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五屯话产生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五屯(吴屯)三庄(五屯上庄、五屯下庄、加查麻)的土族操的是一种独特的五屯话。通用藏语、藏文。它在底层语言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藏语词汇和部分语法的一种混合型语言,是属融合过程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五屯话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它的历史源渊可追溯到明代。据史料,同仁保安地区的屯兵始于明永乐四年(1406),“屯兵之初,皆自内地拨往,非番人也。故今有吴屯者,其先  相似文献   

2.
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2,212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保安语是大部分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并同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下庄、年都乎、尕洒日、郭么日等地的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一致。这是因为甘肃的保安人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从现今青海同仁的保安城等地迁去的。由于历史上长期跟汉族、藏族交往,彼此联系密切。语言上受到汉语和藏语不少的影响,词汇里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比较起来,同仁保安语里的藏语借词更多一些。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以及跟藏族人民的密切来往有关。临夏保安语里有大量的汉语借词,藏借词也占一定比重。从同语族的诸语言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察巴楚古俗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的祭祀舞蹈“於菟”(虎)舞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它与古代巴楚地区的崇虎尚巫之俗一脉相承。明初,江南一带(包括巴楚地区)的一部分汉人,来到青海同仁地区屯边守塞,其中不少汉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同时也将这一习俗带到青海同仁土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八"来自高棉语的brat"别,分"、泰语brat"分";因为藏语的"数词八"brɡjad→brad与之"同音",因此,古羌人乃借用古越(夏)人、夷(华)人本表"分、别"之"八"来表"数词八"。当这些语言混合之初,brɡjad→brad与brat可能都存在,但当他们融合为汉语时,藏语的"八"纳入汉语底层语言越、夷语只有清塞音尾的语音结构系统,于是就成了-d→-t;-n,藏语的brɡjad"八"就成了《广韵·月部》"房越切"的"八"和《广韵·弥韵》"其辇切"的"件"、《广韵·弥韵》"符蹇切"的"辧"。这就是中国音韵学所谓的"月元对转"。各种语言混合过程中,数词"八"不同时地的读音又接近藏语表示分别的揿bjed(pa)、phjed(pa),人们又用""、"匹"等与藏语音义对应的字表示分别以示与"八"字意义的区别。藏语揿bjed(pa)"分别"、phjed(pa)"分别、匹",融入汉语后,同样纳入底层语言越、夷语只有清塞音尾的语音系统发生-d→-t;-n的变化,于是成了《广韵·薛韵》"皮列切"的"、别"、《广韵·质韵》"譬吉切"的"匹"和《广韵·文韵》"府文切"的"分",这就是中国音韵学的"质文(谆)旁对转"。  相似文献   

5.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河湟语群。由于自然坏境和社会原因,土族语言受到了汉、藏语的一定影响;然而绝大部分土族人仍操独立的土族语。土语分为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两种方言的构词方式完全一致。本文试就土语构词法作一归纳分析。 派生法是指以本族固有词为基础,按一定规律,加上构词附加成分(后缀)后,构成新词的一种方法。派生法是土语构词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土语词语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相互影响之后的变异情况,并对此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归纳和整理两种语言在同一部史诗中交错使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因此,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的语音音位系统,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其民族语言——保安语已经濒危,保安人转用汉语.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有一系列SOV语言的特征,格标记是其中之一.保安族汉语方言中主要的格标记有宾格、与格的“阿/哈”,从格、止格的“搭/塔/塔拉/拉”,凭借格、偕同格的“拉”等.由于受汉语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格标记在使用中出现了代际变异,同时出现了后置格标记和普通话前置介词同现的框式混合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标题中的Lc和Le分别指汉语普通话和英语语言,→指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整个标题意为操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过渡语里的吞音问题.吞音是Lc→Le过渡语语音的主要特征之一,有必要进行研究.本文试浅析非自然环境下或指导下的Lc→Le过渡语语音里的吞音现象,以揭示Lc学习者学习Le语音的过程及其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德昂语布雷方言声学分析结果表明:1.焦点词上没有明显的音高提高,也没有焦点后音高骤降和音域变窄的现象;2.焦点词的时长增加(10%左右)。这一焦点的韵律编码方式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以及印欧语系中大部分语言,而与台湾闽南语及粤语等相似。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的省份之一。全青人口3,89570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字,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所提供的最新数字,至1986年已增至4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共有1,535,727人(1982年,下同)。少数民族共有30多个,其中世居者有藏、回、土、撤拉、蒙古等民族。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各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虽然使用汉语汉文,撤拉族使用撤拉语,但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都还保留着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语汇。青海省通用的语言有汉语、藏语、土语、蒙古语等。操汉语的人共有2,896,772人,占全省总人口74.3%。  相似文献   

