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评     
《社区》2012,(3):4-5
莫把"送温暖"当做"送人情"每到岁末年初,各级党政机关都要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访贫问苦,给他们送上一些慰问金和各类救济物资,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这不仅体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更是一件深受困难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2.
时评     
《社区》2011,(5):4-5
几千份"安全提示"用心良苦正月十五早上我一出家门,发现防盗门上贴着一张北京市朝内竹杆社区居委会张贴的"安全提示"。内容大概是,从除夕到初五  相似文献   

3.
时评     
《社区》2012,(10):4-5
社区配警犬就能增强安全感?广东省东莞市计划用两年时间,给全市近600个村(社区)配置1200条警犬,对重点地段、复杂场所开展巡逻防控,震慑不法分子,以增强群众安全感。(《南方都市报》3月15日)  相似文献   

4.
时评     
《社区》2010,(9)
良民评级背后的公权越位和征信焦虑评为招商引资、平民英雄被表彰+20分,拾金不昧被宣传报道+15分,恶意欠缴电话费-20分,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0分……这就是江苏省睢宁县正在做的大众信用征集系统,从银行欠贷到早点摆摊,从官员受贿到司机闯红灯,从欠缴水费到家庭道德等无所不包。这  相似文献   

5.
融入城市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满意度的测评,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入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城乡二元体制差异、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过窄以及社区社会力量支持的不足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现实阻滞因素。因此,建议政府、社区、居民形成合力,从消除制度体制障碍、创新基层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接纳度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入手,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针对江苏南部地区创造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使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这些制度和举措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民工的居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由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引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对策,这就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底线,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李惠男 《社区》2012,(5):8-10
2011年12月21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作用,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的目标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有融入城市社会的诉求。但总体上,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仍然不容乐观,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重要载体。以社区为切入点,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中,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解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时评     
《社区》2011,(11)
社区,能否多些夜巡队同一社区,同是凌晨,两起火灾却无一人伤亡,原因也惊人相同:小区巡逻队的人发现火情后挨家拍门告警。4月29日凌晨,武汉市大智街铭新社区瑞祥二巷一间闲置老楼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有人发现后赶快喊醒邻居,并互相接力敲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指出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融人城市的最积极力量,也是城市化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应当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彻底融入城市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但这一进程受到制度排斥和农民工自身素质双重因素的制约,作为市场机制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着制度支持和农民工个体作用的发挥,其完善与否一定程度上强化或弱化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能力。试图创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分析模式,分析社会保障对此过程产生的影响,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六城市1 465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对青年农民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现状与面临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将融入区分为三个维度:职业与经济支持、社区相关活动参与与组织支持、居民群体的支持和排斥降低.调查发现青年农民工职业与经济收入难以有效保证其生活与发展,社区活动中组织支持缺失,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相当的社会隔离与排斥.推进青年农民工真正融人城市,需要超越经济与职业层面的支持,推动社区作为农民工融人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外来工随迁儿童对城市生活的融入主要涉及身份融入、同辈群体交往融入、教育融入和社会心理融入各个层面。在以上各层面融入过程中,外来工随迁儿童面临着城市制度的显性与隐性排斥、文化的不接纳、学校培育盲区、家庭支持功能弱化等多重障碍。本文立足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针对外来工随迁儿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难点从社区层面提出了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计算北京市为常住人口提供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后的公共服务效率变动情况可见,11个区县的公共服务存在投入过量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支出效率有10%85%的提升空间。运用Tobit方法分析影响因素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政府达到一定规模后公共服务效率会有所下降,人口规模适度增加对城市公共服务效率有正向影响,给予农民工市民化待遇并不会给大城市财政造成过大压力,反而有助于提高大城市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宗荷 《社区》2011,(24)
19世纪初,世界上只有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世纪初有1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1世纪初,世界人口的一半已经生活在城市。专家预计,21世纪全球将有80%的人口进入城市,其中90%以上的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怀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憧憬,进入到城市,农民工成为城乡分割和二元结构伴生的一个特殊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重要作用。以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区参与在农民工城市融入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文化参与、公益参与以及表达参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流动时间、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也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别农民工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存在以下差异:社区文化参与对新生代尤其是"90后"农民工的影响较大;社区公益参与对所有组别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作用更加明显;社区表达参与对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都有显著影响,但在"80后"农民工中发生比最高,对"90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流动儿童又称农民工随迁子女,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的4000多万流动儿童,带有明显的"移民第二代"特征:虽然生长在城市之中,但在社会体制、文化身份上并未被城市完全接纳,依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自治"的体育管理模式具有内生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回应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诉求。提出以强化自治意识、建立特别委员会机制保障体育诉求渠道的畅通、健全体育法律法规与社区体育自治管理活动的常规机制、构建需求为导向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体育文化促进深层次地融合为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体育融入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诸多困境,其实质是农民工权利缺乏。实现农民工赋权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的关键之举。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为农民工赋权建构了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实现路径。借助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以农民工能力建设为核心目标,着力实现人性解放、社会发展,从三个角度建构出一套可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赋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