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一向以出版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著称于学界,该文库近年来又出版了一部博士论文,这就是徐仪明先生的《性理与岐黄》①。笔者感到该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拓宽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围。学科的发展往往是在与其他学科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宋明理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就是这样,两者之间有着互不分离、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宋明时期,很多儒士即有志于医学,范仲淹少年时即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邵雍通晓养生术,与医道有不解之缘;二程、朱熹对医学也有很深研究。《黄帝内经》作为医学…  相似文献   

2.
“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写十万字到二十万字左右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是我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即把这句话讲深讲透。并特别说明,所谓“未言”是包括导师在内的,所谓“言人所不敢言”是有前提的,即“胆大而不妄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准则,之所以敢言,是由于认定符合马克思主义,越出马克思主义的就不干。张连国博士所著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红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一书,原为他1998年答辩通过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达到了我上述的要求。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  相似文献   

3.
潘鲁生博士的新著《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是一本民艺理论的拓荒之作,出版后即引起了工艺美术学界的广泛关注。《民艺学论纲》原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在其被列入“山东省教委1995—1997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教委人...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识论。即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是在哲学视野之外未被垦荒的重要认识分支领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于1990年出版的欧阳康博士的著作《社会认识论导论》.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仔细读来.觉得本书有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绵松同志的博士论文《伦理的视角———WTO中的互利原则研究》 ,在答辩通过之后 ,经过修订、补充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收入“博士论丛”于 2 0 0 2年 4月出版。正如唐凯麟教授在序言中所说 :“WTO中的伦理视角 ,是一个值得研讨并有必要进行理论创新的领域。”而《伦理的视角》一书的确有不少的理论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于方法的科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其一 ,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所谓理论新 ,并不是凭空杜撰 ;恰恰相反 ,它往往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发现或突破。作者在继承了“全球伦理”…  相似文献   

6.
暑假得李良玉教授见赠《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为知识版权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博士论文《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中的一种。该书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近年来在开拓新领域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有论文、心得、随笔;二是培养博士研究生过程中留下的材料,记录了他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 周一平先生在《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4期撰文,对王国维曾号“人间”进行辨析。这是因为:日本榎一雄先生在《东洋文库书报》第8号上发表的《王国维手钞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一文中,由“考证出‘人间’是王国维的号这一事实”,而否定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之说。周文及榎文还都提到了两个可注意之点,即:一、王氏曾号“人间”;二、曾题其居处为“学学山海居”。而集中说解的则  相似文献   

8.
聂中庆博士撰写的《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一书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应该看作我国“老学”研究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聂中庆多年从事老子研究与教学,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里,集中精力做郭店楚简《老子》的课题研究,形成此著,作为博士论文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时得到了一致好评。郭店楚简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199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出版楚简《老子》研究专著2 0余种。作为近期的最新研究成果,聂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系统性强,全面涉及楚简《老子》的各个方面,具有集成性特点。总体上看,该书…  相似文献   

9.
《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鲁迅先生曾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但是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说郛》和《唐人说荟》等书所收的《玄怪录》,只是一个残鳞片羽的节本。而《太平广记》里所保存的佚文,却有三十多篇,郑振铎先生曾据以辑录,刊于《世界文库》第十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广记》共引《玄怪录》三十一  相似文献   

10.
漫谈讀史     
一读书、学习、思考我国古代的伟大学者孔子,是十分强调读书的。记载他的言论的《论语》,开卷头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唐代的陆德明在《经典释文》里说:“以学为首者,明入必须学也。”宋代的朱熹在《尽心堂记》里说:“昔子路曰:‘有民入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而夫子恶之①。然则仕本于学,而学必读书,固孔门之遗法也”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研究》评介常祥《“趋同论”研究》一书是辛向阳同志经过5年潜心研究,并在其博士论文《“趋同论”评析》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西方“趋同论”的著作。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  相似文献   