13.
藏语、汉语是汉藏语系中两种十分重要的语言。藏汉语结合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集中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藏汉语社会语言学结合研究主要涉及语言接触。本文从语言成分借用、双语兼用、混合语等方面对近60年来的藏汉语接触研究进行梳理,指出其成绩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闻名遐迩的五屯藏族宗教绘画、雕塑艺术,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境,它包括吴屯(五屯)、年都乎、郭玛日、尕赛日、脱加五个自然村,分布在县城以北的隆务河东西两岸。很久以来,当地藏民把同仁地区称做“热贡”(reb—gong),因此,五屯的藏族宗教绘画雕塑艺术,也就被人们誉为“热贡艺术”(reb-gong-sgyu-rtsal)。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法著作中经常提到一致关系(agreement),如法语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形容词要和被修饰的名词的‘性’一致;在英语里,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要与动词谓语的‘数’一致。这种一致关系表示的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句法关系,它多出现于词形变化较多的语言里。就藏语而论,词形变化不很多,它究竟有无这种现象或者类似的现象呢?在笔者所见的研究藏语语法的论著,至今还没人做过明确的回答。近几年来,笔者在收集藏语方言材料的过程中,在青海省的一些方言土语中,无意中碰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现在将它整理出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供研究藏语方言的同志参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种类约在80种以上。为了培养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翻译的人才,从50年代起,在全国一些高等院校先后设立了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中央民族学院是这些院校中建立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时间最早、语种最多的一所学校。自1951年筹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1952年正式建立语文系)起到现在,共开设了蒙古语、藏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苗语、彝语、壮语、布依语、瑶语、纳西语、傣语、傈僳语、佤语、景颇语、载瓦语、侗语、拉祜语、水语、柯尔克孜语、哈尼语、黎语、高山语、满语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跨语言影响,即目的语与任何其它先前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异同导致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比较关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负迁移或者干扰,对国内外语学习者而言即是第一语言(母语亦即汉语)对第二语言(目的语亦即英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汉语负迁移如何妨碍英语习得和交际的问题。随着英语和汉语广泛的接触和不断发展,两种语言相互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些影响体现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L2→L1迁移模式,将英语对汉语的影响置于"跨语言影响"的概念下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词汇、句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目的语(英语)对母语(汉语)的影响,以验证L2→L1迁移模式的广泛存在,拓展对英汉语用迁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了:1.中国古代方言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本质;2.秦汉以后中国境内规模人口的多次迁徙浪潮;3.中国语言的分布格局演变以及方言形成类型;4.汉语南方方言的语言年代与百越苗蛮语言底层;5.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基本观点是,肇始于永嘉之乱,大量居民的迁徙致使中原汉语分化为北留汉语和南迁汉语,日益兴起的汉语化进程彻底打破了汉魏以来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格局。特别是南迁中原汉语的纵(沿江中原汉语带)横(中原语言南流走廊)T字型语带,奠定了后世汉语方言格局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巴尔蒂人操藏语的由来 巴尔蒂话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巴尔蒂斯坦Balti stan)91%的居民所操的语言。国外学者一般视它为藏语西部方言。 巴尔蒂斯坦中的“斯坦”(stan)是波斯语,意为“地区”。巴尔蒂人自称其所在地为巴尔蒂尤尔(Baltiyul)尤尔(yul)是藏语,也是“地区”的意思。我国藏族和拉达克人称这一地区为巴尔蒂(Balti,藏文又作Sbalti),称其居民为巴尔蒂巴(Bal-ti pa)。伊朗传教士称这一地区为Tibet-khord,khord是波斯语“小”的意思。因此,巴尔蒂斯坦又有“小西藏”之别称。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方变体,由语言的分化、融合,或者说语言的变异、相互影响等原因所形成。理论上,方言的性质、涵义和划分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实践上,确定一种方言,常常是件麻烦事儿。因为确定一种方言要解决两层问题:一是它不是另外一种语言;二是它不同于其它的方言。这两个问题归结起来是要解决一种语言的差异问题:前者是解决语言之间的差异,后者是解决方言之间的差异。什么样的差异算语言,什么样的差异算方言,前些年国际上曾经专门开会讨论过,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划分语言和方言不仅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的问题。研究藏语方言也遇到这两层问题。藏语分布地区辽阔,幅员广大,不仅藏族使用,也为其他民族使用;反过来,藏族在吐蕃王朝时间,征战兼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