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中,传统的观点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认为,把内因和外因绝然地分割开来,去分别研究它们的“决定作用”或“条件作用”,是不够科学的。我的看法则相反,不是内因起着一种作用,外因起着另一种作用。而是内外两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产生一种作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的命题应该是:任何事物都要同外界发生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实现同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人们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两个传统的哲学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毛泽东同志也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论述明确揭示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  相似文献   

3.
内因和外因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原因的重要原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个原理,围绕着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热的讨论。有的同志不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从事物的静止状态的结构来区分内和外,不从矛盾的交互作用来理解内因,而是孤立地把矛盾的这一方当作另一方的外,把另一方当作这一方的外。如在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看作是外因。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看作是外因。从这一前提出发,有的同志提出了外因也是根据,外因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弄清内因和外因概念的由来,明确内因和外因概念的涵义,确定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这  相似文献   

4.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本文拟就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矛盾,即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列宁也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毛泽东同志讲得更明确:“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本质的科学抽象,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5.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今天,充分认识外因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日益开放的世界更具有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从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原因的观点出发,却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只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这不仅在理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绝对化的错误,而且在实践中也影响了外因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示共同研讨。一、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在上个世纪的 70年代末就变与变化内外因问题所展开的论争 ,至今仍是个疑案。传统“内因根据”论者总是引证列宁关于事物“自己运动”和黑格尔有关“矛盾”、“本质”及“根据”的理论 ,其实却有不少误解和曲解 ,他们的理论错误就在于扭曲了列宁内因的规定和内外因的划分 ,从而使其在变化动因的问题上 ,徒具矛盾分析其表 ,实则是解构矛盾 ,最终则走向了完全否定宇宙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关于特征和特征方法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特征的本体论探析特征的本体论探析主要集中讨论特征方法所言特征的本体论问题,即特征的起源问题和客观性问题等。1.1特征起源于事物内外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两种:内因、外因。内因即是事物内部自身的矛盾性;外因即是一事物与他事物联系的矛盾性。存在的事物总有其特殊性。事物具有特殊性的含义是,或者其内因有特殊之处,或者其外因有特殊之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事物的特殊性即事物的“特性”(黑格尔语)来自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特殊性由其内外因的特殊性引起、规定和制约。事物的特殊性怎样…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哲学界,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似乎已有定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内因的决定作用不是绝对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不可少的,至于哪一个是决定性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同时肯定了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但并没有明确两者的具体作用,即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哪一个是非决定性的.恩格斯说:“运  相似文献   

9.
<正>否定之否定问题长期被人们当作“哲学之谜”而争论不休.近年来哲学界的争论再度活跃,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的质疑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是对复杂事物否定发展的一种简化和抽象,还停留在“具体一抽象”的认识阶段,还不是对客观对象和过程的综合和统一,有待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深化.事物的发展内因提供了主体性、基础性、可能性的依据,外因起着合成、影响和择向作用.否定是在内外因交互作用下由多种可能性向一种现实性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事物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内外矛盾非线性作用的结果.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在肯定自身的同时也在否定自身.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这两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事物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大家立刻都会想到《矛盾论》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有的同志对此却提出了疑义。他们认为,外因不仅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内因和外因可以互相转化,并无绝对的根据和条件之分;外因也不一定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可以直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坚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必然会导致唯心论和悲观论,等等。这就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矛盾论》的论断究竟对不对?这不仅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应当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1.
第四章唯物辫证法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本章内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三个基本规律。在整个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起着提钢挈领的作用。学习本章要求弄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了解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联系;理解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懂得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弄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是它内部固有的矛盾引起的自己的运动,具体事物的发展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这是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可是,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长期以来是有争论的。本文想着重谈谈关于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内外因关系的再思考蔡永生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外因内化     
关于事物发展中外因和内因的关系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认识从总体上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其中有些问题有待深化。这里就以人为主体(包括个体主体以及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文中凡讲主体的地方,都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外因内化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至于人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外因内化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一)有些哲学书上把一事物(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向他事物(新事物、新矛盾统一体)的转化,也说成是“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首先,与一事物内包的两个矛盾的方面不同,新、旧事物之间并不构成一对矛盾,它们虽然有承启关系,有历史的、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与旧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方面之间的“联系”(统一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旧事物并不同时存在,并没有现实的互相依存的关  相似文献   

16.
再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外哲学史上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可概括为四种不同观点。列宁和毛泽东都十分强调内因的作用 ,因此常被视为“内因决定论”者。“内因决定论”对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并不是最完善准确的概括和表述。“内外因力量对比论”才更完善和准确。其内容有七个要点 ,与“内因决定论”的根本不同在于 :内因和外因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作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力量大的一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汉清 《江汉论坛》2006,3(5):20-24
本文从分析矛盾学说的局限性出发,提出了事物趋衡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总是自发地从不平衡状态趋向平衡状态而不是相反,而且一旦处于平衡状态,就会努力地保持这一状态。趋衡性是事物的普遍本性,因此,那种认为相互作用是事物终极原因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相互作用只是条件,趋衡性才是内在根据。虽然人类精神世界也是趋衡的,但是它又具有不同于自然物质世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绝对化,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就不全面,因而也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外因思想,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内外因关系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关于内外因关系的思想,是我们重新、认识内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两岸双方均在全力推动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推动。内因指事物的内在矛盾,外因指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即外部矛盾。要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必须把握事物的内因,又不可忽视其外因。本文拟探析推动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外在诱因。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它的核心是矛盾学说,因此,普遍联系和矛盾的关系如何,理当成为辩证法研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普遍联系和矛盾范畴的性质及其内涵的规定,“联系”与辩证法中所有其他范畴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说明,建立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普遍联系与矛盾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时间沿用着一种说法;联系就是矛盾,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则是它内部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