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新兴媒体的报刊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文化空间。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其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晚清重要报刊《女子世界》为“集散地”,考察晚清女报的编者对于女性报刊体例、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构想为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提供的制度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3.
新闻体小说是晚清独有的小说品种,它是与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达以及报刊连载形式直接相关的。新闻体小说在内容上紧密贴近当下局势,在形式上多采用"短篇+短篇"的连缀体结构。尽管受到了较多指摘,但它对后世小说的种种影响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相似文献   

5.
晚清至民国初年,小说创作和小说杂志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而此时小说杂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图片。通过对《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这四大小说杂志中的插图作抽样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外国题材图片多,尤其外国作家艺术家人像多,中国报刊初创期的不规范也带来一些当时特有的现象,图片数量或多或少毫无规律,杂志内容与图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晚清至民国初年,小说创作和小说杂志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而此时小说杂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图片.通过对<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这四大小说杂志中的插图作抽样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外国题材图片多,尤其外国作家艺术家人像多,中国报刊初创期的不规范也带来一些当时特有的现象,图片数量或多或少毫无规律,杂志内容与图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报》曾刊载过一篇莫名其妙的《<新水浒>之一节》,经考证为陈景韩戏撰,是为吸引读者而投石问路的一个策略,得到回应后却未续载,只以《<新水浒>题解》搪塞,却意外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成为编读互动和展示创意的"游戏"平台。这一系列"游戏"对后来的《新水浒》同题之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在无意中开启了晚清翻新小说的大门,并促使其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晚清"新小说"的类型划分,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小说题材作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新小说"类型与题材的变化具有同一性."新小说"的题材经历了从"大"(政事、国事)到"小"(家庭、儿女),从启蒙新民到娱乐消闲的变化.反映在小说类型上,就是政治小说等的衰落,社会小说的流变,写情小说的崛起等;期刊作为"新小说"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其宗旨与理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新小说"类型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尽管“世说体”在晚清已经逐渐走向没落,但《宋艳》作为其中明确可考的一部续仿之作对研究这一阶段“世说体”小说的发展依旧有着重要价值。《宋艳》与清初及清中期的“世说体”小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转向。首先是其创作动机由存史走向教化,其次是题材与体例上从有意模拟到力求创新,最后在审美旨趣上兼具主观实用性与客观消遣性。以上现象都体现出《宋艳》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亦进一步推动了“世说体”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李建军博士在他的《小说修辞研究》中认为 ,小说修辞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接受作品 ,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交流关系。创作主体在小说修辞中具有主导作用 ,主体积极的修辞态度对于小说的可理解性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小说”的修辞方式把写作本身当作写作目的 ,把可写性置于可读性之上 ,造成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妨碍了精神交流的进行。《小说修辞研究》的出版 ,对建立中国的修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组织了 5篇笔谈文章 ,对该书进行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是站在社会前列的进步媒体,爱国救亡,倡新斥旧,对女子教育问题也极为关注。《申报》倡导兴办新式女学,广泛刊布女学广告,积极宣传兴学功绩,并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晚清新式女子教育逐步走向合法化、正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新小说的起始,一直以来都以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为开端,1902年《新小说》杂志创刊为新小说创作提供了主要阵地。对于小说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是以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为据。《清末时新小说》的问世,为晚清新小说的起始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证。拉开晚清新小说序幕的当是傅兰雅所倡导的《清末时新小说》。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夕,从维新舆论到革命舆论的转向过程中,政治动员更趋多元,语境亦复杂多变,中国政治舆论价值取向多元,其中既有改良、革命思潮的影响,又有革命语境下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就无政府主义思潮而言,又可分为留法、留日学者的无政府主义主张,还有从中国传统老庄哲学而来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域外革命语境下的无政府主义刊物《天义》、《新世纪》探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互助论、进化论学理,其论辩和文本呈现背后亦有革命派内部的同盟会、光复会等的利益分歧,拥护孙中山及倒孙派在政治舆论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在国家与社会的学理框架抉择中,域外报刊呈现语义多歧的媒介镜像。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等的“小说界革命”引发社会对群治的普遍关注;时代的变革,科考废止和新学制的设立,促使晚清小说的创作和阅读队伍发生新变。小说杂志的勃兴,为晚清小说的群体关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以群治为指归的报刊舆论圈和白话文运动,使晚清小说呈现出群体关怀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当代反腐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两种文学现象在它们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性;而就文学创作本身来分析,在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作家身份和写作目的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新石头记》作为晚清的一部重要小说,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旅行叙事,小说同时使用了晚清最为常见的"乡村—城市"之旅、南北之旅、乌托邦之旅三种旅行模式来描述主人公贾宝玉的行程。不难看出,上述旅行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顺次递进的逻辑关联,它们不仅连贯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游历过程,还动态地表现了旅行者精神世界与思想认识的升华过程。生逢衰世的作者也正是借助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利用文学这一形式阐释了自身的国族想象。  相似文献   

19.
简评《晚清社会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是郭汉民教授近期出版的一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专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上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准确的把握,同时立足于晚清社会的转型这一时代特征,注重每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对于前后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之间的承启关系的深入考察,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此外,作者注重某些社会思潮的整体的研究,还原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全貌。总之,该书对于晚清的社会思潮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