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遵照邓付主席关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的重要指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学语文教师,以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山东师院及山师聊城分院、开封师院、昆明师院、吉林师院和我院联合发起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材协编会议,已于六月廿五日在四平师院召开,计划进行十余天。参加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学校中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和郭锡良主编,王力审订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这两部教材的高质量,举世公认,无用赘言。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贤人讳,这两部教材还有值得商议之处。本文仅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略抒管见。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是古代汉语教学贯彻历史主义观点的重要方面。过去,王本旧版对三类情况未加区别,一概注为“某同某”。1981年版对此作了重要修订:古今字,注为“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注为“某同某”;通假字,“某,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五年八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荆贵生教授主编《古代汉语》教材。这部教材一问世,就以其科学、创新、实用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的好评,轰动了整个古汉语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海菜研究员说;“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就编写模式言,是带有示范性和方向性的。”(见《古汉语研究》1997年1期)北大博导郭锡良教授、唐作藩教授,武大夏渌教授、南大李开教授等也纷纷撰文或发表谈话,盛赞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是最新的、最好的”,“富于开拓性和实用性”,“重在实用,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古代汉语教材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四、不符合古代汉语的事实和特点第三单元通论(七)说:“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容易被人误认为系词,实际上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242页)又说:“在讨论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时候,有一个‘为’字值得提出来说一说。…这类的‘为’字,很象现代汉语的系词‘是’。其实古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文科系从一九七七年普遍恢复古代汉语教学以来,在教学方面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以下述三种主张为例:第一种以江西省高等师范院校为代表,其主张为:古代汉语教学,只要求学生多读,最好是多背些名篇就行了,关于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不讲授都可以,这样日积月累,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百科辞典》是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它是由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倡议和主持,在白寿彝、罗竹风、纳忠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组织全国二十六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宗教、民族、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的六十多位(包括汉、回、维、哈、东乡、满等民族成分)老中青年学者团结协作编纂,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工程从1984年开始筹备,曾三次修订框架体系,前后历时五年,即将完成撰稿、定稿,交付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主编本《古代汉语》教材,其文选部分的注释常有可斟酌商榷之处,学者们屡有文章发表,以订其疏失。笔者也曾有过几次献疑之举,今再列数则,以求教于方家。 1 (原文)公曰:“无庸,将自及”。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确立的第一批全国学生军训试点的22所院校之一。在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武装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开展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以及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培养大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造就新世纪精英人才。学校三次被评为全国的军训先进学校,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50周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8所院校联合发起主办的;以“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全国第三次中青年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7月30日至8月4日在长春召开。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0所高等院校和11个党史研究单位的191篇论文。到会学者120人。现将会议集中讨论的问题与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反义词的关系,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我们随便把一篇古文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长了许多。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较少的音节(字)表达较多的概念。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这个句子中,子字在现代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相似文献   

11.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共同。又指一方面对另方面。 (2)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286  相似文献   

12.
蒋冀骋主编的《古代汉语》与传统古代汉语教材相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一是重视“基础”,突出“中古”;二是弹性编排,提倡创新;三是注重实践,巧设练习.但也存在极少量诸如“释义不确”之类的瑕疵.  相似文献   

13.
1 CUJA简介 CUJA是Chinese University Journal Abstracts首字母缩写,原称“中国高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后正式定名为“中国高校学报文献数据库”。1982年3月,在中国情报学会第二次全国机器检索学术交流会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5所院校的与会代表共同倡议,由清华大学负责,组织全国各类院校共同参加中国高校学报英文摘要磁带数据库的研制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全国各类院校的积极响应,并被国家教委列入“七·五”期间高校系统重点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有些古汉语著作在划分古汉语词类时,不设“助词”。全国电大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也是如此。由于不设助词,有的著作称“之”为介词,郭等编《古代汉语》把“之”称作“连词”。古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助词?不设助词是否行得通?这些问题姑且不论。就“之”是连词而论,带来的问题就不少。  相似文献   

15.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16.
(一)从古代汉语教材说起 古代汉语所特有的语法结构,是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造成其“难度”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无庸讳言,现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是造成其“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部颁《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就规定讲“‘一’在古文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含义”。这一内容,古代汉语大专教材包括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都未涉及,清代学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现在出版的有关专著虽有所涉及,但义项、义例也不全面,尚不能适应部颁教学大纲的要求。于是从先秦文学到唐宋诗词中广收义例,分析含义,分别归类,同时吸收前人和当代专家的零星研究成果,写成此文。关于“一”用作数词,“一”后面常带量词,古今用法相同;关于“一”用作数词,后面不用量词,有关论著多有阐释,故这两方面本文从略,不再赘述。“一”在古代汉语里是个多义词,除作数词外,还存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兼类现象。这里有个“兼类”和“活用”的界线问题,必须先弄清楚。词的兼类指古人创造和使用该字(通常也是词)时,本来已经赋予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间有联系的意义,出现了词的兼类现象,这,就是训诂学上所谓的孳乳现象。所以词所兼的意义是古已有之,是该字(词)本身固有的。词义兼类可以避免语言符号太多的麻烦,使古词语简明方便,增强文字  相似文献   

18.
由中山大学、中南五省(区)辛亥革命研究会和广东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史学工作者一百一十一人,其中有知名学者李光灿,姚微元,陈锡祺,章开源,夏东元,胡绳武,金冲及,林增平等;香港学者王德昭,陈刘洁贞和已在中国的美国学者加斯特,日本学者原岛春雄也应邀参加了讨论会;还有部分外地和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列席了会议。这是继今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史学讨论盛会,也是一九六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八十四篇,资料、索引四种,内容十分丰富。这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思想解放、精神奋发的新气象及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成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同时召开第一次全国民族法学理论研讨会,讨论建立我国民族法学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是适时的。 1984年公布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的学者提出民族区域自治法应成为独立部门法,它“应当同刑法、民法、经济法一样,在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成立全国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有的学者相反,他们“的说法和作法”,都把民族区域自治法“‘括’在我国法律体系之外”。可见,对建立我国民族法学问题,法举界的认识还未统一。笔者就此,谈以下三个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旧注新议     
<正>一、道殣相望,商女富溢尤《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其中的“溢”字,《古代汉语》(北京大学):“溢,富裕”。 我认为“溢”字虽然确有“富裕”一义,但是;具体到这个语言环境里,如释为“过分”更为确当。因为“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的上句,是“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显然是上下相对。“宫室滋侈”对“女富溢尤”,“滋”对“溢”,“侈”对“尤”。《古代汉语》注“滋”为“愈加”,副词;注“侈”为“奢侈”,形容词。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