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但同时 ,隐藏在网络文化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笔者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入手 ,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文章从分析总结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出发,审视和评价了网络发展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最后就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既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给大学生道德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探寻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成因,是积极利用网络、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了大学生的参政精神.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思考,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开拓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邓东贤 《南方论刊》2007,(7):105-105,5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网络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和参与热情。但是,网络上信息资源丰富、来源复杂,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色情、网恋等。这些不利因素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组织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健康的网络使用活动、对学生网络心理进行教育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科学、规范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教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心理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由此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感知力下降、伦理道德淡漠和性心理发展畸形等多种心理问题,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己三方面努力,预防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勇  李建军 《云梦学刊》2005,26(4):103-104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生存在道德感弱化、情感反应障碍、网络人格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可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加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可从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免疫能力入手,通过社会学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面对网络这种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信息工具,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自制力、缺乏自律意识、缺乏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而成为“网迷”、“网虫”和网络牺牲品。这深刻说明,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亟待提高。本文就开展对大学生上网指导、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网络技能培养、校院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管理等五方面的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状态下的大学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德 《学术界》2005,(4):175-180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阶段,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网络状态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个体性价值冲突和社会性价值冲突之中,并影响着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舒展、民主价值观的彰现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