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高企的房价和"高烧不退"的土地财政构成了中国式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系统构建了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82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鉴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行业间工作转换成本的广泛存在,房价通过扩散机制主要对低端劳动者产生强有力的挤压,引发产业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集聚的结构演变,进而与城市多样化特征呈"倒U"型;在财政分权和增长竞赛的双重激励下,土地财政扩张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偏向性配置进一步激化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城市向多样化发展。深入而言,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房价上涨主要诱发制造业内部的"U型"梯度升级。市场导向的房价扩散力量与富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土地财政虽均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城市集聚特征,却呈相悖效果。因此,在与土地财政的互动中,房价上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集聚特征的效力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几乎都是以占用城市周边的优良耕地以及绿地为主,这无疑与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国情是相悖的。因此,合理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城市用地扩张,对于维持我国耕地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生存和经济高速发展等全球变化问题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热点集中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效应研究。通过共被引分析,本文梳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演进的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型,进一步拓展到多学科研究领域,至近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森林变化量、气候变化和水文等领域的影响。使用突现分析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1)全球环境和对应的环境政策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2)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和多尺度数据支持下提升城市扩张模型分辨率和精度研究;(3)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本文对新兴研究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有助于完善现有土地利用变化理论研究,对各学科交叉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问题具有启发性,也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城市的扩张与农村的发展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变化十分迅速的地区,大量耕地被占,违法建设现象突出,给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带来了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杨剑波 《决策探索》2010,(14):18-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控制和调节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无论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还是对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海外研发机构作为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重要环节,在企业海外技术获取、占领海外市场等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皮尔斯提出的集中与分散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探究华为公司在海外研发扩张的过程中,面对向心力影响因素和离心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华为采取了何种扩张模式以适应公司研发国际化发展,能够总结其在不同研发国际化扩张阶段所采取扩张战略等相关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实现研发国际化可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如何在土地城市化过程中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成为我国城市化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的重要问题。然而,本文基于浙江富阳、德清和宁波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远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失地农民普遍存在被城市化的感受。为探究其中原因,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两个维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补偿,但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度较低,这其中虽与失地农民个体特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因素,其中,较低的征地过程信息透明度和农用地征转用增值收入分配决策民主化程度是关键因素,缺乏长效的失地后就业安置是重要原因。前者影响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心里认同,后者制约了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归属。两者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延滞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市内交通运输需求,道路及交通设施的改善又反过来改变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模式,其主要矛盾随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市内交通运输需求,道路及交通设施的改善又反过来改变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模式,其主要矛盾随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总量、结构和开发强度是城市土地利用三个重要的指标,在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中发现,中心城区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小的背景下,表现为居住、商业用地比重过高,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偏低。在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比重失衡,其中工业用地面积比重偏大是主要原因,这是工业郊区化和工业用地的粗放式使用造成的。另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偏低也是普遍现象,表现为市域范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信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城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新的重要模式,这种以"集群"方式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办学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建设热潮。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大学城的布局以及其区位因素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城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国内外大学城发展历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我国大学城布局基本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试图围绕我国大学城规划布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管理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利用管理由于土地制度、城镇化战略、政府职能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不足,制约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强城镇化的土地利用管理,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切实改变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杜欣 《经营与管理》2012,(10):45-47
河北省推进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河北省一直以"建设型"思路推进城镇化,即通过扩张城市空间以获取土地升值,通过土地财政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以产业集聚吸引农村劳动力。由于人为压低了城镇建设用地、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使得城镇化呈现出较强的快速低成本扩张特征。但这种低成本扩张并不可持续,目前很多低成本推进城镇化的因素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土地不够用"成为许多城市下一步发展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针对土地对城市发展的"硬约束",不少城市纷纷探索土地的新思路、新举措,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促进紧凑城市的实现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提出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始终与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伴随着城市化现象而产生的。在城市化进程开始之前,许多土地利用问题并不存在或者影响程度不大。本文探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下土地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扩张与体上的扩展,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来引导城市开发战略。在城市化进程中,旅游结构从原有的单一旅游经济模式向多元化的、集合式的、综合性的旅游模式发展,旅游综合体这一集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及产业聚集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就是探讨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旅游综合体的特质与其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效益反映的是土地的利用是否体现了土地价值,是否适应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是否保障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上海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不理想,土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性较失。区位、土地利用结构、城市规划及功能定位等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益高低及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改善这些因素,是实现上海土地利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区是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汇聚的区域,具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可开发土地较少的特征.在这样的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往往受制于土地供给不足,空间思维拓展不开,容易走入职业教育难以形成规模、扩大影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张锐 《管理科学文摘》2009,(10):267-268
土地利用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本文以统计数据与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恩源,研究马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总结这种变化的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谢魏 《经营管理者》2011,(11):49-50,47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在各种"触媒"的作用下得以发生。触媒作用主要表现为新元素改善了其周围的元素;触媒可以提升现存城市元素的价值或做有利的转换。每个触媒反应的目标是造就一个超出单个元素总和的反应、一个将城市想象为整体而非孤立片段的总和。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杭州湾大桥建设对宁波城市的经济发展、交通体系、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引入"城市触媒"理论来说明相对独立的城市开发项目对城市整体结构未来发展的影响,目的是使城市设计师和城市开发的决策者们自觉地思考单项城市建设工程及其实施策略对其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潜力,从中积极地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因素,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