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对有关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是关于问题新闻的最早的学术研究,早先的研究以实践层面居多.我国近现代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司法问题等报道均有过许多论述.问题新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直接冠名"问题新闻"的论文很少,高质量、有说服力的论著更少.作者认为,其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展开一是基本理论层面;二是传播业务层面;三是文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媒介手段特点层面;四是其传播与受众接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互动层面;五是中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层面;六是中外问题传播的环境、理论、传者、内容、方法、受众和效果层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道德底线有三条一是不能有意撒谎造假;二是不能以权谋财害人;三是我们的新闻宣传,不能否定和冲击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近年来越出新闻职业道德底线的"失守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底线失守的两个深层原因一是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二是对新闻传媒的根本性质的认识和把握,存在模糊暧昧和左右摇摆的问题.应当在新闻界进行底线伦理的教育,把底线伦理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把坚守底线和追求高尚结合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表现形式问题是新闻业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借用其他领域专业术语"包装"看新闻表现形式上的一些微观发展革新,可知"包装"现象的出现是新闻传媒外部生存环境变化和媒介自身发展的结果,本质上是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开发。并以此从宏观上对当前国内媒体在传播技术手法、报道思维方式、需求适应走向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作出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4.
汪英宾的新闻职业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自觉的新闻职业认同;二是注重新闻教育;三是倡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他的新闻职业观多借鉴自美国,有很深的"密苏里模式"烙印.汪英宾对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以演讲、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把美式新闻职业观引介入中国,拓展了新闻职业观的传播范围,并结合中国新闻界的现实进行实践,推动新闻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格尔茨深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深描的概念,意指特定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诸多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再传播及再传播过程中多样的解释所汇合形成新闻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新闻学中"深描"的主体是指没有组织的、阅读新闻并对新闻发表意见或提供新材料的受众,客体是媒体发布的新闻,本体是指不确定受众对新闻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化媒体新闻深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者转化为传者并对特定的新闻进行分享和阐释,二是在受者转化为传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目标,三是从受者转化而来的传者创造着新闻的文化性意义和群体性意义。发生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群体互动"是对大众媒体"主席台发言"的淬炼。深描揭示了清晰的新闻事件在传播中变得嘈杂和混乱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伦敦新闻画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以新闻与图像相结合的周报,诞生不久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研究,认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是图像新闻研究,肯定它是对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三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塑造研究,指出它塑造了“作为君主的女王”“作为平凡人的女王”和“无所不在的女王”三种类型的女王。国外《伦敦新闻画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英国中心论”倾向,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图文关系的辩证认识等不足。《伦敦新闻画报》国外研究对今天的中国研究者有以下重要启示:立体认识研究对象,应当重视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图文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在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大众传播的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多地报道负面新闻,一些媒体一味追求"看点"和"卖点"而不顾及或较少考虑其社会影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乃至杜撰、编造新闻,等等.鉴于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社会新闻报道,充分发挥社会新闻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问题新闻" 是指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原生态问题新闻事实,它是即时获悉受众欲知的矛盾、疑难以及消极的信息.问题新闻具有矛盾性、失调性、震撼性、疑惑性、兼容性、负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是培养传播文化、谱写历史、主持正义、主导舆论、维护社会的人才,必须重视"读书".时下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存在着"浮躁、浮夸、浮肿"的"三浮"之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文化基础存在"先天不足",大学目前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传授方式又难以使他们匮乏阅读的状况得到补救.把新闻传播绝对意识形态化和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媚俗之风,对学生的读书求知也造成负面影响.打造"书山"文化、营造读书氛围,在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强化"读书"意识,敦促读书,开展"三年级读书活动",则是我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所作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新闻价值要素的认知方面,存在过于强调"新鲜性"和"事实性"的问题,同时,在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刻意求新"、人为炒作、拘泥事实的弊端,忽视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大众性、需求性、信息性是新闻价值的根本要素。这三大要素,具有社会劳动群体对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需求的特征,新闻传播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满足其需求,以促进和引导受众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