12.
程志华教授的《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出于地缘和学缘的双重关系,我有幸提前通读了该书的书稿。《困境与转型》一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谈到博士论文,这些年我评阅了很多,但感到真正有学术水准的并不多,有相当数量的博士论文资料性的堆积和平面化的归纳太多,而从具体材料中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理论整合则很少,可谓是“著  相似文献   

13.
本期博士 :王金林王金林 ,男 ,1962年生 ,江苏省镇江市人。1984年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毕业 ,1990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 ;1997年考取复旦大学哲学系马克思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师从吴晓明教授 ,2000年获博士学位 ,并留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近两年 ,在《复旦学报》、《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博士论文题目 :《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从海德格尔的解读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导师 :复旦大学哲学系吴晓明教授一、博士论文提要本文源于二…  相似文献   

14.
戴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戴”):李教授,您是康德研究专家,而您的博士论文是写休谟的。请问您是否是由休谟哲学转向康德哲学研究的?那您是否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贯穿的桥梁?比如您博士论文所研讨的因果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批判封建主义的文章逐渐多起来,这是好现象。但有些文章似乎不够科学,特别是八○年春天报刊上刮起一阵歌颂唐太宗李世民之风,其目的大概想以李世民的某些高明之处来批判今天社会上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殊不知这样做实在有点“南辕北辙”,想批判封建主义而实际上起了美化封建主义的作用。因此我提出:要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如实地揭示历史真相,不能因为某种需要而对某些历史上的人和事加以美化,当然同样也不能因为另一种需要作背离事实的丑化。写歌颂李世明文章的同志会说:我歌颂是有文献作依据的。是的,我所读到的歌颂李世明的文章都引用了一些历史文献,如两《唐书》、《通签》、《贞观政要》之类,其中以引用《贞  相似文献   

16.
论《原野》     
《原野》自1936年发表以来,评论者多执否定态度。杨晦的《曹禺论》在40年代是一篇有影响的长文,文中判定“《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20余年之后,远在海外的刘绍铭博士写了一部同名论著,对曹禺的全部作品做出了一概否定的评价:“失败”、“浅薄”、“写得坏得可以”。后来他考虑到“几点客观因素”,觉得这种“论点失诸持平”,但仍然认为《雷雨》、《日出》和《原野》“三剧的观点,都是随波逐流的”。甚至作者曹禺在1978年5月和赵浩生的一次谈话中,也说“《原野》不算成功”。当然,也有执肯定态度的,这从唐弢的文题即可看出:《我爱<原野>》。1987年吴建波发表的《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一文,从心理学和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对《原野》作了新的考察。他的结论是:“仇虎是一个复仇的农民形象。他的复仇性格,凝聚着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赖永海,1949年7月生,福建平和县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输水海博士是近几年来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中青年学者。阴86年,赖永海以其《中国佛性论》的博士论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公开出版后,受到包括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傅伟勋等海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在中国佛学研究方面具有首创的功绩”。《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的报道中指出:“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部著作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18.
全面反映1994—2000年(以及部分1994年以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秀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大型学术文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已于2005年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卷,共17册,包括150篇优秀学位论文,全书864万字。  相似文献   

19.
古时校书,也称校雠,后又称校勘。“勘”字本有核对、查问的意思,和“校”字连成“校勘”一词,初见于《北史·崔光传》:“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国、刘燮等校勘石经”。以后唐的韩愈,宋的欧阳修等文学大家也都用到了这个词(韩称“点勘”。《秋怀》诗:“不为觑文字,丹铅事点勘”)。于是“校勘”这个词也就用来代称校书或校雠了。及至校书成了一门学问后,学者便以“校勘学”名之。  相似文献   

20.
黄奇逸先生的大作《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批判》)刊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4期。作者在文章结语中写道:“我们虽然好象建立了一个甲骨学的新体系,其实,我们破坏得多,建设相对地来说要少一些。”,然而,遗憾的是,拜读《批判》之后,我们感受:它对于以往商周研究的丰硕成果既未能“破坏得多”,对黄先生所谓的“甲骨学新体系”也谈不上有什么“建立”和“建设”。《批判》一文中需驳议的问题不少。现仅选择其明显而比较重要的几点,分别辨正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