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后期的创作中使用了“现实的个人”这个概念,这一概念直接牵涉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有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历史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亦有学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生产实践出发,并由此超越了人本主义.从文本的原初语境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申,同时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导引.“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并非聚焦于“人”本身,而是直接指向新世界观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标志,其精神实质和历史使命可以表述为“改变世界”,具体概括为三个基本维度,即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呈现为由精神实质和三个基本维度有机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基本内容包括:“改变世界”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基石与历史使命;实践唯物主义是融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一体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融合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一体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融合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一体的唯物主义。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马克思的思想整体。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精神编写的。新教材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从体系方面都有所更新。这里,我们按新编教材第一册的四章基本内客,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同志们商量,并望指正。力物体的平衡“力”是力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关键。为了加强对“力”的教学,新教材对力的基本概念:矢量牲、相互作用性,力的基本类型以及有关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阐述归纳了邓小平关于对新时期德育的地位作用、根本目标、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以及德育建设发展方向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深化和改革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 ,也为解决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探徐秋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可怀疑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这一原则。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以及学术界关于实践、“实践唯物主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所谓“社会存在决定...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最新力作 ,是作者多年来持续地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又一成果 ,该书除序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 :后现代趋向的本质 ;第二章 :后现代理论的演变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科学实在论 ;第四章 :后现代性与测量 ;第五章 :后现代性与哲学的选择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方法论传统。该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及其本质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该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做了深刻理解和界定 ,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目前理论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现实的人”。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是互相排斥的,似乎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阅读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尤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就会发现,这两个观点并不是不相容的,这两种观点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同一问题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逐渐形成、发展而至成熟的历史过程。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概念,是随着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它有独特的规定性,必须把握和强调它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内容,注意与其它思想体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又体现了中国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统一;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价值观与政绩观的统一;“以人为本”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对胡“好政府主义”思想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公正的剖析、重点分析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好政府主义”政治主张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好政府主义”被付诸实践的基本史实,肯定了这一主张在反对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共和思想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论述了他们不愿意发动人民群众,不从根本上推翻封建专利制度的改良主义本质,指出了“好政府主义”思想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哲学思想大纲》是雍涛、陈祖华、李南熏、王广正同志继《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之后的新著。两著都是作者长期精心研究的成果。课题相同而论述的角度有别,可以说是姊妹篇,而后著在理论深度上更有所进展。我与作者共事有年,从切磋砥砺中,感受到作者用力之勤。看到两著相继与读者见面,自然感到由衷的喜悦。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历史地位以及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应有态度,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又作了全面的概括。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任务的减轻,而是  相似文献   

12.
开心时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语文科对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在“考试内容”要求中,对“写作”作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这一具体要求中,又有一条明确规定:考生在写作中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发展动力网图示 我国绝大多数《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论述很多,也往往很零乱。如:“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这种种“力”都对社会发展有影响,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各种教科书中的表达都不成体系,因而也就不那么清梦明白。本文试图将这杂多的社会发展动力作为一个网络体系作些探讨,但限于水平,这种描述只能是大纲式的,漫画式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生成”的,但这“生成”不仅包括人类总体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与个人审美活动中当下的生成两方面内容,而且前者应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实践存在论美学”虽然也承认这两方面的内容,却不仅没有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且在具体论述中往往以后者来排除前者.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一)反对把“物质生产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认为“从西方的思想背景来看,实践从来就不是单纯指物质生产劳动,而且主要不是指生产劳动”,从而把审美活动也看作是一种“实践”,甚至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二)没有分清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中的“此在在世”的区别,不仅试图把两者加以融合,而且力图把马克思的存在论转移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新哲学的根基上”来解释之故.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深刻地指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这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我结合学习这一有针对性、有创见的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就历史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问题,谈一点初步体会,以求正于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是科学历史观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与包括费尔巴啥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的显著标志。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思格斯在马克思刚刚逝世时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列宁也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作出唯物史观伟大发现的基本思想“就是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自一九七九年探讨“什么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问题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现有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还缺少一块“奠基石”这就是比生产方式、生产力这些基本范畴更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对青年确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了“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共产主义理想渺茫”等错误的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趋势,站在两个世纪更迭交替的历史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保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对我们党70多年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借鉴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抱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考察马克思论述政治经济学的话语结构入手,抽离出“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四组基本的话语组合方式,为了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把阐释归入“历史/历时/特殊/具体”,而排斥“自然/共时/一般/抽象”,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放弃对于“一般/抽象”的探求。他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并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所在,而辨证法恰恰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叙述动力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诉求,马克思是如何在“辩证法”的运动中纳入“历史”的声音,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突破文本的叙述抵达历史的艰辛,这对于语言学转型以来处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在后结构主义解构“宏大叙事”的策略下重新找回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把需要范畴纳入现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下把“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历物”)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新的理论范畴必须正确反映现行体系研究对象的本质,这是反映论原则;其二,新的理论范畴必须与现行体系的正确理论融洽一致,这是一致性原则;其三,新的理论范畴必须能够解决现行体系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见力,这是进步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