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闻记者》杂志2001-2019"年度虚假新闻案例"的内容分析表明,虚假新闻选题的共同点是"去政治性",内容突出接近性和趣味性。新媒体有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年度虚假新闻案例"主要首发媒体的趋势。从首发媒体属地看,存在异地造假现象。大部分虚假新闻为"所有新闻要素失实",轻信信源是主因,单一信息源很普遍。辟谣主体多样化,数量上以同行纠错为主。巨大生存压力下媒体价值追求错位和后真相时代的情绪制造与迅速传染,是虚假新闻演化的重要因素。提出的治理对策包括开展新闻志向教育、加强消息来源把关、强化更正和惩戒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新闻小说化"这个词语是针对虚假新闻而提出来的,我们认为虚假新闻迎合了当前新闻受众心理需求特征:猎奇心理、窥私心理、发泄心理、平淡化心理。受众的文化层次、期待视野、地域分布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群众基础。文化层次的不对称是虚假新闻传播途径的一环;受众的期待视野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切入点";受众空间的阻隔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独特条件。根治新闻小说化重在受众认清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报纸、电视上的虚假新闻的较之从前大幅增多,这些虚假新闻的信源多数来自网络,借助微博平台传播,最终被传统媒体微博转发甚至收入自身媒介的新闻产品中。针对这一现象,试图从传播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虚假新闻增多的原因,指出传统媒体应如何看待和应对虚假的新闻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些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虚假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五大公害之一,其特点是细节虚假、时间虚假、过程虚假和事实虚假。虚假新闻的成因,主要是媒体间的无序竞争、商业化倾向的侵蚀、传媒职业道德的失范以及技术环境的错漏。综合防治虚假新闻,需要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新闻的把关,接受社会监督,健全新闻立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7.
自运用于传媒领域的新闻生产以来,人工智能在海量信息加工与个性化推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新闻框架设定的偏向与操纵、大量发布假新闻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可以给予人工智能新的"信任机制",这种机制源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源头把关,能够最终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有效打击虚假新闻,使信息脱媒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必然之举。新闻策划应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新闻事实或新闻素材为依据。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新闻策划的步骤和方法,把握好新闻策划的"度",不能变新闻策划为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蜂拥而至的信息大潮中,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传媒人的媒介素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公众媒介素养匮乏是虚假新闻泛滥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新闻传播学和民俗学,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本质特征上都是关于"大众"的学问;民俗新闻传播学是从民俗学视野研究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有助于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科学把握,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受众观",有利于还新闻传统形态上的"官学"为"民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学",有利于有效规范纠正新闻娱乐化倾向,有利于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构建国际新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虽然我党一贯坚持这一原则,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出现了种种假新闻的问题。要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不惟上,不惟书,同虚假新闻作斗争。  相似文献   

12.
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和人性化的信息体验,但其虚拟化的形式同时带来了信息虚假等问题.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得益于新媒体传播迅速、难以监管的特点,迎合受众心理也是虚假新闻泛滥的最大诱因.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负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及公民新闻的发展,微博传播机制对公民新闻发展的优势在于微博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微博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全面性,微博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微博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但是,弊端也同样存在,如微博的传播中充斥虚假信息、内容娱乐性强、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缺乏"把关人"等。微博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合作互动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舆情场域纷乱嘈杂,激荡着不同声音。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深入探求数字化媒体网络中虚假新闻高热度传播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寻求有效的对症之举是当下新闻事业健康发展须面对的题中之义。针对虚假新闻高热度传播的影响因素选取57例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清晰集分析。研究显示,虚假新闻一经公开报道,24小时内已被公开证伪;以及通过非社交媒体之外的传统媒体,进行公开报道,属于非负面情感倾向的完全虚假新闻,更易于高热度传播。藉于此结论,可去规制新闻生产。同时探求当下虚假新闻传播的条件组合,从原点尝试反制此类条件变量,从而推进新闻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逻辑的力量在于求信与求真,新闻证实的归纳"求信"与新闻证伪的演绎"求真"都是人类求真思维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新闻求真的逻辑过程具体体现为"新闻发现—验证—新发现—新验证",直至最后新闻发现和确证的自身协调的、完整的过程。但是新闻真实的客观内容与现实疆界警醒我们"逻辑真理性"代替不了新闻的"现实真理性",但也不应拒斥对新闻的逻辑真理性的追问,因而二者必须要在现实的、变动的诸多新闻条件的辩证分析之中获得统一性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传播模式及公民新闻的发展,微博传播机制对公民新闻发展的优势在于微博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公民新闻的影响范围,微博主体的多样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全面性,微博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多样性,微博传播的便捷性降低了公民新闻的发布成本。但是,弊端也同样存在,如微博的传播中充斥虚假信息、内容娱乐性强、滋生网络暴力、公民新闻的公信力受损、缺乏"把关人"等。微博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合作互动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把关人",在新闻报道的采集阶段、加工阶段和发表阶段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生杀大权.作为向媒介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新闻人才,是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把关人理论的角度探讨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高校应强化"通识教育",与新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新闻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媒介组织观念和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19.
姚明是"被退役"的,让姚明"被"退役的是美国媒体及记者,是他们根据事实和推理在姚明宣布退役前抢发了"姚明退役"的新闻。中国媒体及记者由于立场与美国媒体迥异,回避了"姚明退役"的首发新闻。"姚明退役"的新闻,折射出的是中国记者违背"记者不应与采访对象做朋友"这一新闻伦理,以及中国媒体习惯于误读"公众利益",进而导致中国媒体在"姚明退役"首发新闻上的失语。  相似文献   

20.
本篇立足于阐明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批评了影响新闻报道准确性的错误观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采写方法,保障新闻作品的客观真实。同时剖析了虚假新闻的种种来源及其危害,提醒媒体采取有效的办法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炉,在新闻行业树立敬业求真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