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来翻阅多种中文报刊杂志,屡屡看到“二十一世纪文化的主导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国文化是未来世界文化之主流”等宏论;而与此相对应的乃是“西方文化已经没落”,“西方精神面临无法克服的危机”等断言(为论证方便,我姑且称这一思潮为“儒学主导论”)。我们这些负笈西域的学子,多年来既在强势的西方学术水准前时感压抑,又对西方  相似文献   

2.
中西哲学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与伦理、政治思想密切联系,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中国哲学的无神论传统,西方哲学的宗教统治盛行;中国哲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连续性,西方哲学辩证法思想的非连续性;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和谐,注重人际关系,西方哲学重视天人相争,突显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强调“由多到一”,西方哲学的个性化,注重“由一到多”;中国哲学的直觉性,注重了悟,西方哲学善于逻辑推理,注重论证。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比较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西哲学的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又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或"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站在全球化和当代人类价值重建的历史高度,从马克思"世界的一般哲学"或"当代世界的哲学"的理论视域出发,追问中西哲学比较的目的和意义、前提和基础、标准和尺度、路径和方法,既是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也是中西哲学比较在当前实现突破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西哲学比较,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对话.哲学比较研究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外哲学概莫能外.整个人类的哲学思想是一个整体,通过中西哲学比较,寻找不同民族、国家的哲学汇合点,为哲学共同发展开辟道路.中西哲学比较方法虽然也涉及可比性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价值标准问题,看它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锻炼人类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供哪些有益的东西和理论.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各国哲学的整体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宿光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虽有过预测,但预测毕竟会出现失误,随着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乎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学者们就开始了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如何评价前辈的工作,如何把中西哲学比较这门学科深入有效地进行下去,以形成既继承、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适合现代化要求的新时期学术文化,是摆在当今从事哲学比较研究学者面前的神圣而艰巨的使命。本文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近期对如何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研讨作一概述。第一,关于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的根据。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正以改革的姿态向现代化目标进发,然而,现…  相似文献   

7.
伏尔泰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超越莱布尼茨而作出的独到贡献,在于他从人类认识发展普同性的视角考察了自然宗教在世界各民族中的起源、表现及其发展,认为自然宗教是各民族最古老、最具普世性的宗教,但中国"哲学家的自然宗教"比西方和其他民族的自然神教更为纯正。他把孔子伦理学与古罗马斯多噶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学说作了比较,认为二者一样纯粹和严格,也一样合乎人情,但亦存在把孔子学说爱比克泰德化的倾向。他把孔子的自然神教与基督教作了比较,认为孔子的自然神教是理性的宗教、圣人的宗教,而基督教则是启示的宗教、先知的宗教;孔子反对为了推行教化而对老百姓进行好心的欺骗,而基督教的先知们则不然;孔子的自然神教中没有迷信因素,故不能引发宗教狂热,而基督教则不然。伏尔泰使儒学资料服从和服务于其思想体系的建构,并借助虚构的思想资料对儒学作了创造性的诠释,但这一做法也证明了中西哲学之会通的可能性。伏尔泰晚年对其中国观的"偏见"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9.
时贤说莱布尼茨"是个狂热的中国崇拜者",未免言过其实。他是以理性的、平等的态度,而不是以狂热的、崇拜的态度,来评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一方面,他批评了当时在欧洲流行的关于中国人说西方人"只有一只眼"的说法,强调西方人认识世界的"两只眼睛"——几何学和第一哲学——皆为中国人所不及;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确指出,中国的"自然神学"——道德和政治的"实践哲学"——又是西方人所不及的,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抑制人性中的恶,减轻人类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灾难;他认为中西哲学和文化各有长短,"正宜两好合一,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这是一种不带偏见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马迅 《社会科学》2004,(1):125-128
近年来 ,国内哲学界有关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可谓蔚成风气 ,其研究的路径已跨越了对单个人物 ,或某一特定知识部门和领域进行的比较研究 ,而呈现出走向哲学形态比较的趋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 2 0 0 3年 9月 5~ 8日在浙江新昌举办了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对哲学比较研究的趋势、特征及应回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评价。基本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一轮比较哲学研究的含义和根据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标志是 ,破除了哲学须依西方传统哲学为准则的观念。哲学所方松华先生回顾了过去一百年里 ,中国哲学的建设“依傍”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1.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7,(5):122-130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而应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形态和内容,开展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新一轮的研究不是从文本上而是深入到从事哲学的不同方式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在于揭示中国哲学的特殊形态和特色,而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中西哲学给出一致性的说明,并期望着哲学观念的更新,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乃至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西哲学比较所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两种异质哲学传统的可比性。这也是时下哲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可比性本身的追问,指出过去和当前哲学比较中存在的现成化态度和做法,揭示比较本身的内在结构即生成的比较—比较的生成之间的动态循环,突现比较的历史机缘性、目的性和创新性,藉此提示一种可能的生成比较观。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余年来,我们的前辈筚路蓝缕,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前辈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首先,用以判断哲学之为哲学的这把尺子是取自西方的。汉语中本来没有“哲学”这个词,它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人西周创造出来用以翻译“Philosophy”,晚清时经黄遵宪介绍才在中国流行开来的。这说明,在中国传统的学问中,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哲学史是根据西方哲学的定义和西方哲学中的框架勾勒出来的。这一点早在1919年蔡元培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中就明白地道出来了,他谈到写作中国哲学史有两层难处,其中第二点是“形式问题”,说是“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义定位问题王金福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要求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起来。这一要求是合理的: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科学的现代化的哲学作指导,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先导,没...  相似文献   

