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常被文学大师们用于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折射文化规约、推进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杰  张洋 《理论界》2013,(3):171-173
文学作品以形象性、情感性、抒情性见长,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词汇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而科技作品的特点是逻辑性、术语性、概念性,它往往给人以干涩的感觉。科技作品中是否存在模糊语义?对此学界说法不一,专家们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在科技作品中同样不乏模糊语义,只是这种模糊语义的数量及表现形式与文学作品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具体译例,认为在科技作品中常见的模糊语义词有如下几种:语义宽泛词、概括意义词、限定词、数量词。针对这几种模糊语义词,笔者提出术语化翻译、解释性翻译、直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语用模糊现象需要研究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其本义旨在给语用模糊建构一个简单的框架并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既是一种普遍而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5,26(3):119-121
预设是语言学界研究得较多的问题。语义预设通常与逻辑学联系起来,研究语句的真值情况。语用预设通常与说话者、话语、命题及语境联系起来研究,语用预设是那些与语境敏感,而且与发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预设是一种语用现象,并且将语义预设包括在内,两者是兼容的,互不抵触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范式的确立包含着对其规范性基础的辩明,而规范性问题本身却引起了长期争论。康德的规范性转向使此概念自身的意义凸显出来,也为规范性问题的语义转向准备了条件。对于规范性的传统研究往往忽视了隐规范性,并且是在强规范性的意义上展开探讨。对规范性的语义分析表明,规范性首要地体现为一种不可还原的弱规范性。相关的语义分析与内容的规范性密切相关,即必须结合说话者具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灵状态。这揭示了规范性的语用意蕴和趋向。语用规范性能够为语义规范性奠基并对后者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凸显语言实践的规范性层面,体现出此问题的语用进路独特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广告经济下,广告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广告语的设计是具有策略性的。通过分析中英文广告语篇中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揭示语义预设稳定性、可变性和可传递性的特点以及语用预设适切性和共知性,两种预设相得益彰。同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广告语及其策略,领略广告之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用模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是极其常见的。本文主要运用动态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俄语语用模糊现象。主要是从如何产生语用模糊这种言语现象的层面,结合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语用模糊产生的几种途径:违反合作原则,使用隐晦语言,个别词汇引起,句子结构体现。  相似文献   

9.
魏菱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80-81,79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著作《哈姆雷特》主人公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其戏剧语言中深层次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广玲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04-105,93
本文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际经贸合同中模糊现象为例,分析合同文本语境下的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学网站为载体的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目前文学网站上作品分类情况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编辑分类标准和方法,给文学作品类型界定?读者检索阅读?编辑分类加工?网站建设等都带来不便?鉴于此,对主要文学网站作品编辑分类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网络文学作品有序分类和文学网站编辑建设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左翼文艺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因广泛的读者群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潜在的商业价值一方面使得投资人冒着政治的危险出版、发行左翼的创作以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左翼文艺家也充分利用投资人的心理,大批量生产左翼文艺作品,使左翼意识形态更加深入人心。而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正好说明了在严格审查制度下,投资人和“左联”如何以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设法通过管理者的审查。  相似文献   

14.
电视与印刷对文学名著传播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媒体出现后,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方式。与传统的印刷媒体相比,两者各具特色。电视以其特有的广泛性、通俗性以及综合的技术特色,使单一文字形式的文学作品更具有鲜活生命力。但在某些方面,它无法取代印刷媒体对读者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唐代咏颂杨玉环形象和故事的诗文作了一个综论,主要分析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文人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同观念和意旨,以及各时期对杨玉环事迹重要问题的看法,认为杨玉环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话题,从而推断了后世以李隆基杨玉环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必然的基本倾向,和历史题材文学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任永安 《殷都学刊》2011,32(1):76-80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作家,其著述宏富,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诸多类别。其中集类著述可分为单刻本、选本及汇刻本三大类。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文集的版本源流重新辑考,发现不少新的版本,同时,对以往研究中的舛误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学"内、外"理论是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缔造的关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理论.以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审视文学的存在整体,以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在此基础上阐释文学"内、外"理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