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在相对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扩大内需关键在于增加消费。要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鼓励和增加消费,正确引导消费,使消费需求有一个突破性增长,使国民经济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三中全会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再度凸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实现农村小康以及扩大内需的必然举措,然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涉及项目多、区域广且各地需求亦不尽相同,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僧多粥少的状况在所难免,因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须强调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是现阶段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其主要原因在于体制、结构、分配、物价及消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应该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应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有效供给、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人民生活等有效措施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ELES模型的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进程中,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是此次扩大内需的重点。我们通过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二者在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以期进一步缩小吉林省城乡差距,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现吉林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却出现了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因此,党中央把扩大内需放在了首位。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省经济产生周期性问题的原因,是需求不能支撑经济的增长,但造成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又是满足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足当然有结构性和技术性矛盾等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造成企业缺乏活力。因此,我省的反经济周期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举措应该遵循这样一种思路:整个经济的发展要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又必须注重调整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而扩大内需和增加供给又有赖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扩大内需、启动市场仍是政府制定政策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仅仅通过扩大内需的经济调节政策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是供给创新不足。需求不足只是问题的表面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供给结构的不合理。需求创新只能解决短期需求急剧下降的问题 ,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衰退。因此 ,要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实行供给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消费者社会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如何认识消费者社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以及它对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服务转型时期的影响 ,不仅有助于新世纪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新阶段的建设 ,而且对于我们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实现扩大内需与改善人民生活的良性互动 ,刺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作用的变动关系。从短期看 ,以需求为考察起点 ,需求变动引起生产和投资变动 ,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 (GDP)发生变动 ,而GDP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收入变动 ,由此又引起需求的新一轮变动 ,这样就形成了从需求到新的需求的联动过程。从长期看 ,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 ,长期供给增长了 ,长期需求也就会相应增长 ,两者之间不存在值得注意的不协调关系 ;供给决定了需求的高限 ,但不能决定需求的低限 ,需求在既定的供给能力的条件下出现或多或少的波动。这就要求在分析长期经济增长时 ,既要考虑短期需求的稳…  相似文献   

10.
需求侧改革是从提高有效需求出发,用改革需求形成机制、调控机制、供需结构匹配以及放松需求限制等办法,推进扩大内需战略,纠正需求结构扭曲,提高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运行效率.需求侧改革有利于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市场功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改善国内大循环中严重扭曲的结构问题,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需求侧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面的刚性利益,因此,需求侧改革的难度不亚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优先次序和权重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从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改变政府职能、纠正某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取向改革过度的做法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代表了经济社会所能实现的供给变化;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决定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又能够反作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在供给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外延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内含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组合效率;在需求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资本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总量需求平衡和缓解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工薪阶层收入水平低;二是居民贫富差距大。我们应从这一新视角来认识问题,制定政策,加大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促进我国经济良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需话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我们确立了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的方针。但是实际情况是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最终消费率有下降的趋势。200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正好是33%,这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战略方针明显不协调。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经济生活中一系列因素具有复杂的关系。要扩大消费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的消费倾向。如果整体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收入差距较大,则全体居民的消费倾向不会提高。最近几年,在人数不算太少的高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4.
产品从短缺到过剩,亚洲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标志着广西与全国一样,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动,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由于这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使广西经济列车进人21世纪的轨道后,能继续快速、安全地运行。一、内需不足是当前广西经济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短缺和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从1997年开始,广西与全国一样,国民经济运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从长期的供给不足和需求过旺转向了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不足,启动不力,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矛盾。收入因素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中央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关系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来认识和解决农民负担过重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方略,也是我国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微观层面、营销角度审视扩大内需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不旺盛的问题.从市场环境、产品、价格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持续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进一步扩大出口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杠杆,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把完善税制和扩大需求结合起来,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正效应,应注意遵循市场需求的现象性、最终消费需求的创造性与增长拉动显著性、需求增长的持续性、协调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创造性.同时还应看到,当前实施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及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确认识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效应,是作出进一步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7,27(6):151-158
本文试图以一种崭新的非均衡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入双重属性的市场交换概念,重新阐释市场交换问题。两个人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商品,既是自己的供给商品,即自己生产、拥有、卖出的商品,又是对方的需求商品,即对方用供给商品买回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两个交换商品具有供给与需求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用什么交换什么;供给商品生产和交换消耗的费用称谓供给成本(简称成本),用成本买回的需求商品称谓需求收入(简称收入)。两个成本交换后,变成了两个收入。成本与收入也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两种交换商品用多少成本换回多少收入。市场交换就是用供给交换需求,用成本交换收入,追逐收入大于成本的利润,避免收入小于成本的亏损,这就是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