15.
胡伟希 《文史哲》2008,(1):30-37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在论与人生的在世方式,它要解决的是"有"与"无"这两个世界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一依于中观的修行而定。故中国的中观哲学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存在论与修行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中国只有实践哲学而理论哲学不发达,谢无量则认为中国哲学有一个上起易教、老子,直至黄宗羲等人的源远流长的"纯正哲学"的传统,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作了系统阐述。他比较了孔子与康德,认为孔子的悦乐主义比康德的严肃主义更有人情味儿,亦与计虑快乐之多寡的英国经验论的幸福主义有别;他比较了子思论时中与亚里士多德以过不及之中为德,认为中西哲人虽并尊中庸之道,但亚里士多德之说不及子思具有心性论之依据;他比较了孟子的良知说与近世直觉派哲学,认为二者是相通的。他区分了中国哲学中的唯物论、唯心论和心物二元论,对唯物论和实在论传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他对孔子关于"知仁勇"三德之内在关系的阐发,为解决王国维提出的"可爱"与"可信"的矛盾问题——这一20-21世纪世界哲学前沿最重大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7.
“哲学比较”之所以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提反思,是因为前提的未经审视只会为任意和武断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通达特定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根本不再成为可能。前提反思意味着要去追问:哲学比较将从何处起步、进入怎样的理论视域以及采取何种基本的理解方式,才可能具有真实的效准?所谓“真实效准”,是指依循必要的原则和尺度,以不断增益确定性的方式,使哲学比较的各方面有效地保持在同整体及其根本的有机联系中。第一,“开端的本性”对于比较不同哲学思想之传统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如果说特定的哲学开端意味着特定精神类型的指令和定向,那么这样的命运性肇始便引领着并且规模着特定哲学的整个历史性进程。第二,在现代世界的处境中,实际发生的哲学比较不能不一般地运行于西方哲学的坐标之中,并且不能不一般地采用现代话语的形式。因此,除非西方哲学的“自我批判”能够被明确地意识到并决定性地进入比较的视域中,否则就不可能为客观地理解古代哲学和东方哲学提供真正的基础。第三,就像哲学比较运行其上的立场要能够批判地获取一样,使比较得以开展并由以进行的“解释”也须摆脱它的天真状态。当代解释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去掌握“超越一切主观意义的现实”;必须根据这...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它有效地清除了大多数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从而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崇雅是宝鸡的文化名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在明末清初政治舞台上影响巨大,其遗闻轶事广泛流传。搜集整理党崇雅诗文著作和传说故事,研究其政治、法律、经济思想,探索其晚年心态和情感,分析后人的赞誉和贬斥,弄清历史真相,是宝鸡市社会科学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也是贯彻江泽民同志“开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题词精神,推进宝鸡历史文化研究和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举。一、为国家清史工程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2002年8月,中央领导经过详细调研和缜密考虑,认为重修清史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做出了启动《清史》纂修工程的重大决定。在国…  相似文献   

20.
吴震 《社会科学》2024,(2):13-25
张东荪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先驱,他的中国哲学研究往往是基于其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之上的。他早期受实用主义本体论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历程即本体的所谓“我的本体观”;他后期开始注重知识社会学,并逐渐转入中国哲学领域。他认为中国本土思想中唯有老庄道家有形而上学,但汉以后道家哲学衰落,以至于形而上学在中国发生夭折,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不过是受佛教形而上学的“刺激”而成,已不是正宗的中国哲学。从语言结构、语言形式等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张东荪认为中国语言缺乏主语,也缺乏to be的言语构造,因而缺乏主体的观念,进而得出“中国哲学无本体论”的结论。及至晚年,张东荪甚至对中国有无哲学亦表示了质疑。要之,在语言、逻辑、哲学互相关联的组合中,语言对于哲学而言,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可以使哲学成为某种语言哲学;然而从语言哲学立场出发,其对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是否成功,这在当今中国哲学界仍是值得省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