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燕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5):76-83
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各种指称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对汉语外来词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往汉语 外来词观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汉语外来词的性质、范围及确定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郭晶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95-98
从词汇学的角度,比照不同时期出版的英汉语工具书,我们认为英语意译词对当代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方式有以下五种:1.英语原词的词义在汉语中空缺,通过意译导致汉语产生新词;2.英文单词一词多义,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导致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3.英文单词增加新义,导致汉语对应词新义增加;4.英文同根异词性的词在翻译中对汉语词性词义发生影响;5.英语中近义词译成汉语,代之汉语对应词词义变化。而中外关系的加强与中外文化的发展,为意译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促进了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很容易发生误读,误读的主要原因是或专有名词的特殊读音,或古音通假,或语体差异,或古音破读,或古书面读音,或汉字简化。要消除这些误读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另一个方面是修订异读词审定标准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相似文献
5.
刘晓鸿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Z1):29-30
外来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成员。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来词的引进也是势如潮水,但是关于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在学术界虽说有大致相同的观点,可也的确还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定义。本文将从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和规范化这两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刁晏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7-29
本文对两组不同类型的词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一组反映的是由于词的高频使用而在极短时间内造成的简缩和用法变化;第二组则反映了一组同义词在当代汉语中的消长变化。两组词的发展变化都很有“类”的意义,因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周及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22-128
从现存文献来看,上古汉语似乎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周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例如《诗经》、《楚辞》,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从文献观察,这些双音节词在当时,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代,又以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出现。本文分析了见于《离骚》中的这种双音节词现象,认为双音节词的单音节化是上古汉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9.
汉英词汇文化内涵差异与汉语商标词意译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春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
本文从汉英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商林词意译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译名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一是译名在英语文化里引起不雅的联想,从而提出了处理具有文化内涵差异的汉语商标词的方法:谐音附义法与创意法。 相似文献
10.
11.
王宏远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99-100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吸收了234个源自英语的音译词。音译它们时还创造了58个新字,并给一些原有的汉字增加了新义、新音、新调。一些词已变成了十分活跃的构词语素。 相似文献
12.
冯凌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170-173
汉语中,人体词作量词用的现象较普遍,多数人体词是充当临时量词,也有一些单音节人体名词量词化后成为通用量词,二者可从意义和结构上进行判别。充当临时量词的人体词增加了语义表达的形象生动性。人体词的量词化是在隐喻或转喻的机制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王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28-132
文章从语际转换的社会功能机制角度出发,通过对目的语的文风时尚性、接受者因素及原作风貌体式的具体分析,得出林译小说本身的语言风格——文言的运用具有其必然性,是由林纾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译作接受对象的针对性、中西文学的文法类同性及译者个体情趣综合决定的.此外,该文体的运用对中西方文学的历史性融合及中国文学资源的拓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钟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15-120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6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译西方文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
汉译西方文论作为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被遮蔽在笼统的"西方文论"概念中,长期被忽视而未能得到系统清理.经过近百年发展,提出"汉译西方文论"概念并加以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概念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将会唤起对汉译西方文论自身价值和独立品格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将有可能引发我国文艺理论总体格局的某种变动,成为推动我国文艺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李成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1):96-98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具体表现为: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网络词和方言词。新词语能够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与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语言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客观需要。对待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应持平和心态,全面客观分析新词语的流行性,科学合理规范流行性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18.
刘思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新词语的动态发展变化是当代汉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利用CNKI报纸数据库,以2009年度新词语为调查样本,分析新词语自产生以来的具体使用情况。根据词语使用频率不同走势将其分为五类,即稳定型、上升型、起伏型、下降型、偶现型。认为稳定型、上升型为稳定词语,它们具有填补空白、表义明确、经济适用、相容互补的特点;下降型、偶现型属于消退词语,表现出所指消逝、语义重复、表义不清、形式复杂、不具普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深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形成上。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处于"五四"翻译文学核心的汉译外国诗歌加速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模式的瓦解,并对中国文化传统范式的颠覆和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梁实秋、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创作便与他们的外国诗歌翻译紧密相连。总之,译诗是中国新诗诞生的最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时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70
在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的时代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多争议。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察,可以发现:由地藏菩萨发展出地藏信仰,经历很长时间,二者的传入并不是同时的。早在三国时期,地藏菩萨的名号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最早提到地藏菩萨的经典应是曹魏安法贤所译《罗摩伽经》,该经为《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早期译本。而宣扬地藏信仰的经典传入相对较晚。今《大正藏》中所收《金刚三昧经》虽有宣扬地藏信仰的内容,但它并不是四世纪中叶已被著录的同名经典,而是出自初唐人的伪托。因此,翻译于北齐天保九年(558)的《须弥藏经》应算是中土有确切翻译时间的最早宣扬地藏信仰的经典,虽然《大方广十轮经》的传入时代可能更早一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