《三国志》的成就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 ,也对所谓的“正统”观念和“曲笔”“回护”予以辨析 ,指出《三国志》的信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甚至细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全面梳理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指出:在史传文学与通俗文艺这两大系统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包括裴注)、<后汉书>提供的历史框架和大量史料,参照<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形式,对通俗文艺作品加以吸收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终于写成雄视百代的<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创作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在论述中,澄清了一些不准确乃至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对其所反映的史学思想的探讨则不够深入。陈寿《三国志》所反映的史学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更加突出政治史的特征;实录与曲笔并存的矛盾特征;强调正统意识的特征;官私修史相糅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俗字与俗语在魏晋时期时大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理解的困难。不过,时过境迁,现在要理解这些通俗易懂的词语并非易事,甚至成为文献阅读的拦路虎。《三国志》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俗字与俗语,本文拟对《三国志》的部分俗字与俗语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13,33(1):51-56
《三国志平话》不仅作为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过渡有重要价值,而且比较前后二者,其内容多特异之处:如写关羽被骂"胡汉"、貂蝉是吕布原配、诸葛亮曾发明"风轮"、"木牛流马"用杵击打控制等,皆与前之《三国志》和后之《三国演义》不同,值得注意;三国故事中有三个"空城计",反复表现"疏不间亲"。  相似文献   

20.
比勘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书》的异文,并纠正标点本的一些文字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