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灌输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继承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科学地指出灌输理论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回答了对谁灌输、谁来灌输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指导,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他与当时俄国经济派斗争的产物.这一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革命运动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理论框架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必须灌输和如何进行灌输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为何必须灌输",而忽视了"如何进行灌输",遮蔽了列宁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悖谬现象.本文通过文本梳理,展现列宁"灌输"理论的体系构架和核心思想,旨在恢复列宁"灌输"理论的本来面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寻正确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思政“灌输”面临着种种困惑。文章追根寻源探讨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的思想和理论,提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政“灌输”思想和理论,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灌输”新局面,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丰富的阐述,为了提高理论的灌输效果,他对灌输原因、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和灌输方法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并且知道教育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分析教育客体差异性,怎样实施有效的灌输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从1914年下半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世界观转向的基础上,对十月革命的主要背景、主体力量、模式和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形成发展了“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工农联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等列宁主义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十月革命作好了理论准备。也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向学生灌输革命理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灌输绝不是不允许学生思考问题,更不是强迫学生接受,灌输是进行教育,进行引导。 马克思说,不仅探索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列宁也说不赞成用棍子把人赶上天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这些教导启示我们,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的灌输工作,既要积极认真对待,又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那种放任自流和强制性、“填鸭式”的硬灌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何灌输呢?虽然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工作中,也定会出现纷繁复杂的情况,但是,不管情况如何复杂变化,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是贯彻灌输原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遵循列宁的“灌输论”,坚持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灌输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常使多数学生反感,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由于对列宁“灌输论”的理解有片面性,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列宁的“灌输论”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及改进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通过不调和的阶级斗争,彻底消灭阶级的时期。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手中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与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非人性”、“反人性”指控不能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即人性伟大复归的学说,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人性伟大复归应有的题中之义。把灌输简单归结为方式方法是忽视了灌输作为基本原则或普遍原理的本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灌输的理论倡导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表明,灌输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自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从十月革命至今,这一问题就像一把悬挂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列宁回应了这一挑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保存政权,在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回答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问题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列宁“一国胜利”学说的提出,到“一国胜利”学说经受十月革命的检验,最后对“一国胜利”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探讨列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如何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二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明确提出了俄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十月革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开展了宏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俞良早教授关于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未提出俄国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世时苏维埃俄国还没有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产生这种观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混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的党、掌权的党.“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党政关系问题,这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没有留下现成答案.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苏维埃政权.这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了执政党怎样正确处理自己同政府的关系问题.在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七年中,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着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以列宁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宣告结束了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一八年二~三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  相似文献   

16.
在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苏维埃俄国是有经验教训的。列宁曾经认为农民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基础”,甚至认为农民“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敌人”,把农民当作主要打击对象。因此,十月革命后,在城乡曾实行过左过急的经济政策,使农业生产遭致大幅度地下降。然而列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他的《论粮食税》就是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关头,  相似文献   

17.
列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十月革命后,针对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深刻论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地位、中心内容、工作重点和实现途径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弘扬列宁的理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适合具体条件和不同对象.  相似文献   

18.
灌输原则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灌输原则,又如何有效地提高灌输效果,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一、正确理解灌输原则灌输,首先是列宁肯定的,他指出社会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选集》第1卷225页),同样,社会主义德育要求,也不会在学生头脑中自发地形成,只能依靠社会的影响,通过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个“灌输”过程)来进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上某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强调要对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它不是也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本文根据革命导师关于“灌输”理论的论述,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含义、必要性及方法。并认为,当前我们应强调“灌输”,重视“灌输”,“更应研究灌输”的方法,使这一思想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产生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的辽阔土地上,展开了列宁所说的“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到1918年秋,在苏维埃俄国的30个省中,已建立了2个区域苏维埃、30个省苏维埃、121个市苏维埃、314个县和区苏维埃、6033个乡苏维埃。在中央和地方,经过大量的组织工作,建立了统一的苏维埃国家机关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苏维埃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